「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一直以來,賈國龍都視任正非為偶像,也一直希望西貝向華為學習。賈國龍提倡華為的狼性文化,西貝的員工也經常自比華為人。
2018年賈國龍說道:“如果老板學不了任正非舍得分錢,企業學華為白學”。
2019年,賈國龍談及如何給員工分利:“通過分利激勵更多的員工創造更大價值,就像華為的價值評價決定價值分配,價值分配拉動價值創造是一樣的道理。”
談及如何做好產品,賈國龍還在一次專訪中說:“我特認任正非那個理,你磨豆腐的好好把豆腐磨好”。
可以說,賈國龍每走一步,都在將西貝打造成為“餐飲界的華為”,始終堅持用戶價值至上。
“賽”是西貝組織的基礎邏輯。
為什么要賽?
防惰怠。
賈國龍認為,人都有惰性。但人性里還有另一個字:贏,想贏怕輸。如果不賽,就一定有惰性,就不會挑戰極限。
組織里最大的腐敗是怠惰,防止怠惰的最好方法就是互相PK。
2015年盛夏,賈國龍請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草原上喝了幾天酒,吃了幾天肉。
臨別前,張勇對賈國龍說了一句話:海底撈的真正法寶不是服務,而是在高報酬、高福利的環境里一套嚴格的淘汰機制。
張勇的話更堅定了賈國龍在西貝啟動賽場,
西貝賽場是西貝獨創的戰略績效考核體系,全員覆蓋,無死角,一切導向創造極致顧客體驗。
每一個干部和員工,每天都處于與全國其他西貝門店的競賽中,賽場成績與獎金、開店牌照直接掛鉤。
從店長、廚師長到洗碗阿姨、撤餐大叔,每個人、每個崗位都被卷進賽場,處于和全國其他門店的競爭之中,成績時時可見,涉及從前廳到后廚的2000多個工作點。
西貝賽場細到什么程度?西貝紅白格桌布已成為企業的一個視覺符號,為保證桌布四個邊高低對齊,桌布每邊的紅白格必須在8—10個之內,鋪出11個就會被扣分。
此外,能夠激活組織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西貝賽場“玩兒真的”,全國門店大排名。根據賽場成績,按比例從自家門店營收中提取獎金。
后來玩法更刺激,賽場獎金按一定比例從每家門店季度營收中提取,統一到西貝賽場獎金池中。
開賽近4年,西貝賽場規則修改無數,始終處于快速迭代中。賈國龍曾放言,西貝賽場是西貝優質、快速發展的組織保障,是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次制度創新,早晚會寫進哈佛商學院案例庫。
兵法的關鍵在于練兵,練兵的關鍵在于比武。在比武中,賽場不僅成為西貝最有效的訓練場也是優質的人才培養系統。員工也更拼了,全西貝的基礎管理水平也有了質的提升。
關于“賽”字,賈林男特別指出,西貝的“比賽”精神不僅體現在員工之間,很重要的一點是自己跟自己賽:是不是滿足?是不是這樣就行了?
2015年,為了激勵門店員工,西貝莜面村獨創了一套“創業分部+賽場制”的機制,也就是西貝的“合伙人計劃”。
餐飲行業的擴張,往往是以地域作為依據,將部門劃分為不同的經營單位。然而西貝卻另辟蹊徑,它的十三個創業分部,都是以每個分部的總經理為核心創建,甚至名稱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創業分部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打破了傳統企業按照地域劃分的方法,還在同一區域讓多個創業分部同時開店,引入競爭機制。
“舉例來說,A老總在上海負責一個創業分部,只要符合條件,B老總也可以申請一個創業分部到上海去開拓市場,從而形成了與A的競爭。但總部會協調A和B門店選址,以確保A和B之間是良性競爭,而非門對門的’骨肉相殘’”。西貝莜面村副總裁楚學友在接受采訪時說。
這就是西貝內部的“賽場制”,據說這是體育賽場的“裁判員制度”帶來的靈感。賽場制,顧名思義,員工之間要有競賽,比學趕幫超,賈國龍希望通過各種比賽把獎金分下去。
“西貝的價值觀里邊有一個‘不爭第一我們干什么’ ,其實就是一種競賽文化。我要往下分,分給誰呢?比如三個人比賽,我就分給第一名,那第二名第三名也得想方設法做得更好,我覺得這個其實才是關鍵,就是不能平均分配,如果平均分配了,這個就成了大鍋飯。”
從2015年開始,西貝讓15個創業分部以及下屬的各個管理團隊相互競爭。在西貝的擴張規則里,除去為了避免惡性競爭的規模限制,如果兩個管理團隊看中了同一個城市,完全可以共同進駐,各憑本事。
創業分部負責在前線打仗,而總部則負責后臺賦能。西貝的系統開發、硬件全部是總部做,分部帶著人直接入駐就好了。而且供應鏈也是打通的,由采購到中央廚房再到門店。
“門店開發也是總部的,財務門店中控,他們分部招人自己招,培訓他們自己培訓。當然,整個培訓的體系是總部有標準,然后每個分部有對應的一個培訓體系,這樣的機制更能夠讓他們在西貝里面自己創業 。”
“西貝的產品不是菜,是人!我是拿每一個員工當產品思考的,每個人來到西貝之前什么樣,來到西貝之后變成什么樣,西貝就是要把每個原本普通的產品塑造成精品。我希望西貝是個圓夢園,開飯館僅僅是一個工具,實質是幫人圓夢。”賈國龍說。
如何激勵幾萬名廚師、服務員發自內心,充滿熱情地工作?賈國龍自信,“幫人圓夢”四個字里,有驅動大組織的獨家法門。
賈國龍認為,激活人的關鍵,在于“激發一個人內心渴望”的機制,把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融合在一起。
而一個人內心最大的渴望,是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是有的人埋在心里,深淺不同。
西貝正自上而下在2萬多員工中布局一件事:“夢想工程”——自上而下,讓每位伙伴公開表達自己的夢想。通過一層層激發、放大每一個西貝人的夢想,由夢想牽引,激發組織持續的動力。
賈國龍說,做企業要有一點教育情懷,老板要有一點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愛一定不是給他好吃好喝就夠了,而是要創造各種條件、 基于他的興趣,讓他自由舒展地成長,追逐自己的夢想。
所以賈國龍堅定地認為:你能成就多少人的夢想,你的事業就有多大。
西貝對員工的愛最根本的是幫他成長,成長的人生就是喜悅的人生。
賈國龍評價今天很多中國企業學華為:“學華為,就是學任正非,學不了任正非把利分出去,學華為白學。”
2003年西貝營收首次突破1個億,凈利潤438萬,但沖抵公司歷年累計虧損后,公司所有者權益只有21.03萬。
西貝賽場是為了激發組織斗志,讓組織永遠緊張起來;但組織過度疲勞把人們嚇跑了也不行,所以西貝把利分給奮斗者。
賈國龍說,西貝干部要學會創造性地發獎金,創造性地激勵。講得更直白,就是要學會賺錢之前先分錢,而不是賺了錢之后再分錢。
西貝分錢的藝術有3個理念:“先分錢,再賺錢”、“千萬別陷入精算邏輯”“要想好,大讓小”。
何為好漢?幫助1000名員工創造喜悅人生,他們收到了你的愛并由衷地感激你,那你就是一條西貝好漢。
好漢有什么獎勵?“從獲得好漢的那一年開始,每位好漢每年有100萬的好漢津貼,直到百年之后見上帝!”
未來10年,西貝要成就100條好漢,一個人100萬,100條好漢就是1個億。這意味著西貝每年要拿出1個億分利。
好漢工程,關鍵在激活高層,尤其是分部老大、支部老大。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把他們激活了,組織就強大了、打通了。
每年,賈國龍和妻子張麗平會從自己的分紅中拿出至少一半激勵總部干部,2018年,大數8000萬。
如何發好這8000萬?賈國龍的做法是讓總部干部們“自己述職,自己要錢”。
總部各部門年終述職,講自己過去一年干了什么,取得什么成果。參照前一年標準,自己在會上公開報出來今年應得的獎金。
15位西貝分部總經理(也是西貝股東)和總部近20位副總裁職級以上的高級干部,與賈國龍一同現場評判這個數是否值當。
到最后,近20位副總裁職級以上高級干部的年終獎還沒討論,怎么辦?
賈國龍讓每人給自己發一封簡短的述職報告,報告里要講明白兩點:
第一你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第二你去年總收入多少,你期待2018年總收入多少,給一個區間,扣掉已經發你的年薪,評估后給大家補齊。
說完這些,賈國龍還不忘提醒下這些高管:“想要多少獎金,自己報。大膽地報出來,別不好意思說。”
賈國龍說,越是高級干部,越是創意工作者,越要激發他們的創造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創造出突出貢獻,從賈國龍自己身上往外分工作,讓西貝從賈國龍一個老板變成多個老板。
因此,激勵高管千萬不要陷入精算邏輯。為什么?因為算不準!
很多公司處不好和離職員工的關系,但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西貝的人,很少會說西貝不夠意思的。
員工離職時,公司是大,離職員工是小,賈國龍一直影響手下干部:大方一些,最后一個月干了10天,按全月工資發。
西貝在員工培訓上,是出了名的舍得花錢。有人笑侃西貝在培訓界的名氣比餐飲界還大,2018年西貝營收50億,員工學習支出1個億。
在西貝,并不是每一個團隊都有資格開店。西貝總部會對創業分部每年發放“經營牌照”,通過利潤、顧客評價等指標考核進行“全國大排名”。
拿到牌照并非輕而易舉。“我們按季度為單位比賽,進行排名,分 A+、A、B、C 四個排名,獲得4個A才能換一張牌照,也就是開一家店,1個A+=2 個 A。如果拿到A越來越多,那這個團隊就越來越大,開的店會越來越多 。”賈國龍說,“我們最大的團隊,去年已經一個團隊的營業額就上十個億了 ”。
同時,為了降低創業團隊的資金壓力,西貝總部會承擔開店的前三個月所有的資金成本,這就讓西貝的團隊避免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在一開始就勝過了許多獨立創業的小團隊。
但是,這種“庇護”并不是無限期的。以三個月為限,這些管理團隊負責的門店就需要實現盈利,和總部分享利潤。
也就是說,每一家新店開業三個月之后,西貝總部就開始進行資金回流。這樣的機制運行之下,西貝總部基本上不會面對投資期限過長,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
但是,拿到一張經營牌照,并不代表它就永遠屬于你。每年西貝都會組織一個考核團隊,深入到門店中進行多種標準的考核。
考核過后,西貝會將所有的門店進行一個“全國大排名”,排在后百分之三十的管理團隊,西貝會收回他們的經營牌照以及相應的股份。
西貝總部會收回那些排名靠后團隊的經營牌照,它會將那些牌照發放給排名在前百分之三十的管理團隊。
這些標準不僅僅是為了考核門店,它還是一種倒逼機制。
為了達到這些標準,西貝的各個分店必須不斷提升門店的品質,才能避免因為落后被收回牌照。
最直觀的效果就是讓顧客體驗逐步提升,如果顧客在買單時評價某個菜不好吃,門店必須免單,損而耗的成本由管理團隊負擔。
除了占據最大參考份額的利潤因素,還有顧客評價,門店環境,菜單創新等等指標。
但是,被收回牌照的團隊,并不意味著就要辭退他們,西貝會將這個團隊打散,重新分配到其他團隊中去,獲得新的股權。
而且,即使團隊是處在重新分配的過渡期,西貝也會照常給他們發放薪水,讓員工省去了很多后顧之憂。
這就給了員工試錯的機會,上一次的失敗可能是因為客觀因素的制約,在下一次的重新組隊中,依然可以證明自己的個人能力。
西貝的愿景是: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隨時隨地為顧客提供一頓好飯,因為西貝,人生喜悅。“創業分部+賽場制”執行兩年來,新的門店遍地開花,似乎他們的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讓一線奮斗者獲得更多利益;給員工試錯的機會,讓他們的能力最大化展現;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企業利益轉變為團隊利益甚至個人利益。
西貝的成功不是偶然所得,企業要想基業長青,需從根本上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自驅動能力,實現組織利益與員工利益的協同,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本文部分來源于原正和島主編賈林男著作《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愛笑?》,需要購買書籍請聯系小編:canyino2o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