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位入局卻成品類王,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兩年成名的秘密是…


    “網紅”是個高度概括的形容詞,是個標簽,而不是甄別餐廳好壞的標準。

    本文2378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成都連著下了一周的瓢潑大雨,這著實少見。

    然而更少見的是,這么大的雨,一家泰式火鍋店門口依然排著長隊。

    站在輕工業風格的門店內,透過剔透的玻璃窗,視線穿過窗外的三角梅。

    森系的靜謐與曖昧在這一刻沖淡了讀sir剛才被淋得稀里嘩啦的躁郁感,順帶還塞了一腦子的“最美不過下雨天”。

    這家名叫集漁的泰式海鮮火鍋由泰國被引進三年來,它躥紅的速度快得讓人驚嘆。

    平均排隊3小時,每天排隊250—300桌的網紅火鍋店集漁,究竟是如何以泰式海鮮火鍋這樣一個“小品類”,在川式火鍋的大本營成都,闖出一片天地的?

    且聽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創始人陳偉親身為您解答。

    在成都市中心,我能想到能這樣一字排開大排長龍的,一個是20路公交車,一個就是集漁太古里店開業了

    逆風翻盤

    2016年,成都的泰式海鮮火鍋市場已經相對成熟,此時進入的集漁,用陳偉的話來說,就是剛剛好搭上末班車。

    然而短短一年時間,集漁就成為了泰式火鍋品類王,如今更是成為眾多消費者的熱門打卡點。

    談到集漁一路走來的發展,陳偉表示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而不是依照最初的想法一路走到黑。

    但試錯也并非毫無頭緒四處亂撞,更多是根據最初制定的脈絡慢慢去摸索整個市場的規律,從錯誤中不斷去總結新的思路。

    比如集漁每次推出的新產品,陳偉都把其叫做“假定”。

    新產品會有一個試賣期,如果在兩周內銷售的成績不佳,就會馬上換另一種食材進行試驗。 

    每一次創新的是一次假定,而所有的假定都需要通過市場的反饋去確定。

    ▲ 集漁泰式火鍋的明星產品

    泰式海鮮火鍋:一種讓人熟悉又陌生的新穎體驗

    1.先天優勢

    泰式火鍋在成都能得到發展,取決于其味型上的先天優勢。

    同樣火成一股風潮的潮汕牛肉火鍋在成都的發展明顯不如泰式火鍋,其過于清淡的口味在這個熟悉了麻辣的城市里顯得格格不入。

    泰式火鍋的酸辣口味與火鍋的麻辣一樣,能夠刺激消費者的味覺。且相對于傳統川味火鍋的重油重辣,泰式火鍋又相對健康,不那么油膩。

    所以在口味與食材的加持下,泰式火鍋在成都也能立足一片天地。

    ▲ 酸辣口味的泰式火鍋更能刺激消費者的食欲

    2.場景優勢

    火鍋消費都是帶有社交性的。

    集漁則在這方面做足了功夫,他們抓住了新型消費中占主導地位的女性消費者,從她們的需求出發,將集漁打造成了高度契合社交消費場景的火鍋品牌。

    陳偉告訴我們,來集漁消費的70%是女性,只有30%是男性,而男性中有近80%是陪同自己的女性同伴前來。

    不論是浪漫曖昧的燈光,還是玻璃窗外的花卉,或者是刺激消費者拍照打卡的泡泡泳池,都無時無刻不在迎合這種新型消費的潮流。

    ▲ 集漁店內可供消費者打卡、拍照的環境

    3.服務優勢

    不得不說,在火鍋行業,除了海底撈外,大部分火鍋品牌中的服務還是相對輕量化的,消費者自娛自樂的時候比較多。

    但集漁希望能夠更貼近消費者,比如他們推出的“剝蝦”等一對一服務,除了要提高消費體驗外,也希望借此來了解消費者對集漁的看法:

    是否會再來,是否愿意將集漁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這也是集漁復購率高的原因之一。

    4.價格優勢

    在過去,海鮮在成都的人均消費都高達300—400左右,集漁則將同樣的食材拉到人均120—150元,性價比不可謂不高。

    在陳偉看來,雖然大家都在談消費升級,但價格依舊是限定消費者做選擇時的限定邊界,是一個看破不說破的東西。

    數據顯示,每個人都有一個價格敏感區,單筆消費超過其月薪的5%就是“敏感”的臨界點。

    所以,將優質的食材以更加親民的價格去呈現,自然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 消費者曬出的集漁消費小票,人均不到120,對海鮮火鍋而言性價比極高。

    5.定位的優勢

    集漁能成功,陳偉認為與客群定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不同于其他的泰式火鍋,集漁在發展過程中的側重點是“火鍋”而不是“泰式”。

    泰式火鍋作為火鍋的一個品類分支,對成都的消費者而言,是一個看上去很新穎但實際上卻與消費習慣不沖突的熟悉產品,它依然擁有川式火鍋的底層熟悉和底層基因。

    而且泰式火鍋與傳統火鍋目前的體量差別太大,消費者也更樂意與嘗試一些新穎的產品。

    “傳統火鍋與泰式海鮮火鍋之間的區別也許就在于,前者是閱歷豐富的中年油膩大叔,后者則是當下頗受歡迎的年輕小鮮肉。”陳偉幽默地說。

    ▲ 集漁

    要讓消費者pick你,首先要讓他們知道你

    人們在做消費決策時,一定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消費清單,而這個清單則源自過往的體驗、市場的口碑以及社交圈的推廣。

    對于被業界稱為“網紅”,陳偉并不在意,他認為“網紅”和“老字號”、“草根店”一樣,只是定義某種現象的一個詞語,不該帶有額外的情緒。

    “網紅餐廳”這個詞,作為一個對顏值高、客流量大、生意火爆餐廳的高度概括,是一種能讓消費者快速識別的標簽,是營銷推廣的方式之一,而不是評判餐廳好壞的標準。

    陳偉說,品牌營銷分為價值端與傳播端兩個方面。

    消費者能看到的,微博也好抖音也好,都是屬于傳播端范疇。但傳播必須要在有價值的基礎上去進行,才會有意義。

    也就是說,成為網紅,與其優質的消費體驗,以及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以維持消費者新鮮感的舉措一樣,都是集漁將自己加入消費者決策清單的方法。

    ▲ 消費者對集漁的評價大多帶有“網紅”一詞

    未來的機會

    我們認為集漁的火爆是一個奇跡,但陳偉卻覺得,這一切都是不斷做出的正確抉擇疊加出來的成績。

    他表示不論是泰式火鍋還是傳統火鍋,都始終存在機會。

    品類的發展是沒有邊界的,品牌也能通過不斷地積累獲得市場的肯定,但如何落地轉化,將成為餐飲經營者的分水嶺。

    陳偉說,餐飲行業要做到“大同小異”。

    所謂大同就是必須保持產品或品牌的基礎勢能,不論是口味還是自己本身的特色,走到哪里都不能丟;

    但同時也要做到“小異”,即要在每個不同的地域做出符合當地消費需求的調整和改變。

    而談到目前餐飲市場品牌之間激烈的競爭關系,他沉思了一會兒問道,“你們吃過老鴨湯嗎?”

    老鴨湯是多年前很火的一個餐飲單品,但近幾年卻銷聲匿跡。

    為什么餐飲品類的迭代總是很快?陳偉認為這與品類的經營者有著絕對的關系。

    如果一個品類中,跟風者太多,經營者都是抱著玩票的心態進入,不愿用心去經營。劣質的內容一旦占了這個品類的大部分,那這個品類在消費者看來就不再值得信任。久而久之,這個品類自然就衰亡了。

    在陳偉看來,泰式火鍋的品類市看似成熟,但在整個餐飲市場的占比依舊很小,與其他同品類品牌看似是競對,實際上更像是戰友。

    而且每個品類都需要不斷地有新內容涌現,陳偉認為要做到與別人不一樣,就要讓消費者對自己始終保持新鮮感,要比消費者快半步。

    比如像奶茶,從最初的粉末沖泡到現在的鮮奶加茶葉,這才是一個品類的良性發展。

    一旦有某個創新出現,就意味著這個品類中又涌現出了新的機會。


    你身邊的火鍋細分品類生存狀態如何?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小白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品牌VI設計超值套餐,還不快來!??

    ————————–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串天下 |西貝老碼頭 | 海底撈 |

    李雪火鍋 |芙蓉樹下 |蜀大俠

    餐廳取名|菜單設計|可口可樂跨界大作戰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076.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10日 18:20
    下一篇 2018年7月10日 20: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