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中餐品牌“漢舍中國菜”和“Hao Noodle”面館。
海底撈本次的擬收購動作,引起了行業內與媒體的廣泛關注。那么,其中反映了哪些餐飲行業現象?餐飲老板們可從中獲取哪些啟示?
海底撈收購亮點,或拓寬海外市場
海底撈的本次擬收購,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兩個品牌都與“米其林”有關。
“漢舍中國菜館”上海悅達889店,連續四年獲得米其林推薦餐廳;主戰場在美國的“Hao Noodle”,格林威治村店曾上榜2018年紐約米其林超值餐館。
據多位業內人士觀點,米其林榜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美人對于餐廳的審美,而兩個品牌雙雙上榜,證明了它們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潛力——這正與海底撈出海相契合。
此次的擬收購,也許暗含著海底撈加碼海外市場的野心,借助收購成熟的海外品牌,更便捷的拓寬海外市場。
中餐出海的機遇和現狀
隨著餐飲企業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餐被傳播到各個國家,在很多國家掀起了一股“中餐熱”,國外市場對中餐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顯示,超過1/3的美國人至少每月吃一次中餐,而且是在餐館享用的晚餐。
不僅是海底撈,近年來,以大龍燚、小龍坎為代表的餐飲品牌紛紛在國外開店,開啟了世界范圍內的品牌擴張之路。
此外,喜茶、奈雪の茶、沙縣小吃、香天下等品牌也開始加大發力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競爭升級的情況下布局海外市場,不得不說,這些品牌都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一方面海外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出海能提前實現品牌全球化,品牌價值進一步得到提升。
隨著國內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走出去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中餐的出海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不過與龐大的餐飲市場相比,仍然還是少數。似乎每次餐企有出海的舉動,都能成為國內餐飲市場的熱點。
從這一角度講,出海也證明了品牌能力,這一舉動能帶動國內門店的發展,提升品牌知名度。
中餐出海需注意的問題
01
了解市場與飲食差異
其實,中國餐飲的出海更像一種文化輸出。要占領市場,了解當地民風民俗、飲食習慣口味偏好是每個出海的餐飲品牌必不可少的環節。
而想在海外立足,除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外,還需要當地有力的合伙人和有效的市場布局。
這需要出口餐企不斷探索、調研并試錯,對不同地域作出相應的改變。對用餐習慣、產品設計等都要更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喜好,以此提高海外消費者的接受度。
02
管理上難度更高
餐飲店走出國門,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加增管理上的難度,包括供應鏈是否跟得上、人力供應是否到位、管理系統是否完備、甚至當地相關的各項管理規定是否熟悉等各個方面。
同時,管理要注意本土化。在美國洛杉磯擁有4家直營門店的眉州東坡,在海外經營時發現,國內常見的老板給員工發紅包的福利制度在美國并不適用,同時,比組建基礎勞動力團隊更難的是尋到合適的經理人。
而在餐飲品牌的出海進程中,聘用當地的職業經理人被認為正是迎合本土消費的第一步。
03
自身特色不能丟
在適應海外消費環境的同時,餐飲品牌自身的特色仍要保持。只有保持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在后續階段更快的打開市場。
海底撈的人性化特色服務,不僅聞名于國內,還名揚海外。即使走出海外,這一特色也仍然不能丟。“三件套”眼鏡布、圍裙、手機套,舞面都一直持續,鍋周圍的抽風小孔等等一系列的撈派風一應俱全。
總結
海底撈在上市之后,一直追求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業態的布局,本次擬收購對象之一的“Hao Noodle”在海外的表現也始終保持穩定。
海外市場空間巨大,這對有些餐飲品牌來講是一個機遇,但也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來綜合考量。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中餐出海要想在海外站穩,打出品牌,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
-今日互動-
中餐出海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