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牌,就要有品牌溝通。
是在情感上去和消費者產生共鳴、拉近與消費者的關系,而不單單依靠純粹的現實利益,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講“情感”所帶來的認同感, 在某種程度上比單純的“利益”更牢靠一些。
本文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的餐飲企業需要在競爭中占有戰略的制高點從而牢牢的把握客戶,因而轉向重新梳理自己的餐飲品牌,找到與消費者溝通的核心訴求。
一、功能訴求
顧名思義,功能訴求是產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實際的利益與好處,“怕上火喝王老吉”、“去屑海飛絲”以及之前的“困了累了喝紅牛”,性價比最高的火鍋,最好吃的火鍋, 這些都明確了自身的產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實際可見的利益與價值。
二、情感訴求
另一個層面上的品牌溝通,是情感訴求。
那么如何建構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系?如何能夠找到產品的“情感”屬性從而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一個是還原產品在使用情景中的角色,找到產品與消費者的情感關聯。所謂“產品的使用情景角色”,就是需要更多的去還原產品自身的使用狀態,去找到消費者在這個情景下需要選擇這類產品的動機與邏輯。
比如成都的大龍燚火鍋一直有個宣傳口號:回成都第一餐,憑當日機票還可以享受菜品8.8折,作為四川人,出門久了,剛回成都,在這種場景和邏輯下,消費者最想念的就是成都的火鍋。大龍燚宣傳打出:回成都一餐,無疑正中消費者心智。
在消費者使用情景中找到產品的角色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情感表達上的訴求,那么在營銷中突出這樣的情感價值更容易與消費者產生相應的共鳴。
產品的情感屬性的另外一個來源則需要脫離產品具體的使用,而在更高的文化層面找到產品與目標群體之間的潛在關聯。因而在這個邏輯上,品牌更加貼合與目標群體的文化價值趨向而弱化產品使用的情景。
比如nike的廣告:just do it (想做就做)!更加貼合年輕人的“個性張揚”的文化特質,沒有完全關聯產品,只是符合年輕人的行為特征需求而已;而在消費品領域,雪花勇闖天涯則也強調的是年輕人“敢闖”的特質,而在本身的口味層面上也和這種文化特征并無太多關聯。
但無論是從使用情景出發,還是從目標消費群體的文化取向出發,都是從市場端去提煉能夠與市場找到共鳴的品牌的情感屬性。
從企業的實際操作來看,同樣也需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價值取向以及原有品牌的DNA屬性,這決定了企業選擇規避策略還是直面競爭策略,以及從現有品牌價值元素到理想品牌的路徑及難易程度。
當然,這就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層面的工作了,而無論如何,消費者能夠與品牌產生共鳴才是基業長青的根本。
————————-
必讀君邀請你入群和廣大餐飲人一起玩耍辣:
微信群:【掃一掃,入群】12.24
QQ群號:2633725608
QQ群二維碼:【掃一掃,入群】
尋求必讀君采訪報道:【掃一掃,加我】
回復:1001,做火鍋店的這么多,怎么才能贏?
回復:1002,張智霖為其站臺的火鍋店,到底牛X在哪里?
整編:必讀陶然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時光網。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