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上半年凈利預降78%-82%;2022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下降7.7%;雪糕話題再上熱搜:東莞新凱小布丁、義烏樂久大布丁檢測不合格;三瓶水177元?吃火鍋遭遇“飲料刺客”……關注餐易私塾,了解餐飲大事件!絕味食品上半年凈利預降78%-82%
據媒體報道,近日,絕味食品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34億元,同比上升1.78%—8.14%;實現凈利潤9000萬元-1.1億元,同比下降78.08%-82.07%。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絕味食品預計2022年度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34億元,上年同期營業收入為31.44億元,較上年同期營收同比上升1.78%—8.14%;預計實現凈利潤9000萬元—1.1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5.02億元,同比下降78.08%—82.07%;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5億元—1.7億元,上年同期扣非凈利潤為4.80億元,同比下降64.55%—68.72%。對于業績預降原因,絕味食品解釋稱,公司為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要求,報告期內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與營業,對公司銷售及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且因原材料成本上漲、銷售費用增長及給予加盟商補貼費用導致利潤同比減少。此外,因終止股權激勵,對股份支付費用加速確認,計入本報告期非經常性損益。截止7月14日收盤,絕味食品收于48.62元/股,跌幅為2.76%,總市值約298.8億元。2022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
下降7.7%
據媒體報道,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市場銷售有所改善,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較快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32億元,同比下降0.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2706億元,下降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726億元,下降0.3%。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90392億元,增長0.1%;餐飲收入20040億元,下降7.7%。基本生活類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9%、8.2%。全國網上零售額63007億元,增長3.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493億元,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9%。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6%。其中,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5月份降幅收窄至6.7%;6月份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0.53%。三瓶水177元?吃火鍋遭遇“飲料刺客”?
據媒體報道,近日,網友何女士向寧波市海曙區消保委投訴說,她在火鍋店消費時遭遇了“飲料刺客”,“服務員向我推薦飲料時,沒有告知價格,也沒有對推薦的飲料明碼標價,結賬時,3瓶水收費177元……”
據了解,被投訴的火鍋店為“最上火鍋?鮮吧”,何女士前幾天和兩位朋友去這家店就餐,點菜時,服務員問他們喝礦泉水還是氣泡水,何女士答礦泉水,之后服務員開了2瓶礦泉水和1瓶氣泡水送上來。何女士三個人點了一些菜,吃火鍋吃得挺開心。
?
但沒想到結賬的時候,價格超出了預期很多,于是何女士要來賬單核對時發現,總價超過1800元的火鍋費力,飲料費就高達177元。
?
就喝了礦泉水為什么會這么貴?很女士核對賬單發現,商家給出的賬單當中,礦泉水49元一瓶、氣泡水79元一瓶,3瓶水一共消費177元。
?

?
何女士說,服務員并沒有提前告知水是要收費的,菜單上也沒有標明水的價格,“現在3瓶水收這么高的費用,完全不合理。”與火鍋店交涉未果過之后何女士只能氣憤的買單走人。
?
事后何女士撥打了消費投訴電話。消保委工作人員調查了解到,何女士他們喝的礦泉水為每瓶750毫升、氣泡水為660毫升一瓶,火鍋店確實沒有事先告知水的價格,她認為店家有誘導隱形消費的嫌疑”。
?
消保委工作人員在調解時表示,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明碼標價,同時《浙江省實施辦法》第十四條也規定,餐飲業經營者對食材的產地、品質和價格(計量單位)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表示,對消費者選定的酒水菜品及價款,下單前應當經消費者確認;未經消費者確認發生爭議的,按照有利于消費者的原則處理。最終,火鍋店向何女士道歉并退還她177元飲料水費用,并表示會立即整改。雪糕話題再上熱搜:東莞新凱小布丁
義烏樂久大布丁檢測不合格
雪糕話題今年可謂火熱異常,前有“刺客雪糕”,后有“雪蓮文學”和“鐘薛高”問題,而近日,雪糕話題再次被推上了熱搜,而這次上熱搜的卻不在是鐘薛高。據媒體報道,7月16日,#小布丁大布丁雪糕抽檢不合格#的話題沖上熱搜。雪糕質量再次引發關注。?7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持續加強雪糕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消息稱:入夏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雪糕等冷凍飲品的監管,進一步加大對雪糕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和雪糕產品的監督抽檢力度。據初步統計,2022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組織監督抽檢3137批次雪糕產品,檢驗項目包括蛋白質、甜蜜素、糖精鈉、阿斯巴甜、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其中,檢出不合格樣品15批次,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單增李斯特菌和蛋白質。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或者產品在運輸、貯存、銷售環節不規范操作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和不合格產品,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均已依法處置。檢出不合格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為東莞市新凱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9日生產,蛋白質檢測值為0.46g/100g,低于0.8g/100g的標準值。大布丁雪糕是由義烏市樂久冷凍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1月16日生產,蛋白質檢出值為0.36g/100g,也低于標準值。天眼查數據顯示,東莞新凱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本為5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尹少禧。由于產品質量問題,東莞新凱曾兩次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累計被處罰1.35萬元。產品涉及凱麗維斯;北歐蔓越莓芝士味雪糕,緣由是由于蛋白質項目不合格。而義烏樂久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僅為3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彭強,也曾因產品質量問題一次性被處罰6000元。產品涉及大布丁雪糕。伊利方面回應稱,網絡傳播小布丁大布丁檢測不合格新聞,不合格產品生產廠家并非伊利產品。除了新凱小布丁和樂久大布丁外,漢中科潤的香芋雪糕,玉溪華莊愛尚草莓雪糕、小花腰綠豆味雪糕大腸菌群,柴河鎮中興冷飲廠的回味1969菌落總數等15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檢3137批次,不合格為15次,合格率為99.52%,總體看來,雪糕的合格率還是較高的。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雪糕等冷凍飲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和產品監督抽檢,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保障雪糕等冷凍飲品質量安全。*新聞采編自藍鯨財經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