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求存:傳統餐企虧損,團餐賺錢?

    餐企業只要簽下一單,這個網點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都有了保障,也不需要像社會餐飲那樣投入廣告,是一種相對穩妥的賺錢方式。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轉載自靈獸(ID:lingshouke),作者:東方。

    “給你5個億的估值,自此以后你就可以做你的億萬富翁了。”互聯網團餐企業,萬喜餐飲創始人李洋如此表示。雖然李洋沒有答應,但對于行業的認可、大單客戶的劇增,使他更篤定了堅持數字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對于團餐行業來說,前100強企業里有90家都是家族化模式,缺乏數字化管理,天花板明顯。

    但團餐也有傳統餐企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團餐企業只要簽下一單,這個網點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都有了保障,也不需要像社會餐飲那樣投入大量廣告,因此是一種相對穩妥的賺錢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李洋告訴《靈獸》,“目前團餐正處于從萌芽期邁入到快速發展期的關鍵階段,未來3-5年會上市一批團餐企業”。現在,資本跟團餐企業溝通的頻次非常高,能否抓住接下來的窗口期,對團餐企業至關重要。

    01.

    快速發展的團餐

    2016年,在團餐頭部企業千喜鶴工作了11年之久的李洋選擇出來自己創業,成立了萬喜餐飲,究其原因“年薪200萬就到頭了,陷入瓶頸。自己有一套想法在企業內也未得到實踐,行業又正處于窗口期,所以就選擇自己出來創業。”李洋表示。

    李洋告訴《靈獸》稱,“未來發展方向的篤定一定是離不開數字化,這也是打造新團餐創立萬喜的定位。”

    目前,中國團餐企業主要分為進駐甲方和集體配餐兩種模式。

    一是,進駐甲方主要是指團餐企業以承包食堂的形式服務于大型企業、學校、事業單位等單位,代表企業有千喜鶴、麥金地、健力源、萬喜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是,集體配餐是企業通過自建或與第三方合作的中央廚房,集中制作好餐食再配送給甲方,代表企業有美餐等。

    但無論哪種模式,在現階段都有痛點和不足。

    許多團餐企業的管理標準、流程建構都還處于相對基礎的階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各環節的數據仍未完全打通。“簡單粗暴”的運營為成本控制增加了難度,難以避免錯單漏單、倉儲配送配置不合理,生鮮食材損耗高等問題。

    此外,現階段中國團餐檔口中有84%無品牌概念,無出品標準、迭代創新能力弱等問題導致團餐檔口僅有40%處于盈利狀態,往往3個月內檔口就會更新換代。

    “數字化是整個行業的痛點,真正的數字化是為運營和業務服務的,進行效率賦能。現在我們正在處于一個過渡階段。”李洋說,未來萬喜集團會和一些大數據公司進行合作,來挖潛數據,進行私域流量運營。

    目前,國內團餐行業真正做到為數字化企業并不多,有些企業是將社餐、快餐店的模式改個觀點拿來直接用,在李洋看來,這在邏輯上本身就不對,所以在使用起來也沒有提高多少效率。

    李洋表示,萬喜從創立之初,以數字化作為出發點,核心也是想通過數字化打通團餐業務的上下游全鏈路,例如,萬喜技術團隊自主研發通過小魚訂單、科技食安、可溯源供應鏈、小魚支付和智能盤結算打造智慧食堂。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你拿著單位給你發的虛擬餐補,可以線上訂餐,也可以線下在智慧食堂買飯,通過掃碼亦或者刷臉支付,完全實現線上化。通過虛擬餐補、微信、支付寶、云閃付,解決了聚合支付的問題。現在我們系統又在線上升級研發了幾個維度,當你的虛擬餐補花不完時,你還可以去京東購物,在線上買東西,這些渠道也已打通。”

    “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醫院等單位都有餐補,大家一般早上和中午都會在食堂吃,第一是干凈,第二是便宜,第三是方便,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數字化工具。”李洋表示,萬喜集團看似是一家團餐企業,但發展的目標和運營的理念卻與傳統團餐企業大有不同。具有強大的數字化系統,通過數字化打通團餐業務的上下游全鏈路,來實現智能化辦公、線上可溯源供應鏈、科技食安、智慧食堂、會員系統等。

    除此之外,萬喜聯合創始人石明昇對《靈獸》表示,場景多元化也是萬喜的一大特征,以“美食作為新社交語言”為運營理念,寓食于樂,通過IP潮玩、暖心服務臺、繽紛美食節、深夜食堂、網紅食堂、美食DIY等功能場景塑造,將食堂賦能為第三生活空間,使傳統團餐迭代升級,用鏈接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玩法,通過多元化的服務提供個性化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目前萬喜集團目前已完成13個省布局,經營保障100多個項目,年服務就餐者近2000萬人次。

    2021年,萬喜還中標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餐飲項目,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菜單、平面規劃設計、廚政實施方案、餐飲供應、餐券管理方案、倉儲計劃、供餐智慧餐廳解決方案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前幾天我們又剛剛中標360和美團的項目。關于高校項目現在基本上一天能中兩個標。公司現在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萬喜員工對《靈獸》稱。

    02.

    團餐吸引更多玩家入局

    “盡管在2020年疫情之下有所沖擊,但團餐行業增勢依舊強勁。” 行業人士表示。

    團餐企業也覆蓋到各個區域,比如北方的京津冀地區有千喜鶴、金豐、快客利、健力源等,長三角區域有麥金地、綠捷、長快、蜀王等,南方的珠三角地區有中快、鴻駿膳食等。

    即便如此,團餐市場依舊處在一個“小而散”的初級階段,企業規模差異大、市場化程度低、供應鏈統籌程度低、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等,這些依舊是團餐行業的痛點。

    “中國的團餐市場遠未成熟,市場格局尚未定,還有大量的機會待挖掘,所以大家依舊在爭奪團餐企業的龍頭。這也是吸引玩家們不斷涌入的原因所在。”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中國團餐企業數量超10萬家,市場現狀是頭部企業不夠拔尖,腰部企業比較少,中小團餐企業眾多。

    團餐行業仍然處于萌芽階段,中國團餐百強企業市場集中程度僅有5%,與日韓歐美國家團餐市場60%-80%的市場集中度對比,相差較遠。

    在團餐行業16年之久的李洋表示,目前行業發生了三個變化:

    第一,甲方后勤管理“要位”由60后向80后交棒,60后風格以穩為主,80后則謀求創新;第二,團餐行業創始人也從60后向80后交班,80后創業者也不斷涌入團餐市場;第三,消費主體由70后、80后向90后、00后開始轉變,而后者對消費品質要求更高。

    “由以往的領導決策制,向消費者決策制轉變也特別明顯,所有變化,都倒逼企業去成長,否則就是出局。種種變化也給了新品牌誕生的機遇。”李洋稱。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百強團餐企業團體膳食收入為1026億元,同比增長10.4%,市場份額占比僅為6.7%。

    而美國團餐行業前十強的市場集中度為80%、日本和韓國約為60%。對比美、日、韓,中國團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極低,未來有望得到提升。

    行業人士表示,團餐也是目前餐飲行業中市場規模增速最快的業態,與社會餐飲淡旺季差異明顯相比,團餐每天的就餐人數、需求量都是高度可控的,因此能夠通過精準的采購、備貨、避免浪費等來提高利潤率。

    03.

    團餐未來的市場格局

    市場規模和空白使得很多社會餐飲品牌,尤其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連鎖餐飲品牌紛紛盯上了這塊大“蛋糕”。

    除了現在單獨開設“企業專送”業務的肯德基外,一些中式快餐品牌早就在外賣平臺商鋪中設置了企業訂餐選項,通過外賣平臺為企業團餐提供服務。

    “更多的玩家涌入后,大家的危機感越強了,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個行業開始進入洗牌期。此外,一些互聯網團餐企業介入,使洗牌加速。”李洋說。

    在李洋看來,未來能夠撼動市場格局的將會是“并購式發展”。

    “一旦巨頭進入并購式發展,很多我們以往的戰友或者以往的競爭對手就全部被收入麾下,行業將產生變局。”李洋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

    縱觀全球餐飲巨頭的成長路徑,都離不開并購式發展。以愛瑪客為例,2000年愛瑪客中國并購北京金白領餐飲有限公司,完成項目服務和餐飲服務綜合一體化的架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愛瑪客為逾6000名運動員、教練、志愿者、媒體工作人員提供配餐服務。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等30多個城市,為近250家醫院、工廠、學校、政府及商業寫字樓提供包括配餐在內的綜合服務,員工數量超過15000人。

    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資本重點投資的方向包括數字化改造、創新型發展和供應鏈整理。不過,在李洋看來,資本目前處于試水階段,從根本上來講,資本很喜歡這個相對穩定的行業,但目前還處于一個觀察和磨合階段。

    而對于行業內互聯團餐企業,李洋表示,有些互聯網團餐企業規模流水雖然很大,包括有些10億級的線上流水,但卻不盈利,也是一直在資本的推動下燒錢往前走。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些互聯網的團餐企業有資本的推動,從行業頭部公司大量的挖人,舍得給期權,也舍得給工資,基本上過去后工資至少翻一番。現在市場上雖然有這個需求點,例如58、順豐、信用卡中心,他們不具備做食堂的標準和規模,但又需要團餐服務,所以像這種輕資產的團餐企業可以完成這類交易,只是行業的互聯網頭部企業還沒有做到盈利。”李洋表示,針對這部分市場上千億的需求,未來還很有機會,關鍵是得抓住盈利點。

    “互聯網的頭部企業也曾給我們5億的估值想要收購我們,我沒有同意,因為這類公司與阿里的思維很像,投了誰最后就會全部野蠻式洗牌。我真正要做的是帶著自己的團隊,一起去做行業升級的事,而不是只顧自己成為億萬富翁,而丟棄了初衷。”李洋笑著告訴《靈獸》。

    李洋表示,目前萬喜集團更傾向國家基金、產業基金,對于純資本的注入,會排到后面進行考慮。因為這個行業的現金流不錯,并不像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可能先燒錢虧損,目前所有的經營項目都處于盈利狀態。

    對于越來越多的跨界玩家,李洋認為影響并不大。按當前來看,美團、順豐等都不太順利,并且都是屬于較大虧損,還處于一個跨界初期階段,因為團餐還是偏傳統行業,單純用互聯網模型,還要找到盈利點才行。

    “未來,團餐行業會淘汰因循守舊的企業,清理掉拒絕變革的企業。在并購、發展及資本融入的路上,團餐企業拒絕接受變革就會錯失很多發展的良機,萬喜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數字化和股權創新模式,在接下來的3-5年內也將會完成上市。”李洋表示。




    延伸閱讀



    ? 還有多少人和董明珠一樣不懂團餐?

    ? 獨占餐飲大盤1/3!團餐能出幾個巨頭?

    ? 2022年,餐飲業這8個小趨勢值得注意!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56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9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1月29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