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者受到輿論的誤導,他們往往難以分辨“規矩”和“儀式感”之間的區別。
本文2446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一個柒本味倒下了,還有無數個柒本味在圈錢
不接待生客,
沒有菜單,
只能預訂,
不能打包,
人不來齊不上菜,上菜后一分鐘內必須吃……
這些規矩屬于南京網紅日料餐廳柒本味。
高昂的價格和畸形“儀式感”為品牌冠上了“個性”的標簽,在營銷操作下,圈到了不少粉絲。
然而好景不長,在自媒體“二更”發布探店視頻后,柒本味遭遇了一系列的沉痛打擊:
首先是虛高的價格德不配位、太過裝逼的規矩受到網友群嘲;
接著有人搜出老板以前手上帶有瘡口、不取手表,徒手加工生食的黑歷史;
隨后其簡陋低端的前身也遭到扒皮;
最終,視頻發布72小時后,柒本味因沒有正式營業執照,而徹底關張。
柒本味就此倒下,卻并不意味著這樣“賣規矩、賣個性”的店就消失了,恰恰相反,柒本味只是這個產業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02
所有裝X式營銷的餐廳,都有這些“特色”
1.價格虛高
最近,當讀sir在瀏覽某個鞭尸柒本味的帖子時,發現評論區有一條熱門評論,
“論裝逼式營銷,柒本味真的只是個弟弟,早在六七年前,南京就有一家酸菜魚店將此發揮到了極致,就是號稱“愛馬仕酸菜魚”的倉巷酸菜魚館。”
網友表示,這家倉巷酸菜魚館與柒本味有著類似的套路:需要提前預定,老板脾氣不好,名氣很大,但體驗極差。
通過大眾點評頁面,讀sir找到了這家“愛馬仕酸菜魚”,整個裝修從內而外都顯得格外簡陋,這樣的店實在與“檔次”挨不上邊。
▲門頭(圖源:大眾點評)
▲內部(圖源:大眾點評)
產品則是一大鍋水煮魚,加火腿腸。
▲據說一盆魚在 四年前的價格就是400元,加火腿腸需另付40(圖源:大眾點評)
打開大眾點評,評論兩極化非常嚴重,產品到底是好是壞,實在難以判斷。
2.標榜個性
同樣是南京,還有個“漢堡皇后”,這家賣雞蛋漢堡的路邊攤更有“個性”。
有段時間,各大美食號曾爭相報道這家小鋪面,并用上了“南京人自己的皇堡”、“老板娘很有趣很有個性”、“排隊再久也要吃”等話術。
▲南京雞蛋漢堡(圖源:新浪江蘇)
但咱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家店的“個性”:
①老板娘是“顏控”,帥哥可以插隊,消費次數多的會員可插隊;
那其他消費者排隊的意義在哪里?
②老板娘身后有一張白板,上面會詳細記錄會員的名字和消費次數,并規定,100個起買的,能直接入會;
雖然看上去對并沒有什么不對的,但總有看人下菜碟的嫌疑。
③老板娘脾氣不好,催單會被罵“滾,邊上去”、“等不了就不要買”;
④老板娘是“戲精”,一邊做漢堡一邊唾沫橫飛侃大山;
這衛生條件,與柒本味的“爛瘡大蝦”基本可以打個平手。
這位老板娘的確夠個性,但比起順德牛展煲仔飯的老板來說,功力又要差一點。
2016年,CCTV《尋味順德》節目記錄了順德一家名叫“牛展”的煲仔飯小店。
紀錄片中詳細介紹了牛展對食材的用心,以及他做生意的獨特之處:
①店內沒有菜單,產品不明碼標價;
埋單都是把客人叫到外面,老板私下報價,不固定菜價,坐地起價,多少錢全看老板心情,嫌貴的話,老板會說“那你可以不吃”。
②從點單到坐下來消費,全程服務態度極差;
如果不按照店主的方式吃煲仔飯,還會被強行糾正甚至挨罵。
③店內不允許拍攝;
美食博主品城記和網紅郭杰瑞都曾來探店,結局都是由于持相機入店被老板牛展轟出店門。(不允許拍攝為什么當初要上電視節目?搞不懂)
3.強調規矩
如果說柒本味的種種規矩還是圍繞著食物做的,那有些網紅品牌的規矩看起來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比如湖南一家名叫“熊貓愛姨”的小吃店,規矩寫了滿滿一黑板,消費者在這里不僅不能當“上帝”,還要當“孫子”。
加辣椒要和店主講好話,不懂菜單含義不能問(比如白開水起名叫“初戀的味道”,消費者詢問,商家也不做解釋)
▲圖源:大眾點評
2014年在微博上大火的契弟餐廳也曾定出規矩:“點我這牛肉,不點紅酒,就不要點了。”
▲圖源:美食達人TATA手記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網紅店有“不接待生客,必須老客帶新客”的規矩,用網友的話來說,吃個飯整的像是在搞傳銷,一帶十,十帶百,吃飯和發展下線兩不誤。
03
憑什么?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想,這些店憑什么存在?憑什么能賺錢?
憑什么其他餐飲老板耗費大力氣設計的舒適消費空間,卻比不過某些舊胡同廁所旁的蒼蠅館子?
憑什么其他餐飲老板絞盡腦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某些網紅店卻敢肆意妄為大罵自己的衣食父母?
憑什么其他餐飲老板都將食安問題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這些人卻連經營許有沒有都不在乎?
是因為消費者真的都是受虐狂,有斯得哥爾摩綜合癥嗎?
應該不是。
1.營造“好吃”的假象
從大部分消費者的點評信息來看,他們之所以到這些餐廳吃飯,主要原因是“名氣很大”、“聽說很好吃”。
消費者追求美味的產品,何錯之有?
“裝X式營銷”餐廳的精明之處在于,善于使用環境、服務、規矩等方面,來側面烘托自己的產品。
試想,當人們看到這樣一家店:這么破敗,規矩這么多,服務態度這么爛,東西賣的這么貴,都還有這么多人“常年”光顧,如果這些客人不是瘋子,那就是他家的產品好吃到驚為天人。
就好像現在形容一道菜好吃,常常在前面加上“耳光”二字,耳光炒飯,耳光混沌…即好吃到被打耳光也不愿放下。
然而本文中提到的大部分餐廳,事實上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2.將“儀式感”與“規矩”混為一談
親王馬伯庸最近在微博發表一個關于美食的話題,其中提到了“吃羊肉泡饃的儀式感”,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也有人提出“為什么羊肉泡饃沒有火遍全國”的問題。
答案大多談到了羊肉泡饃的“儀式”——掰饃,更有甚者表示,饃掰得好不好不僅關乎泡饃的味道,還關乎你在廚師眼里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種不算友好,甚至有些強硬的規矩,有時候會和“儀式感”混為一談,讓消費者難以分辨。
不少網紅餐廳抓住這個“弱點”,大肆發揮,尤其以部分日料店為主,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一條條安排得明明白白。
反觀日料真實該有的匠心,卻并非是給消費者樹立種種要求。
比如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小野二郎,他同樣立下了種種規矩,但他的規矩是用于約束自身,而非顧客。
比如他要求自己做壽司前,必須給章魚按摩40至50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食物的口感更好。
正所謂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何況是在服務行業,作為提供服務的一方,想的不是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是將食物凌駕人之上,讓人去遷就食物。
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認真做餐飲服務的從業者而言,也是一種不公。
如果一家餐廳的產品真的很優秀,你會容忍店主罵你嗎?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