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是人?資本?戰略?產品?資源?勤奮?格局?還是什么?
如果我們要看清一座山的全貌,就需要先爬到一個更高的山頂去俯瞰他,否則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山的一角。
在哲學界曾經有人提出過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
世間萬物為何會有所區別?
這個問題引發了哲學界上千年的思考和追問。
最后古希臘哲學大家,亞里士多德給出的答案是,
世間萬物的區別都逃不脫以下四種原因,
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簡單解釋一下。
所謂質料因,是指萬物之所以有區別,是因為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質料不同,
比如說一個杯子,
你用陶土去做,就構成一個陶瓷杯,
你用金屬去做,就構成一個不銹鋼杯,
你用玻璃去做,就構成一個玻璃杯。
你上的釉不同,色不同,最后這個杯子就不同。
再比如說,人是由基因組成,有些人生下來就長的矮,長的黑,而有些人生下來就長的帥,長的美,因為基因不同。也就是基本質料不同。
所以,如果你要改變一個物的結果,只需要改變他的組成質料就可以。
人類對質料因的終極追問,已經追問到原子,粒子,的層面,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是由粒子組成。(現在追問到夸克)
既然萬物構成的基本粒子是一樣的,而為什么表現出來卻不一樣呢,為什么會有大有小,有圓有方,有長有短呢,
先賢們追問出了形式因。
所謂形式因,是指邏輯形式,即邏輯形式的不同決定了萬物的不同。
比如說,你要制造出一個碗或一張桌子,這個碗和桌子是方的還是圓的。是首先在腦子里先有一個碗或一張桌子的形式和組成模型,然后才能做出一個碗或一張桌子。
其次,現實中的碗和桌子是會壞掉的,
為什么桌子能永存?
因為桌子的形式存在木匠的頭腦里,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把碗和桌子的制造形式在大腦里傳承下去,才有不斷地制造。
同樣你要開一家餐廳,開成什么樣,多大,什么風格,經過大腦形式的確認才有最后的實體店?
所以一定是先有邏輯形式,才有萬物。所以是“形式決定內容”。
那什么決定形式呢?
柏拉圖說是理念,一個理念決定萬物。
形式是理念的表達,萬事萬物都是理念的表達。
人類對形式因的追問,從理念追問到數學,幾何學,邏輯學,等深度。這個暫且也不深究。
所謂動力因,
追問的是萬物演化的動力是什么?
宇宙138億年來,從夸克演化成粒子,原子,分子,單細胞,雙細胞,生物,爬行動物,猿猴,直立人,直到到現在我們這群智人和上億的生物。
是什么動力促使這些物種一步步演化到今天這個樣子?
以及萬物最后要到哪里去?
帶著這些問題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動力因和目的因,這并不是回答,而是更深層次的追問,這個追問至今也沒有答案。
我在說什么?
亞里士多德的萬物四因論跟我們做企業有什么關系?
有,
因為既然萬物的區別都是這四個因。那邏輯上來說,企業也屬于萬物。因為從人類步入文明社會以來,所有的萬物全靠人類自己創造。(所謂文明化,就是指人類生存不再靠大自然的供養)
同樣企業也是人創造出來的。一個企業發展壯大過程,就是由1個人到一百個,一萬個人。年產值由一百萬到一百億的演化過程。
所以,喬布斯有句話,
我這輩子做的最好的產品,是蘋果這家公司。
如果企業也屬于萬物。而萬物的區別都是這四個因。
那企業與企業的區別也就是這四個因。
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那么如果你要改變一家企業的結果,就必然要在這四個因上做出改變。
我把這個概念叫做,重構。
所謂重構,就是重新構建企業的組合要素。
重構”不是推倒重來,是回到原點,對市場需求的重新認知。是資源的重新組合配置。是把企業整條價值鏈拆解到最小顆粒要素 ,,找出價值最大的單一要素,再按質料,形式,動力,目的,等不同緯度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價值鏈。
比如,
一道菜,你用不同的食材,調料,刀工,火候,技法,餐具,最后呈現的結果就完全不同。
所謂打造爆品,其實就是重構它的質料因和形式因。
再比如,馬斯克的特斯拉。
最早的智能汽車之所以不能普及。因為價格太貴了。
馬斯克思考為什么智能汽車要這么貴?
于是一步一步拆解,得出結論,智能汽車貴在電池,要600美金一千瓦,一臺車光電池就要五萬美金。然后他一步一步去拆解電池背后的質料成分和構造原理。最后得出電池的組成部分也就是,鋅,納,甲,硅等元素,一臺車的質料成本也就是82美金。貴在組合形式。
然后他用組裝電腦電池的思維和方法,重組智能汽車的電池,讓智能汽車的成本下降了7倍。于是特斯拉橫空出世。
馬斯克重構了電動汽車電池的形式因。
四川火鍋今天之所以能橫掃千軍,一個開創性的動作,就是小天鵝的創始人,焊出一個鴛鴦鍋。改變了火鍋的形式因。
喬布斯重回蘋果的時候,說過一句話,
蘋果的產品沒有靈魂。
而后,他把一臺電話,播放器,掌上電腦融合在一起,于是有了iphone。他重構了手機的質料因。
再后,他把手機以前滿滿的鍵盤全部去掉,只留一個按鍵。做成大屏幕的觸屏。
他重構了手機的形式因。形式的背后是源于喬布斯的核心理念,簡潔。
再比如,
一件衣服,除了這個log賦予的價值外,他的區別就是不同的布料和設計風格。也就是質料因和形式因。
一篇文章,中國的常用漢字只有3500個,你每天看的所有文章,它的區別就是文字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的文字組合方式得出完全不同的信息和思想,也就是形式因。
再比如,企業是由產品,服務,體驗,品牌,組織,管理,戰略,等各種要素組合形成企業不同的價值鏈和核心競爭力。
這條價值鏈背后的差距就是你的理念,也就是形式因。
不同的理念,單個板塊的結果就不同,整個企業的結果就完全不同。
喬布斯有句話,蘋果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公司。
所謂創業公司,就是人數少而精,絕對不把公司做成一個臃腫的官僚機構。
喬布斯接手后,整個公司只做倆件事,產品設計和品牌營銷,其他的基本全部外包,全球找供應商,而且公司的人永遠只招最高精尖的人才。因為一個精英大于一百個草包。
喬布斯重構了整個公司的形式和架構,而這也來源于喬布斯的理念,簡潔。
1983年喬布斯對時任百事可樂公司總裁的約翰·斯卡利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你是想賣一輩子的糖水,還是跟我一起改變世界。
于是斯卡利毅然辭職加入了蘋果公司。喬布斯激活了斯卡利的動力因。
相同的故事,還有馬云和蔡崇信在一艘船上聊了倆個小時,至于聊了什么沒有誰知道,但聊完后蔡崇信毅然放棄年薪百萬美金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拿500塊一個月的工資,本質上是馬云重新激活了蔡崇信的動力因。
汽車為什么跑的比馬車快?
飛機為什么能在天上飛?
因為動力因不同。
蘋果每一次的新品發布會,都能看到喬布斯說一句話。
再一次改變世界。
這其實就是蘋果的目的因。也就是一個公司的使命,愿景,和精神追求。
企業也一樣,不同的動力因,就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內驅力。
不同的目的因。就形成不同的使命,戰略,取舍和堅持。
從而形成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巨大差距。
舉幾個例子吧。
西貝的崛起。
1.重構了質料因,西北的牛羊,鄉野的五谷雜糧。
2.重構了形式因,環境上去掉了原來這股土腥味,模型上把店開小,體驗上把明檔搬到前面,品牌上重構了形象和認知。
3.重構了動力因,建立西貝大學,成立好漢工程,推出了賽馬機制。激活了組織力。
4,明確了目的因。也就是西貝要到哪去?
全世界每一條街道都開滿西貝。也就是賈國龍所謂的愿景驅動。
去年賣了56個億。
再舉個例子。
這是我們的一個客戶。
以前單店一天的營業額是一萬多。
現在是多少?
高峰期的時候可以在原來的營業額后面加個零。
阿彬做了什么。
1,重構了質料因。食材全部升級,提升了牛肉的品質。
2.重構了形式因,由大排檔的形式變成了一家潮州文化體驗館,成為潮州老字號,牛肉火鍋領導品牌。
3.激活了動力因。門店權責利全部下放,包產到戶。
4,明確了目的因。發展愿景,和企業戰略都清晰,有為有所不為,資源配置有了明確的邊界。
毛爺爺之所以能建立新中國。本質上是對整個舊社會進行了重構。
1.打土豪分田地,是激活了團隊的動力因。
2.建立共產主義社會是重構了企業的形式因。
3.解放全中國是明確了目的因。
4.文化大革命是重構了質料因,因為文化是社會結構的基礎。
而鄧公又在毛爺爺建立的共產社會上進行了新的重構,打破了吃大鍋飯的形式,釋放了整個社會的動力因提出改革開放。這才有了后面飛速的發展。
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
一道菜,一款產品,一個人,一家公司,一個國家,世間萬物的底層規律是相通的。
因為萬物的區別都是這四個因。
企業如果要想取得好的經營成果,就需要在這四個因上重構。
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所以,邏輯上來說,只要順應市場的需求趨勢,找準目標客群購買理由,倒逼企業自身重構,理論上來說所有的企業都可以不斷重生。關鍵是要調動智力的高度。
所以我說,重構才有重生。
因為,世界是動態的,萬物都是流變的。
部分案例: 王依燜鍋案例 、 牛肉火鍋案例、自助餐案例、火鍋店案例、酸菜魚案例、營銷案例、案例診斷
部分觀點:
元思考、經營的原點、定價、菜單、品牌廣告語、品牌Logo、品牌、品牌命名 、品牌頂層設計、創新
業務咨詢:微信/電話 156 2239 6333
原創轉載:微信 1752043723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