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三年前開始,諸多一線品牌開始下沉三四線城市,帶動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和客單攀升。今年回到家鄉考察了一番餐飲市場,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奶茶、火鍋瘋狂入侵,品牌混戰、貼身肉搏;本地品牌悶聲賺錢,直營店出十幾家到上百家;一線品牌加快腳步下沉,快速開出幾家門店,但強龍難壓地頭蛇。
這次回到家鄉,見證了下沉品牌的瘋狂入侵,看到市場商機的同時,也看到餐飲競爭激烈的現狀。或許只有真正融入下沉市場,才能體會其中之道。前幾年,大家都說要將目光轉向下沉市場,但看到下沉市場的真實現狀后,筆者必須要向各位說明下沉市場的機遇和現實。
這是一個比美國總人口還要多三倍的數字。
曾靠速凍代理發家,但在做久之后發現行業拖欠貨款的情況嚴重,所以開了家餐飲店,而這此舉動只是為了回籠資金的無奈之舉。
正新雞排剛開業的那年,“華氏兄弟”好不容易湊足8萬塊,在福州師范大學創建了大師餐廳,還取了一個很洋氣的名字“華萊士”。
他經營著小店,每月能有上千元的收入,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了,但刨冰受限于季節,一年只能干那幾個月。
他空閑時間沒活干,無奈只好自己找工作,中間幾年還做過中餐店。
直到2006年,他在鄭州街頭發現“彩虹帽”的冰淇淋店,找來它的包裝袋,研究冰淇淋配料成分,自己買原材料制作,以1元一支低價售賣,這才徹底改變了他漂泊的生活。
華萊士一路狂奔,全國發展16770家門店,2019年營收超25.5億元,成功逆襲肯
德基麥當勞。

這些下沉品牌在筆者的家鄉能隨處見到,而且品牌密集程度超乎現象,隔著一兩條街就能看到一家,熱門商圈開上1-2家都不奇怪。
如果放在20年前,當時中國市場經濟還未完全覺醒,誰又能發現下沉市場到這塊“金礦”呢。
光從這些“下沉之王”的千店、萬店的規模來看,著實能看出下沉市場的確很大,甚至可以更大。
不過,在餐飲圈沒有誰能正真將下沉市場定義清楚,大都是云里霧里的概念。
在中國,仍有近10億人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
市場對“小鎮青年”的定義是,出生在上世紀80、90年代,通常生活在相對富裕的三四線城市、小鎮的回流青年和小鎮本土青年融合后的群體,同時還擁有一份得體的工作。
,83%的小鎮新青年家庭擁有房產,67%的小鎮新青年家庭擁有汽車,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達到3730元。這
些小鎮青年有房無貸,朝九晚五,工作壓力和居住成本都要低于一二線城市的青年,這意味著他們有錢有閑,在更低的生活成本下,能夠釋放更大的消費動力。
講到這里,大家似乎預見了下沉市場是一塊被忽略的“金礦”,
但下沉市場肯定不是一塊肥肉,不見得生意好做,容易做。

頭部品牌喜茶奈雪下沉,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和益禾堂等加盟品牌混戰,萃茶師、梁小糖本
地奶茶品牌也來分杯羹。

但實際上,并非所有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縣鄉鎮的餐飲生意都能賺錢。
因為衡量下沉市場能否賺錢的核心要素,
是城市人口基數和購買
力。
因為“小地方”人口沒有那么像大城
市那樣密集,這意味著,
下沉市場是存量市場,是做熟人的生意。
這也直接引出的一個結果,
大
城市拼流量,小城市拼復購。
存量市場等于是激烈的競爭,同時必須通過做高復購才能帶來持續的盈利。
這或許意味著,這座低線城市人口規模在萎縮,同時城市消費活力不足。
用蘇寧生態鏈基金投資總監的話來說:
這部分群體的收入一般在人均2000到3000元之間,普遍以家庭消費為主,同時享受著超越一線城市人群的閑暇時間。
去
年李克強總理還曾提出,
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
這組數據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
城市等級越往下走,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就會越高,即使百強縣也不例外。

為什么他能獲得下沉市場青年的喜愛?
正新雞排也是如此,所有產品售價均在12元以內,更貼近3-5線城市消費者的心理價位。
所以
當一些大牌下沉,人均價格就是一道坎。
就好比海底撈,用在1-2線城市價格來到3-5線城市,嘗鮮完的消費者都直呼價格偏高。

就算品牌靠低價走下沉市場,但沒有強大供應鏈支持,走下沉無疑是一條絕路。
看似3-5線“小地方”的房租和人工便宜,但銷售量起不來,成本控制不住,價格又有天花板,并不見得能賺大錢。
。
一二線城市的餐飲品牌生存不易,三四線城市也有自己的困境,下沉并不是一味地復制一線城市品牌的模式和運營。

國金分析師就曾指出:
三四線城市人群消費海底撈的習慣是以聚會為主的嘗鮮型行為,而非一二線城市以中小桌為主的日常就餐場景,因此不看好海底撈未來在三四線城市的表現。
而三四線城市的大眾餐飲,餐廳中小桌占比會相對減少,反而會增設更多圓桌或包廂。
一線城市以小家庭、朋友小聚日常就餐為主,而三四線城市多以家族聚餐、朋友聚會為主,這就是本質性的差異。
所以,當品牌進入3-5線城市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而一線品牌通常會針對低線市場打造相應副牌,比如肯德基的小鎮模式店,喜茶的喜小茶就是這個道理。
總結
下沉市場是打出來的,但是如何才能抓住市場機遇,仍然是需要花大力氣研究的一件事。
每天呈現最新餐飲資訊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