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開店最讓人頭疼的成本,莫過于房租。
首先,花費多,每個月雷打不動得交付。有的門店租金占營收5%,這是非常不錯的,但有些門店的租金占到10%。
其次,具有不確定性。房租持續飆升是讓人無奈的事實,合同期到了漲租不說,房東一個不樂意或者眼紅,還可能不給你續租,那麻煩就大了!
來源:鋪鋪旺
不當包租婆 ,要做老板娘
很多開店老板都夢想著有一家自己的鋪子,省去房租,經營時也覺得安穩。就算不開店了,還能租出去,當個包租公/婆,啥不干月月收錢,豈不是爽爆了!
但朱大姐就是個例外。她有個上下兩層百來平的商鋪,租給別人一個月7000塊。兒子讀大學后她一下子閑得慌,總想圓了自己開店當老板的夢,而且她發現朋友開餐廳,每個月能賺好幾萬。
于是,朱大姐興致沖沖地考察,最后花了18萬加盟了北京某韓式拌飯品牌,涵蓋品牌使用、技術培訓、門店選址、裝修設計方案、經營支持等。朱大姐信心滿滿,雖然沒有經驗,但相比其他開店新手,覺得自己挺有優勢。
1. 自有商鋪,不用付房租。
2. 周邊沒有同類競爭對手。
3. 加盟品牌,背后有靠山。
費盡心思送優惠,一年虧了50萬
加上設備采購、裝修等,前前后后花了55萬,這店總算開起來。
店鋪臨街,周邊有幾座寫字樓和一大片服裝城,每天中午這一帶的快餐廳都忙得暈頭轉向。外賣小哥和周邊上班族都排著隊,朱大姐的韓式拌飯開張后,也是如此。
1. 開業營銷,熱鬧就一陣
新店開業,總部給門店策劃了一周的營銷活動——第一天3折,第二天4折,以此類推,第七天9折,活動結束后回歸原價。
一份經典拌飯29元,蝦仁雞腿拌飯35,大醬湯15元,炒年糕12元,就是打五折,大家都覺得太劃算,何況第一天只要10元就來一份蝦仁雞腿拌飯,相比20元左右的中式快餐,這都有點兒像白送了!
活動期間可把幾個師傅累壞了,尤其是前三天,排隊從11點半一直延續到1點半!幸虧沒有上外賣,不然真應付不來。
但是在開業營銷的后幾天,客流明顯減少。待優惠結束,門前不再有排隊,客流少了一大半。
2. 變著花樣送優惠,還是不湊效
朱大姐覺得這太反常了,也跟一些客人聊了聊。不少人說是來嘗鮮,因為周邊沒有同品類。
但是很少人表示愿意再來,對于主要需求是簡單、快速解決午餐的上班族而言,人均35元的價格偏貴。
雖然前期銷量大,但是10塊錢一份拌飯,扣除原料、人工,那就是賠本賺吆喝。
朱大姐想再看看形勢,到了第二月,新鮮勁兒過了,收支勉強打平,畢竟5個員工一個月開支2.5萬了。
第三個月,眼看這生意下滑太厲害。朱大姐向總部求救,反反復復打了很多次電話,工作人員建議她再做活動,推出套餐。比如經典石鍋拌飯(29元)+橙汁(8元)+小菜(5元)套餐價35元,對于顧客而言便宜了7元,對于商家而言橙汁和小菜是高毛利產品,只要有銷量,就是穩賺。
一開始還吸引了一些顧客點單,但是很快又不管用了。
為什么?顧客普遍反映兌制的橙汁不好喝,肯本不值10塊錢,小菜份量太少,就算是組合套餐,性價比也低。
3. 勉強熬一年,虧損50萬
裝修精致、風格獨特的韓式餐廳,在整個快餐一條街上顯得“曲高和寡”。無論是中式快餐還是粉面,均價都是15~20元,朱大姐這人均35元的價格雖然有更好的環境做支撐,卻不足以帶來客流和營收。
從第四個月開始就入不敷出,偶爾打折、降價,店里就熱鬧些。后半年有時候勉強打平,有時候就是個虧。一年后算賬,加上品牌代理費以及裝修花了20多萬,勞心勞力的朱大姐虧了50萬。
到底是先天優勢,還是先天不足?
還記得開店時,新手朱大姐覺得自己有優勢么?她的信心主要源自以下三個方面:自有商鋪、無同類競爭、加盟品牌。
復盤時,她才恍然,所謂的優勢可謂雙刃劍。
1. 自家門店不見得就好
自家商鋪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很多人跟朱大姐一樣,會想:自家的不用出錢,我又何必去租別人的!
但是商鋪的價值不單在于它提供了一個經營場所,更在于它的商業價值。萬象城一個20平的檔的租金可能跟城中村一個200平店鋪不差上下,因為它們的位置、對特定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可以帶來的商業價值不同。
朱大姐的店在一條老街上,周邊群體消費力并不高。我們常說選址就是選客流,而項目確定后,她的商鋪并不是最好甚至都算不上合格的選址方案,因為周邊沒有充分的目標客群。
2. 為什么這個生意別人不做
朱大姐曾經為選了這個項目竊喜,因為周邊都是中式快餐。自己的產品雖然貴點,但是在別家吃不到啊!
可如上所述,周邊三公里的大眾需求和消費水平擺在那兒了,而且朱大姐似乎忘了,附近曾經有過一家韓式料理,也是臨街店面,客單價50左右,經營不到兩年,關了。一開始總緊隨韓流、韓劇的風潮,營銷活動花樣百出,后來漸漸門可羅雀。
韓餐自帶異域特點,但國人大都是圖新鮮,而且對于餐品正宗與否無從評判,甚至覺得各家出品都差不多,沒有特色可言。要說聚餐,它不如火鍋、中餐廳有氛圍;一人食,缺少性價比。
結果,這些上班族們還是傾向于普通快餐,朱大姐的店只能是靠清新的環境讓路人多看兩眼。
3. 所謂的靠山并不靠譜
很多新手開店會傾向于選擇加盟已有品牌,一方面可以借助其影響力,另一方面獲得經營支持。但是,從一開始,朱大姐獲得的支持就不專業。
她當初坦言自己有店鋪,把格局、周邊環境以及位置都發給品牌方,不知對接人是有意順從她的心思,還是不愿協助考察找鋪,反正就是“好啊~正好省了很多成本”。
其實,工作人員只要稍稍了解下周邊商圈和消費情況,就不會這么敷衍了事。
原料統一供應,價格自然是比市場其他渠道貴一些,但想來品牌方出于品控考慮,也就罷了。后來營收持續下滑,品牌方也一直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一年來沒有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產品。
后來朱大姐把店轉給一家做陜西面的。因為自己是房東,轉讓費也沒拿到多少。最終,她還是做回了包租婆。
-END-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大盤子裝小份量菜?餐廳這5個自作聰明的行為讓生意不斷下滑!》
《菜品定價3招,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
《星巴克為什么遠離所有快餐店?》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