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自:火鍋餐見 作者:小倩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餐飲人陷入了水深火熱,一些熬不下去,已經黯然退場。還有網紅品牌雕爺牛腩、八合里海記汕頭店、小龍坎火太原店…….結業的餐廳名單越來越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上半年倒閉的火鍋店,看看他們遭遇了什么。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4月份,餐飲收入2307億元,同比下降31.1%,降幅比上月收窄15.7億元;1—4月份,餐飲收入8333億元,同比下降41.2%。中國烹飪協會分析,1-4月,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16.2%),全國餐飲市場降幅,高于整個消費市場降幅25個百分點,餐飲市場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重災區。進入5月底,全國的復工復業工作基本完成,但仍有不少餐企沒能撐到堂食開業的那天,就已經黯然退場。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業企業注銷超1.3萬家。具體到火鍋行業,早在2月份,就有6.7%參與調查的老板表示“不準備干了”,13.45%的品牌關閉了1—5家店。經濟不景氣、消費緊縮、房租等成本上漲……賺錢的餐廳已然鳳毛麟角。據不完全統計,以下是今年至今倒閉的一批餐飲門店。根據《中國餐飲生態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品類,是大正餐,其中火鍋因店鋪面積大、固定投資多,回收周期長等因素、屬于倒閉潮“高危”對象。八合里海記(汕頭店)
作為一家牛肉連鎖品牌,因疫情期間“賣房賣物業”的言論受到關注,疫情期間關閉了一家直營門店。
雙雞抱喜火鍋
開業僅一年的麻將風臺灣火鍋,在不斷延期復工后,最終選擇不再續期。
元世祖涮羊肉(上海龍柏店)
開了11年的羊肉火鍋店,人氣一直很高,也沒能抗住,在2月宣布結業。
張輝映小火鍋
“火鍋一姐”張輝映,因“火鍋店門口跳舞’ 的視頻,在抖音一夜爆紅,粉絲百萬。后單飛創辦了張輝映小火鍋和張輝映渝式火鍋燙撈,因經營不善,前不久宣布倒閉。
賢合莊(深圳店)
明星陳赫加持,譚鴨血操盤的火鍋品牌,原本準備春節之后正式開業,卻因突發的疫情,至今仍關著大門。
熱辣壹號麻辣火鍋(部分門店)
由黃曉明、李冰冰、任泉、黃渤、何炅等共同投資的一家火鍋連鎖店,
疫情期間北京西單店、西紅門薈聚購物中心店關閉,谷豐路店仍“暫停營業”。有網友在微博喊話,要求退儲值費用。
馬路邊邊麻辣燙(部分門店)
根據美團、大眾點評顯示,馬路邊邊麻辣燙英國小鎮、崇州店、新津店等6家門店歇業關閉。
曉蜀記老成都串串火鍋(部分門店)
起步于鄭州,疫情期間,因十幾萬的房租壓力(房東絲毫不減),不得已關閉了曼哈頓廣場店、熙地港店。
小龍坎火鍋(太原并州路店)
作為太原火爆的火鍋店之一,疫情爆發后,也扛不住壓力宣布破產,該店老板主動為會員退儲值金額。
巴蜀名門火鍋(北京三里屯店)
公眾號的文章定格在了2020年2月13日,美團上顯示處于“歇業關閉”狀態。
丁先生火鍋店
位于遼寧大連紅凌路的一家火鍋店,因遲遲未開堂食,經營不下去,關店前老板主動找到500多個會員,退還會員費。
齊祺漁鍋
位于新鄉市獲嘉縣,疫情期間關閉堂食后,就再也沒開門。
蛙小匠銅爐蛙鍋
一家新開不久的火鍋店,5月份消失在美團平臺,店面也貼出了轉讓告示。
……
這份“陣亡餐廳”清單,有苦心經營20多年的老店,有快速發展中的連鎖品牌,也有去年還風頭正勁的網紅餐廳……但這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冰面之下,還有成千上萬家“無名餐廳”消失得悄無聲息。餐廳接連宣布結業,大街上轉讓店鋪隨處可見,這給了大家一個印象——疫情成餐企倒閉的罪魁禍首。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看看2019年同期的餐企吊銷&注銷數據:第一季度19.5萬家,其中2019年3月的注銷量高達7.9萬家。即使沒有疫情,餐飲行業的年復合淘汰率也在80%以上,餐飲本身就是一個高淘汰率的行業,每年都會有大量餐廳“自然死亡”。所以,單就“門店關閉”這事來說,不能全讓疫情背了鍋。失敗固然讓人痛心,但是痛定思痛之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才更加重要。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短命的餐廳都是怎么死的?餐飲行業的特點是高周轉,現金流與門店營收聯系緊密,留存現金流往往僅能維持1-2個月運營。疫情期間,門店堂食停業,突然沒有收入,員工、租金、庫存成本……不降反升,大多數餐廳都死在了“現金流”上。即使恢復營業后,由于境外輸入風險抬高,消費者仍有顧慮,客流恢復緩慢,各項成本繼續攀高,能撐多久全靠現金流儲備。另外,盲目、不理性的投資,也是導致一些餐廳虧損和閉店的原因。一些餐飲人積累了一定資本以后,沒有做風險儲備,而是把資金投資到別的產業,如果成功還好,一旦投資失敗,就會造成資金鏈斷裂,導致餐廳無法正常運轉。憑借營銷噱頭只能帶來一時新鮮感,當這種新鮮感消失,最終還得回歸餐飲的本質——產品和服務。比如“火鍋一姐”張輝映,憑借舞蹈一夜成名,但其創立的火鍋品牌,卻因菜品口味差、服務跟不上,被消費者詬病。還有熱辣壹號這類網紅餐廳,依靠明星粉絲的追捧,急于將人氣變現,但欠缺基本功,無法留住回頭客。還有雕爺牛楠、雙雞抱喜火鍋的輝煌不再,也證明了,只靠制造噱頭吸引短期流量,沒有實在根基留住顧客的餐廳,不具備可持續性盈利能力,更不可能長久經營下去。借用一位老板的“餐飲人靈魂三問”:產品好吃嗎?服務到位嗎?有自己的特色嗎?在此與大家共勉。品牌的擴張有其內在規律可循。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當人才儲備、產品標準化、供應鏈管理各方面打磨好之后,品牌的擴張才會扎實和穩健。“如果是加盟,在各地選擇加盟商時,要對加盟商的資質進行嚴格刪選,并且要建立相應的產品標準,和店面運營手冊。”大龍燚火鍋創始人柳鷙曾說過。熱辣壹號的大面積閉店潮,與其急于擴張,對加盟商把控不嚴有著極大的關系。進入中國市場19年的和民居酒屋,開業25年的濟南桃園大酒店,深圳香蜜湖丹桂軒、深圳醉翁亭等老牌餐廳,疫情中先后宣布結業。除了市場競爭激烈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品牌老化、缺乏創新意識。比如和民居酒屋,產品、包裝、品牌形象都偏老年化,就餐模式和場景偏傳統,不免被年輕消費群體所拋棄。餐飲市場已經到了幾乎一年一變的地步,不僅年輕人的喜好日新月異,經營餐飲的方式和理念也需即時更新,任何餐廳都不可能靠“一招鮮吃遍天”了。如果品牌還固守所謂的“正宗”,不能做出匹配消費需求的改變,只會被時代拋棄。近幾年,細分品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發,市場也對此呈現了極高的包容度。豬肚雞、花椒雞、牛蛙等餐廳迎來風潮。大多數餐廳盼著借熱點之風,扎入“爆品”紅海,以求快速圈錢,可往往3個月不到就堅持不下去……又或者前期在裝修上砸下一筆巨款,只妄圖以“色”留人,打造一個網紅餐廳,想著一夜爆火。心態不對,初衷不對,忽視餐飲行業的運營規律,不打磨產品、服務,不深耕品類,這樣的餐廳終究不會長久。產品口味差、服務不好、經營不當……好的餐廳總是相似的,倒掉的餐廳則各有各的死法。餐飲人要戰勝疫情,確實艱難;但從另一個角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在疫情前,很多餐廳就已經危機四伏,而疫情只是一劑催化劑,加速了餐廳的死亡。希望每一個活下來的餐廳,都從疫情中獲得更強的免疫力,在未來能走得更遠。
新課《快餐行業如何提高營業額?》
深度剖析【吉野家】【丸龜制面】
東京實訪20年在日餐飲人
第一節免費看
干貨滿滿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