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跨界而來的新手餐飲人覺得餐飲業門檻低,且餐飲業的模式簡單,只要有個門臉,然后自己做的菜好吃就可以,因此眾多的跨界者迎風而來。你開一家店就能風靡一時,客流爆棚排隊嗎?那么只能說你太天真了。縱觀餐飲業這些真相,別人都不會告訴你的。
那些排隊的現象 蒙蔽了你的眼睛
在初入餐飲業你只看到了他們是人山人海,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有房租,人工,水電油鹽,工商稅務,設備裝修折舊,其實到手的利潤也就那么一點。因此很多初入餐飲行業的新手發現,餐飲這個行業也很苦逼,競爭那么激烈,每天還有那么多的成本。一家餐廳最多只能經營兩個時間段,中午和晚上,其他時間基本是不盈利的,那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如果翻臺率不高,那么在大眾消費的時代,菜品價格不高,賺錢很渺茫。
因此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時候你看到那些很好的生意,就像冰激凌和飲料店一樣,冬天就會有關門不營業的時候,因此在夏天期間就要把這個冬天的錢掙出來,所以那期間的餐飲的老板承受了多少壓力,只有他們自己的知道。
手里沒有干貨 你開餐廳要慎重
想要開餐廳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秘方,你總不能說賣水餃就都仿照著大娘水餃,蓋飯都模仿吉野家,比薩好吃如必勝客。吉野家為了保護秘方,連湯料包都是制成小料包從日本空運過來的,連中國吉野家都不知道里面的成分和配比。那些不會做飯,連不同牌子的醬油配出的調料味道不一樣都不知道的人,動不動就想開個牛X的店,簡直就是做夢。
因此在開餐廳之前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秘方,如果前期在菜品的秘方上沒有過硬的干貨,勸你就不要貿然的開餐廳了。開店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有自己的爆品和單品。臺灣的一茶一坐剛開始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剛開始什么菜都做,但是并沒有做出自己的單品和爆品。后來經過轉型推出了鹵肉飯,從而正式確定了臺灣菜的地位。
選址切勿盲目 一些以腰包為主
我們一直說選址是怎么樣,是蹲守數人流,還是借勢周邊商圈的帶來人流,還是酒深不怕巷子深,其實這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看,像大品牌一些大的商圈會邀請你入駐。當時SOHO招商部拼命邀請KFC,麥當勞,吉野家,必勝客等知名品牌入住,他們負責選址的人員去看看就走了,結果后來入駐的基本都是新手,半年時間,幾乎所有店鋪換了2輪。
承諾商業街一天6萬人客流量,結果開業后除了內部工作人員,不到50人。別以為KFC的選址人員是吃白飯的,別人高手都不敢干,菜鳥膽子越大死得越快。因此餐飲前期的選址一定要看準,除了人流還要看周邊的配套,如果吃飯排隊,然后還沒有停車的地方,對于新的品牌來說,消費者怎么能接受呢?
還有就是漲租金的問題,如果你看好了最好是長期租房合同,因為現在每年漲租金最后也會被吃的渣都不剩。很多有錢的牌子,都是經過考察好以后,簽了15年的合同,或者干脆把商鋪買下來的。東坡眉州酒樓和KFC都是這么干的。如果你做的是小生意,房東看人多也會眼紅的,雖然他不懂行,但是以為你賺錢,不租給你他自己做是很可能的。
開店時間,如果在新開發的市區和小區,要做好虧三年的準備,沒有三年是住不滿人的,該樓開發的時間也要三年,如果在成熟的街道和社區,如果6個月以內,你還不能賺錢,早趁早轉讓,越拖越沒戲。
量力而行 不要妄想一口吃個胖子
對于剛開業的餐廳,最重要的就是人氣,我們都知道剛開始最吸引人的就是打折。先讓更多人的來你的餐廳進行消費,把你的菜品推出來,如果你的產品夠硬,吸引他們再次光臨,三個月足夠讓消費者形成一定的消費習慣,用餐時會條件反射式的想起你的店。
也就是剛開業的那幾個月要做好賠錢的準備。這樣你才能兩只腳平底走。別人肯定努力過,你未必能超越別人。各行各業,餐飲業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簡單就是不就是個吃飯的地方嗎?
做的好吃就行了。但是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對于餐廳環境,餐廳的地點,菜品的擺盤,一個餐廳越來越和科技、藝術,和當下的潮流進行了結合,少了一點就只能失敗。
東方美食近期好課
總有一個
適合愛學習的你
咨詢:13331083197
沒學夠?不要緊!
東方美食·《餐飲經理人》
每日給你干貨好文
歡迎隨時勾搭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