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火鍋餐見 作者:田果 小倩
超7成火鍋商家未享受到租金減免;
6成以上商家沒有開通外賣;
80%以上火鍋店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有裁員意向的火鍋店占據47%;
減稅、降租、貸款呼聲最高……
針對這些問題,現在餐飲人們都在采取哪些有效的自救措施?未來如何引流增收?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火鍋市場分類情況
在整個火鍋市場中,6成以上是做川渝火鍋的,其次是北派火鍋、小火鍋居多。
從門店所在城市來看,超三成的門店位于三四線城市,占受訪用戶的35%;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占比29%;縣城鄉鎮占比23%;一線城市13%。
從門店類型來看,街邊店占比超過一半,為57%;社區店和商場店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18%和16%。
從門店數量來看,近八成老板的門店數量在1—10家,300家以上占比僅為約3%。
從單店規模來看,超過300平的火鍋門店占據大半壁江山。
火鍋市場的生存報告
01
64%的火鍋品牌未開通外賣
疫情爆發后,發力外賣一度被認為是餐企緊急自救,降低損失的重要手段。
經調查后發現,65.3%的火鍋品牌并未開通外賣;即使堅持外賣銷售的商家,營收效果也并不理想,數據顯示,68.8%的單店外賣訂單量在30單以內,數量在50單以上占比僅為17%。
疫情期開通外賣情況
單店外賣訂單量情況
雖說火鍋品類易標準化、易操作,但疫情期間不比平常,外賣爆單只是個別品牌的風光,大多也是杯水車薪,保證團隊運轉已是不錯。
對于那些躍躍欲試的商家來說,要根據自身實際的經營狀況,謹慎分析門店是否適合做外賣,需從線上渠道、菜品結構、食安標準等多方面考量。
02
超7成商家未享受到租金減免
疫情爆發初期,以萬達為代表的多個商場管理方相繼發起減租免租的政策,支持餐飲運營,緩解門店經營壓力,受到了普遍好評。
然而從本次調研的反饋來看,能借助減租免租渡過難關的火鍋品牌仍然是極少數。
數據顯示,有高達73%的火鍋品牌反映租金完全無減免,只有6.69%的品牌減租1月以上。可見對于餐企來說,租金減免覆蓋面極其有限,而且力度并不大,跟餐企面臨的現金壓力相比,也只是杯水車薪
租金減免情況
同時,在“餐企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回答中,呼聲較高的也有減免房租這一項,超一半參與調研的品牌填寫了相關訴求。
門店運營已經停擺,可大多數門店依然要承擔房租、水電等固定成本,對于本就是危機中的餐飲品牌,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爭取減免房租的機會。
03
80%以上火鍋店撐不過三個月
經過調查后發現,餐企現面臨的主要困難,可謂是內憂外患。對內是營收大幅下降、房租壓力、員工工資及社保成本壓力、現金流,對外則是政策限制復工和棘手的償還貸款、支付應付賬款問題。
當前門店面臨的主要困難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金就是餐飲企業攻城略地的糧草,或者說危機下的救命稻草。從本次問卷調研的反饋來看,受訪餐企現金儲備情況普遍讓人擔憂。
現金能夠撐到3個月以上的火鍋店只占18.1%。其中,賬上的現金不足以支撐1個月的火鍋店高達29.4%,也就是說,如果繼續停業且找到不資金來源,29.4%的店就可能在3月因為資金斷裂而面臨倒閉危機。
賬上現金余額能維持企業生存時間情況
這次突發疫情給平時現金流充裕的餐飲企業敲響了警鐘,未來需要進行更加積極的現金流管理,才能夠在突發事件面前更好地應對。
04
47%的火鍋店要裁員
調查顯示,47%的火鍋店會根據人效,適當裁員。33.3%也有底氣地表示不裁員,不降薪。毫無疑問,隨著復工時間一再延遲,裁員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因疫情考慮裁員情況
特殊時期,大量低效冗員帶來的成本就會成為企業最大風險,對個別資金儲備不良的企業來說,這時極致地降低成本,保存生命力,裁員往往屬于不得已的辦法。
05
13%火鍋店損失超百萬,6%意向轉行
突襲的疫情對餐飲業產生了重創,調研的品牌中,有59%左右的老板表示企業預計損失在10—100萬元,13.18%的餐企損失在100—500萬;6.29% 損失在500萬以上。
疫情期預估損失情況
其中,有77.48%的火鍋老板表示不會關店,12.78%的老板或將關閉1~5家,也有6.9%表示要轉行。
2020年一季度關店情況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火鍋企業現對于其它中餐品類來說,員工成本相比較低,也更適合發展外賣和零售,某種意義上,抗風險能力較高,閉店率比想象中樂觀。
06
發展外賣、零售,成為主流自救行為
54.16%的火鍋企業涉足了外賣、售賣火鍋底料、拓展其它零售業務;31%的火鍋企業進行了協調協調延遲支付貨款,緩解壓力;當然也有30.6%的企業選擇按兵不動,停產歇業。
目前自救行為情況
的確,疫情期間,外賣是一枝獨秀,基本上大部分的餐飲都在上外賣,接近95%以上的消費也基本是外賣。像海底撈、巴奴近日也低調開展外賣業務,川渝地區的火鍋品牌更是出現了“外賣硝煙四起”的壯舉。
更重要的是,想提醒大家一個新增長起來的需求模式:餐飲+零售,即半成品或成品的外帶。這種介入堂食和外賣,兼顧兩種需求的模式,在此次疫情中被激發出來。
值得一提,疫情后,資本或許會被眾多餐企逐漸重視起來,已經上市的海底撈、九毛九等餐企的壓力相對輕松,充分體現出資本市場賦予企業的穩固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
07
預測:短期內客流難恢復從前
最近不少業內評論者發聲,疫情后餐飲會很快出現反彈以及爆發式增長,但受訪的絕大多數中小餐企仍舊比較悲觀。
81%的火鍋企業認為,一段時間內客流難以恢復從前,54.8%認為疫情結束后將迎來倒閉潮,火鍋業迎來大洗牌。
疫情對火鍋行業產生影響情況
疫情的特性,無論政府、社會還是個人,對于去公眾聚集的場所都會需要一個時間周期去試探,并逐步放開;再者,疫情對個人經濟的短期沖擊不小,就算大家有強消費需求,但是錢包不允許。
“馬太效應,強者愈強,火鍋業大洗牌”的呼聲很高,顯然,對更多餐飲企業而言,這次疫情變成了淘汰賽的加速器,在財務上加速失血,進而拉大企業之間的差距。
在“疫情對火鍋行業將產生什么影響”這個問題下,食材需求量激增,商家對優質供應商需求增大這一選項也得到了30%的支持率,供應端洗牌也是必然。
08
自救:外賣、產品兩手抓,修煉內功勢在必行
整體來說,涉及到增加外賣、零售渠道;增強食安管理;研發新品、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線上營銷;重視會員管理等等,其中上外賣+修煉內功的比例占到72%。
恢復營業后增收計劃情況
恢復營業后,老板們面臨的問題會更多:留員工、引客流、調產品等,通通需要重構,因此,有的老板表示非常焦慮,沒有準備好復工的頭緒。
大疫面前,逼著很多餐企激發出了更大的求生潛能,一邊自救,一邊進化,這樣的歷練只會讓企業變得更強大。
總結
從長遠來看,疫情遲早會過去,不管未來是否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擺在眼前最要緊的問題是,如何度過當下這“黎明前的黑暗”。
生存是當下第一要務。不管怎么樣,都先讓團隊動起來。一起進行戰略反思,重構經營策略。
2020年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拐點,這個時候,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切希望都在拐點,也許邁過這個拐點,扛過去,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加油!餐飲人!
-今日互動-
你認為還有哪些品牌能在疫情中脫穎而出?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還可以收看每周五的公益直播課哦~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