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麥當勞,深入海外市場,這家擁有4500家店的菲律賓餐飲巨頭,最近卻“示弱”了?
本文2436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7月24日,菲律賓快餐連鎖店巨頭快樂蜂(Jollibee)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咖啡品牌香啡繽(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 80%股份。這也是快樂蜂迄今為止最大一筆收購,然而這筆收購卻并不被外界所看好。
菲律賓證券行AP證券分析師Rachelle Cruz表示:“這項收購是否能提高集團的每股盈利,市場抱有懷疑,這項收購在未來兩三年可能會導致每股盈利下滑。”此次收購香啡繽,快樂蜂除了以1億美元收購香啡繽80%股份外,還需花費2.5億美元償還其部分債務。消息出爐后,快樂蜂股價一度下跌8%,是2016年至今為止最大跌幅。快樂蜂目前在菲律賓本土擁有1150家分店,在海外15個地區擁有234家分店。是菲律賓最大的餐飲集團,全球第24大快餐連鎖店(根據分店數排名,且排名包括咖啡連鎖店)。近三年來,快樂蜂頻頻收購海外品牌,擴張海外市場,包括美國的Smashburger、Rick Bayless,中國的永和大王、春水堂、宏狀元都已屬快樂蜂旗下。快樂蜂一季度財報顯示,快樂蜂總計擁有快樂蜂、超群、格林威治、紅絲帶等4543家門店。▲快樂蜂旗下餐飲品牌
快樂蜂作為一家菲律賓本土企業,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做成當地最大的跨國餐飲集團?1975年,他決定向父親借20萬比索(約3萬人民幣),在菲律賓Cubao和Quiapo開設2家Magnolia冰激凌店,這也是華人跨國食品公司快樂蜂的崛起。1978年,菲律賓遇到經濟蕭條,陳覺中發現,相比于冰激凌,人們更喜歡購買漢堡、三明治和雞肉這類更符合“剛需”的高熱量食物。他決定將產品重心轉移到漢堡和雞肉上,快樂蜂從而成功轉型為快餐品牌。開始做炸雞和漢堡的快樂蜂,將西式快餐巨頭麥當勞作為競爭對手。出人意料的是,麥當勞打入菲律賓市場時,本土品牌快樂蜂仍不落下風,守住了自己的市場份額。作為本土企業,快樂蜂一個天然優勢就是比洋巨頭更熟悉本國人的味蕾。菲律賓人口味偏甜,于是快樂蜂因地制宜,推出了更甜的面條、菲律賓米粉、蜜制牛排飯和各式各樣的芒果制品等。而在價格方面,快樂蜂在與麥當勞餐品定位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更便宜,所以麥當勞在口味和價格上都并不占優。到了上世紀90年代,快樂蜂已有400多家連鎖店,而麥當勞在菲律賓僅有200多家。對于媒體提出快樂蜂在菲律賓打敗麥當勞的說法,陳覺中表示,“不是打敗了麥當勞,而是從沒有被它戰勝過,”這在全球市場均屬少見。1993年,快樂蜂在菲律賓上市,前三個月股價上漲135%。上市之后,已經在菲律賓站穩腳的快樂蜂開始窺探海外市場,從而尋找更大的營收增長點。在陳覺中看來, 擴大海外業務,對快樂蜂的繼續成長至關重要。快樂蜂的出海戰略分兩種,一是將自有品牌“快樂蜂”門店發展到更多的海外國家,二是收購國外知名餐飲品牌,以此快速占據海外市場。對于自營門店,快樂蜂會選擇一些特定國家進行海外擴張。比如美國,中東地區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這些地區都是菲律賓僑民比較聚集的地方,快樂蜂更熟悉這些人群的口味。當然,如果只把出海目標鎖定在海外的菲律賓僑民,快樂蜂的市場則十分有限。麥當勞敗于口味本地化,如果快樂蜂自己沒做好海外市場的本地化,同樣也難站穩腳跟。快樂蜂需要保留自己口味的同時,為當地帶來更適宜的快餐食品。比如在越南,快樂蜂除了提供招牌食物意大利面、漢堡之外,還研發了符合當地口味的辣子雞;而在文萊,快樂蜂則為當地顧客帶來了nasi lemak(椰漿飯,一種常見的汶萊美食)。
從100到1000:“打敗對手最好的方式就是收購它”除了自營門店出海之外,快樂蜂另一大國際化擴張策略就是收購。1994年,快樂蜂收購了菲律賓品牌格林威治披薩,1995年獲得了法國法式快餐大磨坊(Delifrance)特許經營權,2000年收購了菲律賓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店超群(Chowking)。快樂蜂的收購其實都有很強的品牌聯動性,如快樂蜂本身對標的是傳統西式快餐(如肯德基、麥當勞),針對有小孩的家庭消費群;而格林威治披薩對標的則是必勝客,針對青少年,超群針對工薪族,大磨坊針對高薪階層。快樂蜂的品牌戰略可以覆蓋多層級人群,從而最大化獲客。2004年,快樂蜂又看上了中國品牌,嘗試用收購來撬開中國市場。
當時快樂蜂以2250萬美元收購知名快餐連鎖企業永和大王,后來又收購了宏狀元和臺灣的茶飲品牌春水堂。收購后,快樂蜂仍保持這些品牌的獨立運營,通過“先收購再整合”的路徑進行融合,最后呈現一種消費者能夠接受的風格。其實在此之前,快樂蜂就有嘗試用直營門店打開中國市場,但過程并不順利。當時,快樂蜂主打菲律賓美食,油炸食物偏多,且口味偏甜,這并不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其次,當時麥當勞等洋快餐也已經在國內站穩腳跟,快樂蜂的食品定價和品牌知名度并沒有壓倒性優勢;再加上當時快樂蜂選擇以加盟店形式入華,經營與管理方面都不如直營店,所以不久就關店了。除了直營店出海,快樂蜂還收購了許多美國本土餐飲企業,來擴張海外市場。
但常在水邊走,哪能不濕鞋,收購的買賣做得多了,也不可能把把都大賺特賺。2018年,快樂蜂收購了美國快餐連鎖品牌Smashburger和墨西哥餐廳Rick Bayless。然而這兩個品牌,都沒有給快樂蜂帶來亮眼的收成,至少至少財報上的數字并不好看。2019 Q1財報顯示,快樂蜂全球總銷售額54.28億比索(約合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1%。快樂蜂Q1總營收17億比索(約合0.33億美元),同比下滑10.2%。財報指出,被收購的Smashburger在美表現不佳和菲律賓本土消費疲軟是造成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在被快樂蜂收購之前,該品牌更是常年陷入虧損的困境。不過也有外界認為,快樂蜂收購Smashburger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016年,快樂蜂以9000萬元出售了當年買入的三品王55%餐飲股份,而這個價格是當年買入時的三倍,快樂蜂從中凈賺6000萬元。也許在快樂蜂看來,抄底一些非優質資產本身就是一筆資本買賣。中國商業經濟學會連鎖經營委員會秘書長崔霖認為,這只是快樂蜂戰略變現的體現,收購后沒有起色或者達不到預期收益的就是不良項目,就要看好時機出手。目前來看,Smashburger還沒有淪落到被脫手的境地,但有三品王的例子在前,快樂蜂此次在不被股東及資本市場看好的情況下,收購香啡繽也算情有可原。不預估好收購品牌與發展自身業務的鍥合度,而只把收購當成低買高賣的資本游戲,十有八九會得不償失。
你如何看待快樂蜂的商業模式?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王鵬
本文來源:億歐網(i-yiou)授權轉載
餐飲人必讀略有刪改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