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時間 從成都到分布全國各地,3年時間從1到100家。
無數國內外大牌明星頻繁光臨,數次被知名媒體爭相報道。
排隊是常態,最辣是特色。
短短2年被餐飲界喻為黑馬的大龍燚火鍋在競爭異常激烈火鍋界殺出重圍,攪起一股"腥風血雨"。
原因何在?近日,必讀君獨家專訪了大龍燚火鍋創始人兼董事長柳鷙-解開大龍燚經營"秘方":
本文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下面就跟必讀君一起從大量細節對話中去尋找答案:
Q:據了解,柳總做餐飲之前,是一名互聯網從業者,是什么原因讓您想到做餐飲?互聯網的工作經驗對于您做傳統餐飲有哪些借鑒意義,或者幫助?
A:最早我是學建筑的,在9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互聯網,陸續做了好幾個關于互聯網的項目。在互聯網從PC端過渡到移動端的時候,我和成都的餐飲人和媒體圈混的比較熟,幫一些餐飲企業做了一些推廣,效果還不錯,后來經過考察覺得餐飲這個行業不錯,所以自己就做了一個。結果沒想到他會發展這么快!也沒想到兩年多就開了60多家店,感覺有點玩兒票的感覺(哈哈哈)
最主要的可能是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我們更多的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很多戰術層面上的東西。
Q:創業初期您遇到過哪些記憶深刻的問題?對您以后管理大龍燚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A:我們的鍋底很辣,后來又推出很辣的麻辣牛肉,辣上加辣,但是消費者很買賬,直到現在我們的麻辣牛肉都是賣得最好的。我們結合媒體賬號和朋友圈與消費者進行一些互動,記得第一家店開的時候,二環都沒修好,店招也沒有,但是消費者還是一樣排隊。
我發現消費者獵奇心理和探索未知領域的好奇心的永遠都是存在的,我們抓住消費者的這一些心理,再加上廣大媒體和網友對我們的支持,這些都對大龍燚產生了巨大積極作用。
13年正好也是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興起的一個高峰期,我們順勢而為趕上了這波潮流。我一直覺得我們運氣還是蠻好的。
Q:成都有很多餐飲企業的老板都不是傳統餐飲人,但是經營的也很不錯,您是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的?
A:12年,13年這一批餐飲者很多都不是傳統餐飲人。有航空公司出來的,有外企銷售高管,也有互聯網產品經理。這個跟自身經歷有關。很多傳統餐飲人如廚師出身,他會更多注重產品。他的出發點是我在想什么,認為顧客就需要什么;但是新的這一撥人,更多站在顧客角度出發,更多的知道顧客要什么。
包括我們公司有很多傳統餐飲人, 我更多給他強調的是:要站在用戶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推出半份菜,但半份菜就是一份菜的一半價格。我們的一些同事認為工序增加了很多,利潤為何不增加。但是站在顧客角度:只有兩個人就餐,消費者品嘗菜品更多;另一方面避免浪費,用戶體驗更好。
我覺得更多的是中心思想和中心點不一樣。比如手機APP,用戶只會選擇更方便的更好用的,感覺最爽的,這在餐飲行業其實同樣適用。
Q:決定一個品牌成功有多種因素:選址,菜品,服務,管理等等。您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都重要且權重均分。選址理所當然很重要,大龍燚能做到今天的一些成績有幾個因素:鍋底(口味),菜品,服務,營銷推廣,成本控制。
做餐飲責任心很重要,不存在著重哪一個因素而放棄另一個因素。
玉林店剛開業的時候,核心團隊就只有3個人,當時試鍋底都快試吐了,最后邀請朋友來試,請他們提意見。創品牌都可以放在后面,前提這些細節你必須把握好。
Q:面對O2O,互聯網+的興起,也出現了新興的互聯網餐飲品牌,比如黃太吉,伏牛堂,叫個鴨子?站在火鍋餐飲行業,您如何看待?
A: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都要掙錢才是硬道理。
第二,項目本身和出身土壤以及資方有很大關系。
互聯網產品剛開始都是燒錢,燒到一定程度上才能盈利,所以必須有資方支持。而中國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在北京,上海,廣州,比如資方,媒體,風口。比如黃太吉,伏牛堂都是在北京。像成都的火鍋外賣來一火,也在北京設點。
成都不是太適合脫離實體支持純粹玩互聯網。
Q:大龍燚的如在蜀,是不是也是關于020一些嘗試?
A:做如在蜀這個品牌是因為我們有現成的資源。在大龍燚的實體店下,廚師,中央廚房這些基礎設施是齊全的,外賣有很多根基上的支持。做如在蜀只是加入了外賣團隊而已,它更大釋放中央廚房產能,增加收益。
另外如在蜀是大龍燚的一個互補,除了鍋底不同外,菜品都是一樣的。比如家庭聚會,有老人小孩不能吃辣就選擇如在蜀的番茄鍋底,給顧客多了一個選擇。而“如在蜀”意思就是如同你在四川,我們就在網上推出臘肉,香腸售賣,外地顧客也非常喜歡。
Q:現在餐飲不僅拼菜品,服務,裝修,消費體驗也越來越被商家所重視。大龍燚在打造消費者體驗方面能否分享下您的經驗?
A:用戶體驗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化的模板。關鍵看企業定位和企業基因,企業領導人怎么做有很大關系,不能一味的去模仿。
大龍燚要做最辣的火鍋,我們玩的是一些80后,90后主流消費群體的東西,比如打明星牌和一些比較時尚新奇的玩法。我們更多是站在消費者角度和消費者互動,給消費者更好的消費體驗。
其次,要產品差異化去打獨特的消費體驗。大龍燚進入之后,成都市場的火鍋辣味成都上升了幾個層次,居然沒有不辣的了,我認為這是不正常的。
Q:您認為大龍燚的優勢在哪里?會有人能復制您的成功嗎?
A:優勢是營銷。我們區別于傳統的餐飲企業,我們營銷團隊在2015年底就已經完成2016年營銷推廣計劃,大的時間節點比如:元旦,春節,情人節活動。大的活動框架早已經搭好,小活動結合熱點,隨機推出。比如霧霾期間,推出的送豬血活動,會員部,推廣部,廚政部就開會討論活動怎么做,多久上,再到方案執行!整個時間很短,執行效率非常快。
完全有可能復制我的成功,只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好好去打造。餐飲下一個口風未知,大家都是在摸索著前進,其他人完全可以找到其他突破點。
Q:具體到這種隨機性的營銷活動,到最后都要到您這里拍板嗎?嗎?
A:現在公司其他事情都是直接向新加入的CEO匯報。但是營銷推廣這塊是直接向我匯報,因為這方面我有很多以往的經驗,可以給到他們一些建議。2016年理順后,我希望能找到更合適的人接手營銷推廣這塊,把我解放出來。
Q:大龍燚從產品到品牌,您花了多久的時間,您認為從品類到品牌的關鍵有哪些?
A:大龍燚到現在還不算是一個品牌。大龍燚要成為一線品牌就必須擁有自身標簽,讓消費者一提到辣火鍋就想到大龍燚。我們會做統一的vi設計,比如說看到鏈家或者7-11從vi能很清楚辨識到品牌。接下來我們也會從這幾個方面去著力。
2016年我們會逐步打造大龍燚全國的影響力,其一是自身拓展要求,其二是對加盟商的一個支持,作為一個負責任企業不會讓加盟商自其發展,我們會全力支持他們,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
Q:對于消費者更迭,需求和口味變化也很快,大龍燚會做出改變迎合消費者嗎?嗎
A:消費者需求不斷改變,我們也不可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
通過現代化系統以及各種數據,每月全面分析一次,每周的周會以及日報匯報當天情況,是大龍燚現在一直強力推行的。但即便是大數據分析也存在準確性和實時性的問題,所以只能抓住大數據去慢慢摸索。
我們對微博、微信、大眾點評的數據都予以搜集和分析,再調式自己的產品。加上我們自己的數據,比如玉林店老顧客居多,紅星店游客居多,具體到落地后還會有調整。
接下來我們會嘗試番茄鍋底、香油碟2.0版本、3.0版本迎合消費者現一階段消費者需求。
Q:現在大龍燚店數量越來越多,您現在是如何管理店面?店面的擴大伴隨人員增加,您又是如何管理下面的員工?
A:現代化的流程管店:
我們店長以上級別的,每天通過微信發日報, 這在剛開始還是很痛苦, 因為傳統的餐飲人,以前對這個日報接觸也比較少,所以好多時候也抓不到日報的重點。而我們陸續也進入了同事好多都是傳媒行業的,還有互聯網公司的,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人才我們現在也在談(引進)。所以我們也希望傳統餐飲人的能更快理解這種現代化,效率化的辦公流程,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基本也比較順了。
再比如我們的微信點菜業務,我們每天會通過日報去監測點單的成功率,失敗率,然后在分析原因。雖然現在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我要求必須全面落實。接下來2106年會搭建OA辦公系統,所有業務都從系統上去跑。能提高我們很多工作上的效率。
制度管人
第二個是制度管人,我記得我們的CEO問我:公司有哪些是不能動的,我說:都能動。
其實我就沒把大龍燚當成傳統餐飲企業來運營。包括股東也都有自己一定職務,職務一定要與能力匹配,如果不匹配,你就要把職位讓出來,退回去當股東。每個人都有自己相應KPI, CEO和股東共同決定KPI,CEO再和各個總監將KPI分至每個月,每個人方向是向前推動公司的發展而不是拖公司后腿,這樣才能更好發展。
領導人只需要做兩件事:權給夠,錢給夠。
傳統企業很多失敗也在于放權、裙帶關系問題。
比如關于加盟的事情,我現在基本都不過問,我們對加盟商要求也很嚴格,從我這個地方也不開后門,無論關系再好。其實我們也是本著對加盟商負責,要讓加盟商存活,而不是收了錢就不管。并不是讓不讓你來的問題,而是來了就要對你負責,加盟商生存了,我們也做得越來越好,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結果。
Q:現在整個大龍燚公司的人員結構和占比是怎么樣的?
A:傳統餐飲人和非傳統餐飲人比例為6:4,所以有很多新型的東西和文化需要學習和磨合,這也是大龍燚迫切需要改變的。更多的是觀念上的轉變。首先從店長下手,轉變店長的觀念。只有店長轉變了,才會影響領班和下面的人觀念。
Q:現在全國您覺得有和您模式一樣的火鍋餐飲企業嗎?
A:就我目前了解而言,至今還沒有一個餐飲企業和大龍燚模式一致, 但是我們也在虛心向其他企業學習,不管是經營理念,機械化標準以及做的好的餐飲企業例如很久以前,我們要學習很久以前怎么玩,怎么把閱讀量做到100000+。現在公司整個學習氛圍和學習欲望很強,比如運營部副總監現在就在外地進行學習。
像我們前段時間推出的打賞制,其實就是學習過來的, 我們將打賞金額定為一元,最后發現作用非常大。在實行打賞制之前大眾點評網上只有2家是五顆星,實行過后都是五顆星了。服務員不僅增加了物質獎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務員積極性,其實很多企業很多都在學,可惜最后都沒成功,因為這個過程確實太痛苦了,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以后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別人來學習大龍燚。
Q:大龍燚火鍋經常排隊,您是怎么安排合理安排員工讓服務依舊井然有序?
A:生意火爆的時候,我們出發點是讓消費者認為時間過得更快,感覺不無聊。與傳統的送小吃相比, 我們更多的是從互聯網這個點出發, 未來我們會針對等位問題做出更多的嘗試。
Q:未來屬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我們知道大龍燚火鍋社會化媒體都運營的很好,也有許多粉絲,您覺得餐飲該怎么樣去做營銷?
A:獲取粉絲不存在投機取巧的問題,無非是內容+產品+熱點+差異化。
我們和其他火鍋店最大不同就是明星光顧,產生明星效應。我們的粉絲一部分來源于明星粉絲,我們也在和他們做互動。明星來我們店時候,只要粉絲在微博搜索關鍵字就能搜到大龍燚,這樣微博就助于我們拉新。
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學習其他餐飲企業,進行專門的案例分析再結合自己的企業本身特點進行互動。
我們已經減少常規轉發抽獎送券活動,更多考慮的是大龍燚自身的用戶,所以我們現在重心放在粉絲卡上面,擁有粉絲卡就代表已經成為大龍燚用戶,再通過派發券等做活動。
微博和微信是我們和粉絲互動重要工具,也是所有餐飲企業必須做的。我們也在做新媒體的矩陣:包括燚惠,如在蜀,大龍燚,還有其他一兩個號,等等。有差不多10w左右的粉絲。微博好比大街,而微信好比辦公室,微博可以了解時事新聞,而朋友圈只能了解你周邊以及你周邊朋友的事情。
所有餐飲企業都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去和粉絲溝通。微信即便企業沒有,餐飲者也應當利用自身的微信去和粉絲進行互動。
大龍燚也非常重視大眾點評這個平臺,當我們收到一條差評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它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如果真實,我們會私信詢問具體情況,即便是憤青類的我們也會妥善處理,服務好消費者,打造更好的就餐體驗。
微博、微信和顧客的互動,以及大眾點評的分析,我們都是有專業團隊在運作,并且占有一定KPI,這也是我們營銷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社會化媒體如何打造和營銷企業自身基因有很大關系。
Q:經常看到國內或者國際的大牌明星光臨大龍燚火鍋,這方面柳總有什么料可以給我們爆下?
A:其實也是朋友帶了一部分明星朋友來,然后明星朋友又推薦明星朋友這樣的,明星來大龍燚一方面是對火鍋品牌的認可,另一方面是對大龍燚的信任。為了給明星打造一個更好的消費體驗,明星光顧大龍燚消息都是封閉的,為減少打擾,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把明星安排在長榮店。
Q:您是如何看待火鍋行業的未來?在競爭越來越大的餐飲市場,您認為火鍋店怎么做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仍屹立不倒?
A:新品牌出現是肯定的,競爭不存在時間點,關鍵在于新品牌是如何出現,出現速度。對此,我倒是拭目以待,但是我希望能以規范的姿態出現:超低折扣,惡意壓低客單價都是不健康的,這樣做對新企業自身只有壞處,對品牌塑造沒有一點幫助。如果能公平、健康、規范方式出現這對整個市場都是有利的,
第二:餐飲企業一定要有正確的營銷價值觀,品牌定位和塑造決定品牌走向。一線品牌絕不可能做出超出人難以理解超低折扣區吸引人氣。
第三:合作共贏方式。包括現在大龍燚、知喜多以及味蜀吾共同創造了池田屋品牌,現在是一個資源共享時代,找到靠譜的合作伙伴,互取優勢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知多喜善于研發,大龍燚善于推廣,味蜀吾善于管理。這樣大家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來共同發展。
第四:共同做大市場。餐飲自身百人百味的特性決定它應當是百花齊放的,很多個品牌并行。即便是火鍋,口味也是千奇百怪。現在的競爭意識不再是想方設法搞死對方,而是共同把市場做大。我們也在考慮幫助中小企業孵化產品,給予幫助,不管是經濟方面的,還是資源方面的,還是渠道方面的。
Q:對大龍燚2016年未來規劃?您理想中的大龍燚是什么樣子?
A:2106年規劃:活下去(哈哈哈)活下去是最大的命題。就像之前所提到的餐飲行業存在“亂“現象,你不知道怎么亂,所以大龍燚要先活下去再談發展方向。
然后在活下去的基礎提高影響力,會繼續在川航,廈航,深航投放雜志,明年甚至雜志會覆蓋海航。全國門店半年達到一百家,包括直營和加盟。
理想中大龍燚:讓粉絲和滿意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能了解消費者需求,變化,讓消費者認可才能讓企業持久存活。
Q:柳總能不能給餐飲初創者一些建議,或者說做餐飲之前需要想好哪些要素?
A:第一:機會肯定有,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謹慎。少數成功的品牌都是踩著十幾萬個品牌“肩膀”上的,大多數人看到成功餐飲案例表面風光,背后的艱辛卻不得而知。
老實說,2016年在餐飲上創業成功幾率,甚至高于普通其他行業。但是這個“大”的同時也代表成功可能性“大”于失敗。
第二:還有就是正確掌握團隊組建的時間節點,把握不好造成成本急劇上升導致失敗。
第三,項目相異化,將自己的項目和其他人做出不一樣,比如做火鍋,無論是單品還是服務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能夠拿得出手,一鍋番茄鍋打翻全世界可能性也存在,主要看企業怎么玩。差異化關系到品牌塑造,品牌的標簽,再比如小米手機和蘋果手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小米手機品牌塑造很成功。小米用戶用起小米能夠拿得出手,感覺拿著不丟面。
圖左為大龍燚創始人柳鷙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采訪中,團隊打造,團隊協作,差異化、消費者互動、大數據、用戶體驗,閉環,這些詞反復出現。
柳鷙說,他最看重的就是:1、差異化;2、用戶思維;3、顧客數據。
柳鷙還說,2106年的公司各體系逐漸健全和完善,希望能把大龍燚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
餐飲人必讀:騰訊新聞客戶端, 搜狐新聞客戶端, 今日頭條 等多家主流媒體推送,覆蓋15萬高端餐飲讀者
與廣大餐飲人一起交流?尋求必讀君采訪報道?
加必讀君微信號:qingcai5678
格式:品牌+地區+姓名
掃一掃,加我:
作者:肉球
整編:必讀陶然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載自餐飲人必讀 微信公眾號:cyr811,否則,視為侵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