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燙抵三鮮”,說的是菜肴保溫對其風味影響的重要性。每每凜冽的北風一吹,餐館里的鍋仔、鐵板、石鍋、干鍋、砂鍋、木桶、石盤、吊鍋、大鐵鍋等保暖利器就會紛紛出動,而廚師們研發菜品的重點,也會放在如何能讓菜品短時間內不涼掉上面。 現在天氣依然十分很寒冷,在此,我們給大家帶來了數道較受歡迎的保溫菜品,以讓大家作為參考之用。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編輯:錢蕾蕾 張可丹 扈建瑩 張立捷 趙雅男 石小雪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制作:時大偉
此菜選用五種魚同煮,湯色鮮亮,汁水醇香濃郁,面餅吸足魚湯,軟中帶韌,嚼勁十足!
制作流程:
1.將新鮮雜魚(包括鮮黃魚200克、黑頭魚200克、黃花魚200克、舌頭魚150克、銀鯧魚150克)宰殺去鱗,貼魚骨打上斜刀備用。
2.取面粉500克,加冷水250克和勻揉至表面光滑,搓成長條,揪成10個劑子,每個劑子扯成10厘米長的面片,放入刷過油的電餅鐺煎至兩面金黃備用。
3.凈鍋加入豬油100克、花生油100克燒熱,下入蔥花15克、蒜粒15克、大姜片10克、八角2個炒出香味,烹入東古一品鮮醬油40克,添開水2000克,放入雜魚,擺上煎好的面片,撒鹽調味,扣上鍋蓋大火燒開,轉中火燉20分鐘后開蓋,淋少許老抽調色,再轉大火收至湯汁濃郁,保持鍋中形狀將雜魚面片滑入盛器中,點綴香菜、蔥花,底部點燃酒精燈,即可走菜。
制作:張燕明
(水中加適量料酒)
中汆3分鐘后撈出。
(白菜洗凈晾干,放入泡菜水中泡制一周即成)
、豬肚片300克燒開,煮制1分鐘后撒香蔥段30克即可起鍋。
制作:史增珠
寒風是吹香臘肉的利器,此時一些大廚也開始制作風干雞了,他們在笨雞內外抹勻香料鹽,掛起風干半個月后取下入菜。這時的風干雞肉質緊實,帶有發酵后的臘香。大廚將其切塊,搭配八種菌菇,灌入高湯小火慢燉40分鐘,風干雞與菌菇的氣息融入湯中,開蓋香氣撲鼻,非常熱銷。
走菜流程:
1.取風干雞半只洗凈,剁成小塊。
2.取八珍菌共100克,包括松茸、香菇、金針菇、雞樅菌、滑子菇、白靈菇、杏鮑菇、平菇,其中杏鮑菇、平菇是鮮品,需提前入油炸至干香,其余菌類均選干貨,泡透后焯水、瀝干。將各類菌菇放入砂鍋墊底,切好的風干雞鋪在其上。
3.鍋入少許底油燒熱,煸香蔥花、姜末,添高湯1500克,調入鹽、雞粉、白胡椒粉各3克燒開,倒入盛風干雞的砂鍋中,扣上蓋子后用煲仔爐微火燉40分鐘。客人點菜后撒少許蔥花即可上桌。
風干雞制作:
蛋雞或笨雞宰殺治凈,內外均勻地抹一層炒好的香料鹽,碼入桶中,放冷藏冰箱腌制2天,取出掛在通風處,自然風干15天以上即可使用。
制作:張衍喜
蘿卜丸子在北方的流行吃法是配酸辣湯上桌,湯汁的酸辣味突出,掩蓋了蘿卜丸的本味。此菜張大廚用魚湯代替酸辣湯,摒棄“酸”突出“鮮”,使蘿卜丸子的香氣不被遮掩,真正做了回主角。 為了突出蘿卜的香氣,張大廚還改變了蘿卜餡的制作方法:第一,蘿卜切丁而不剁碎;第二,蘿卜丁不汆燙、不擠水;第三,除了普通面粉還加入了黃豆面為丸子增香。
(用各種魚骨熬成)
,調入鹽、味精、雞粉,下入油菜、木耳大火燒開,下入蘿卜丸子后立即起鍋盛入砂煲,帶火上桌即可。
制作:付君偉
制作:羅華
批量預制: 1.火腿腳燒去表面余毛,刮洗干凈,斬成小塊,放入高壓鍋中,添清水浸沒原料,放少許紅糖、蔥、姜,小火壓30分鐘至熟,取出瀝干備用。 2.小土豆去皮,改刀成大塊,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金黃;鹵水豆腐改刀成長方塊,入七成熱油炸至顏色焦黃、表面起泡,撈出瀝油備用。 3.宰殺治凈的土雞2只沖去血水、剁成小塊。鍋入菜籽油600克燒至四成熱,下入姜片、蔥段、蒜瓣各60克爆香,放入干辣椒段40克、干花椒粒30克小火浸炸至呈棕紅色,倒入雞塊煸炒至變色,加黃燜醬500克小火炒香,放高壓過的火腿腳3斤翻炒均勻,添清水浸沒原料10厘米,大火燒開轉小火燉90分鐘。 走菜流程: 取炸過的土豆750克、豆腐250克墊入土陶鍋,上面舀入燉熟的黃燜雞、火腿腳共1000克、原湯600克,撒蒜苗段10克,大火燒沸后走菜,將鍋置于炭火上,先吃雞塊、豬腳,待土豆和豆腐吸足湯汁,會變得更加美味。 黃燜醬: 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沙姜碎、南姜碎、蒜茸各150克,香葉10片、八角2個、桂皮1段,小茴香、草果各15克,丁香3克小火炸香,放湯池老醬2000克、糟辣椒450克小火炒至油色紅亮,添清水800克攪勻燒開,放拓東甜醬油150克、高度白酒100克、鹽35克、雞汁30克攪勻,中火燒開后放入大芫荽150克、香茅草5根,轉小火熬15分鐘,待醬汁濃稠,打去渣子即成。 產自云南宜良,這里家家戶戶有曬醬的傳統風俗,從明朝崇禎年間延續至今。老醬以黃豆為主要原料,經浸泡、蒸熟、搗碎三步后納入盆中,加大量辣椒以及香料、鹽、糖、白酒等混合拌勻,再移入土陶缸內,在太陽下晾曬,并定期攪拌,發酵5年以上才可食用,味道咸、辣,略帶甜味,打開裝醬的罐子,十米外都可以聞到濃郁的醬香。此醬適合制作燒菜及熬制醬湯,成菜顏色紅潤、醬香濃郁。如今餐廳用的皆為袋裝,180克/袋,進價5元。 湯池老醬 制作:姜相如
此菜有兩大亮點:首先,大廚用云南特產湯池老醬,加沙姜、南姜、大芫荽、香茅草以及少許糟辣椒熬成黃燜醬,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其次,用火腿腳作為“增香劑”,它雖然是下腳料,但在漫長的腌制、晾曬過程中,香氣都已經浸到了骨頭里,用來烹制菜肴所起的增香作用,一點也不比火腿肉小,且成本更低。此外,土雞的配料還有土豆、炸豆腐,前者綿軟、后者香韌,且可使湯汁無芡自濃。
取黃豆5千克入清水中泡12小時,用石磨打成豆漿,燒開轉小火,分次點入海水(每開一次鍋點一次海水),待鍋內豆漿凝固成塊時,用漏勺撈出,盛入盆中即成。與海水豆腐的做法相比,做豆花省略掉包入籠布擠水的步驟,需保留一部分漿水,這樣成菜原汁原味,鮮味更足。
自制海水豆花
1500克盛入平鍋,均勻撒入海蠣肉、炸香的蔥花,淋蔥油50克,加蓋帶卡式爐、茼蒿末、調料一起上桌。
制作:安小東
此菜以鯽魚湯增鮮,五花肉增香,湯汁粘稠;蘸食手撕的大餅,更容易吸附湯汁;石鍋盛裝,保溫時間更長,嘎魚香而不腥。
原料:
嘎魚10條(重約700克)。
調料:
花生油10克,五花肉50克,蔥姜蒜各25克,八角2顆,小茴香、花椒各少許,槐茂醋100克,生抽50克,槐茂醬油50克,蠔油10克,白糖10克,鹽5克。
制作:
1.熬鯽魚湯:鯽魚2斤殺洗干凈,切成指頭粗的小塊。鍋下豬油50克、菜籽油50克燒熱,下入姜片100克略煸,放入鯽魚小火煸炒,一邊炒一邊用勺子拍打成魚蓉,添入開水5千克,大火熬煮20分鐘,可得濃白的魚湯4千克。用這種魚湯燉出來的嘎魚鮮味濃郁、湯汁粘稠,比用骨頭湯燉制的風味更足。
2.走菜時,炒鍋上火淋花生油燒熱,先下五花肉片爆香、出油,再入蔥姜蒜、八角、小茴香、花椒煸香,烹入醋、生抽、槐茂醬油、蠔油,倒入魚湯1000克,調入白糖和鹽,燒沸后下嘎魚,然后一起倒入石鍋燒10分鐘,待湯汁變粘稠后,撒少許香菜,走菜時帶一盤手撕成塊的大餅即可。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