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點擊上方藍色[餐飲人必讀]查看往期內容
科技和美學,是未來餐飲業變革最核心的兩股力量。科技我們可以理解為互聯網+模式下誕生的一系列衍生品,比如我們常常談到的O2O,就是用科技提升效率從而改變成本結構,創造了新的用戶體驗甚至是商業模式的典范。而還沒有被餐飲業關注的美學,卻是從人性出發來創造美和發現美,以美好的體驗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首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古典主義:美在菜品
西方最早的古典主義對美的看法是美在物體形式,也就是餐廳在菜品上要講究美感。
打個比方,顧客去川菜館點了宮保雞丁,宮保雞丁的形象是由顧客感官直接感受的。因此,餐廳在制作宮保雞丁這道菜時,在菜品整體與各部分的比例配合上,如材料的搭配、擺盤的對稱和整齊之類,都要給顧客以美感。古希臘人說“和諧”多于說“美”,放到菜品上來說就是給顧客一種“和諧”的觀感。
新柏拉圖和理性主義:美在商標
新柏拉圖派認為每類事物各有一個“原型”,美在完善。我們把這個“原型”回歸到餐飲上,也就是一個品牌設計的美。
中國的大眾餐飲品牌,除了麥當勞、星巴克,其它的都不夠美。星巴克為什么能成為一種文化和時尚,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數倍價格買一個印有星巴克logo的杯子?原因很簡單,人們覺得星巴克的logo是美觀的。反觀中國餐飲,幾乎沒有一個品牌在商標設計上真正有所突破,以宣揚一種文化和美學的心態來設計商標。
英國經驗主義:美即愉快
為什么歷屆青歌賽出來的歌手,比如宋祖英、張也,他們在比賽時并不是冠軍,但后來都那么紅呢?為什么當年拿冠軍的都不如她們呢?主要就是因為她們長的漂亮,讓人身心愉悅。
開餐廳要想長存也是一個道理,一方面要分析各種情況和各方意見,以此讓餐廳有所創新。也就是美學上所說的建立“觀念聯想律”作為創造想象的根據。另一方面餐廳又要著重研究顧客的各種心理感受,讓顧客到你的餐廳是身心愉悅的。也就是美學中所強調的:在心理學上分析美感。
德國古典美學:美在“魂、形、韻”
德國古典美學講究對立面的辯證統一,簡單說就是美的一種融合:餐廳要在“魂、形、韻”多方面追求一種美。
魂代表的是文化,例如西貝莜面村代表西北文化、大蓉和代表川菜文化等等,這些都是魂。有了魂,我們需要載體去呈現它,而作為餐飲,餐廳就是最好的載體。形就是“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這五感。餐廳以這五感為介,能在魂、形、韻這三方面架起一座橋梁。
最后要說的是,顧客在餐廳的體驗會慢慢形成品牌的個性和氣質。這種像人一樣的個性和氣質,在顧客的心里,我們稱之為餐飲美學的韻。
2011年成立的“俏鳳凰”米粉店到今為止不過三家店,估值卻早已經過億。經營者吳天真作為一位美學藝術家,將鳳凰古城苗寨文化的魂、米粉的形、品牌的韻巧妙融合,真正做到了對立面的辯證統一。
俄國現實主義:美是生活
車爾尼雪夫斯基明確指出“美是生活”,他認為現實生活的美只在內容本質。也就是說,餐廳要把美學真真融入到顧客的生活之中,對美好的東西,沒有人不向往。你曾經天天去吃十來塊錢的盒飯,不代表你會愛上這個盒飯,你是被迫的。一旦你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你就會拋棄現在的盒飯,選擇更好的!向往美,追求美是人性最原始的動力。
世上不是沒有長存的餐廳,只是缺少學習美學觀的餐飲人!
--------
作者:郭薇
編輯:人杉人海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