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來的氣勢洶洶,飛快席卷了全球。在國內還好一些,直到現在出門還是大部分人都戴著口罩自主隔離的狀態,而國外的情況就沒那么好了,大部分人該出門出門,該聚會聚會,很少人帶口罩出門,甚至戴著口罩的還被當做異類。
在這種情況下,為呼吁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各大餐飲品牌也出了一份“力量”。比如麥當勞,某一天人們忽然發現,金拱門怎么被迫“分開”了?
戴口罩的星巴克
被分開的金拱門
3月19日,麥當勞在其巴西的 Facebook 主頁上悄悄更換了自己的頭像,引發網友們的點贊。
大家看到,麥當勞LOGO的金拱門標志,從一個 M分成了兩個N。
雖然麥當勞并未多解釋什么,但是大家還是能看出來,麥當勞意在借此來提醒當地的民眾,疫情期間,要注意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盡管這只是麥當勞在巴西市場的一場社交媒體營銷,但它無疑是成功的。利用自己的品牌名氣向大眾傳播正能量的信息,這樣的品牌營銷是更容易讓人接受的。
麥當勞開了“先例”后,一些網友自發為餐飲品牌“傳播正能量”,像星巴克的LOGO,就被強迫戴上口罩。
危機之下,被突顯的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有力量的,并且他非常的重要。品牌不僅是產品或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它也是企業質量和信譽的保證。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就曾說過,“假如可口可樂的工廠被一把大火燒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一定是銀行爭相給可口可樂貸款。”這就是品牌的力量。無論發生什么,它總有重新再來的底氣。
這次疫情的到來,也讓更多餐飲人看到,品牌的力量多重要。一些中小飯館很容易被大浪淘沙淹沒,而像麥當勞、海底撈等雖受一定影響,卻還是很快趨于穩定。
尤其是在疫情得到緩解之后,一些餐飲品牌迅速回血進行自我修復,比如巴奴,目前已有54家店面恢復堂食,在大多數餐飲門店還是空蕩蕩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在重現疫情前的排隊盛況。而疫情期間號稱撐不過三個月的西貝,在北京商場內的一家門店堂食業務已經能達到日均營收能達到310萬元、日均客流量超過3.5萬人。
可以看的出,這些餐企可以迅速恢復元氣,背后依靠的就是是強悍的品牌力的支撐。可以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贏得消費者認可的餐企品牌,一定會是在危機中最先得到生機的。
而如何讓餐飲品牌實現有價值的輸出,從而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這就得依靠他的廣告營銷了。
餐飲品牌的廣告營銷是要借勢而為的
01
搶抓熱點,利用事件營銷或節日營銷
其實早前麥當勞也曾經短暫地在營銷中改變過品牌的金拱門logo。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是將“M”變成了“W”:這是其在2018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創意,W意味著“Women”,以此彰顯女性力量。
這次節日營銷也成為了麥當勞的經典營銷案例,也證實了一點,餐飲品牌做營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借勢而為,商家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學會搶抓熱點,通過與消費者的共鳴,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
02
品牌營銷一定要有正能量宣傳
營銷活動必須向正能量方向發展,而不是為了博取眼球惡意調侃。
麥當勞此次疫情換LOGO是一個非常正面的營銷方式,告訴消費者,咱們只是暫時分開一會兒,以后永遠在一起。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媒體營銷,更是一次公益呼吁,他無意中實現了一次口碑傳播,讓麥當勞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更加正能量。
而澳大利亞一家餐廳卻借病毒“大肆調侃”,推出新冠病毒外賣菜單,主打菜竟然寫的是“武漢漢堡”和“烤蝙蝠翅”。這種行為不僅消費者不買賬,更是給品牌抹黑。
03
學會“走心”,用情感呼喚消費者共鳴
什么樣的廣告營銷可以引起消費者共鳴?——走心的。
情感永遠是最能觸發共鳴走進內心的。人與食物之間的關聯,是能夠給食物賦予社交性能,從而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展示餐飲品牌的核心價值。
比如小肥羊火鍋的品牌廣告,以“食物能拉近不同的人”為中心思想,充分地體現了火鍋這個餐飲品類的社交屬性,而社交則是撬動當代消費者內心的有力工具,也最能觸及群體的一種方式。用情感營造故事,讓消費者在某個相似時刻想到品牌,增強品牌認知。
總結
一個好的品牌在關鍵時刻是可以向大眾傳遞正能量的,比如在此次疫情捐款的麥當勞、海底撈、瑞幸等等。而想要打造一個好的餐飲品牌,更是和廣告營銷脫不開關系。餐飲品牌廣告一定要采取攻心策略,達到塑造品牌差異化、加強品牌認知、提高品牌溢價能力的目的,方能吸引顧客將價值輸出轉化為收益。
-今日互動-
你還知道哪些品牌營銷的經典案例呢?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