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篳路藍縷,40年砥礪奮進。我們餐飲人用雙手書寫了發展的華彩篇章,拉開了一個行業的擴張序幕。
行業40年的巨變,離不開每一位餐飲人。來自國有企業的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大師、開放先鋒無疑發揮了引領作用。
接下來《餐飲經理人》微信公眾平臺用40天的時間講述這40位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40年間創業圖存,創新求變的故事,生動再現了這些企業的成功路徑,以及諸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今天為您呈現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光啟 的故事。
看完記得點好看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
歡迎轉發朋友圈 謝謝你
40年40人
賀光啟
他首創“一人一鍋”的火鍋經營模式;
首次用電磁爐加熱代替煤氣和木炭加熱方式;
首次將U型吧臺作為就餐臺面,開創了火鍋分餐制時代。
“呷哺呷哺”品牌被稱為“快火鍋之王”。
他一直引領著火鍋行業的創新和變革,并不斷為其注入新的血液。
在中餐體系里,火鍋是最受歡迎的食物,是最具氛圍感的品類之一。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幾個朋友圍著吃很愜意。但呷哺呷哺改變了人們對火鍋的傳統印象,引領了中國火鍋快餐化的風潮——一個小鍋,一個人吃也沒問題,就像吃快餐一樣方便。賀光啟從臺灣成功引進大陸的吧臺式涮鍋深受廣大消費者好評,引領了城市餐飲的潮流。吧臺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鋪的顧客容量,同樣的店鋪面積比傳統火鍋店增加了30%以上,憑借其快餐化的模式、極高的性價比和翻臺率,呷哺呷哺成為業內經營的風向標。
二十年前的內陸火鍋市場,所有餐廳還是以煤氣火鍋或以木炭為燃料的銅火鍋為主,,顧客圍坐在一起吃火鍋,講究的是熱鬧的氛圍。而在臺灣已經流行電磁爐加熱的吧臺式分餐火鍋。彼時的賀光啟,經營珠寶店失敗,生意一籌莫展,注意到這個現象之后,他從臺灣購買了幾十臺電磁爐,并以此為賣點,在北京西單開了第一家吧臺式分餐火鍋店。賀光啟認為,出于環保和安全的考慮,政府未來一定會鼓勵使用清潔燃料,呷哺呷哺一定會火。
呷哺呷哺,閩南話即涮鍋涮鍋的意思,如此拗口的名字,賀光啟卻有自己的邏輯:“越是難念的名字,顧客越是記得住!”
吧臺式分餐火鍋既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還能節省上班族的時間;用的是電磁爐加熱,不見明火,更安全;一人一鍋,更衛生。雖然賀光啟預見到了未來城市人群的消費習慣,但對于當時大部分人來說,呷哺呷哺的就餐方式并非剛需。賀光啟的火鍋店無人問津,直到2003年,“一人一鍋,非典染不上”的呷哺呷哺恰在這時討了巧,來店就餐的人與日俱增,并和周圍門店形成鮮明的對比,借著火熱,賀光啟花1萬元在1039北京交通廣播里打出廣告:“今天你呷哺了嗎?”,一時聲名遠播,在當時立馬創下日客流量2000位的就餐記錄。
隨著市場的打開,呷哺呷哺的品牌也樹立起來。2004年,賀光啟一口氣在北京三環之內開出10家店,到了2005年上半年,五環以外也有了呷哺的身影。2008年,呷哺呷哺安然度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并逆勢在天津新開出40家新店。“比正餐快捷,比快餐正式”,特殊的定位使得賀光啟在這一細分領域沒有直接對手。
支撐呷哺呷哺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賀光啟在開店之初就建立起來的中央廚房。中央廚房確保了每個分店的口味保持一致。據了解,呷哺呷哺在全國有130條物流線路,為全國52個城市的550家餐廳提供每日配送。
▲一人一鍋,口味隨心選,干凈衛生惹人愛
在消費升級,健康需求越來越旺盛的今天,食材已成為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呷哺呷哺的食材全部來自全球最優異的產地,“木耳是東北的、海帶是福建的、白蝦來自厄瓜多爾、青口貝來自新西蘭、巴沙魚來自越南……”賀光啟表示,呷哺的蔬菜從采摘到配送至門店,過程不超過24小時。“比方說明天中午要去呷哺呷哺吃飯,要吃的蔬菜現在還在田里。”在呷哺呷哺,每種蔬菜都要經過嚴格的挑選,其標準細化到品種、種植天數、施肥種類等等。
在國內,食客走進任何一家呷哺店面,店面外觀和內飾風格、菜品底料的外形口感種類都高度一致,幾乎感覺不到差異。賀光啟表示,標準化經營是以連鎖化為目標的呷哺公司管理的重要原則,而這種模式的建立對呷哺的迅速壯大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6年5月底,呷哺呷哺(擁有直營店550家,遍布11個省。2014年底登陸香港聯交所,被譽為“連鎖火鍋第一股”。
為了應對消費升級的新形勢及不斷涌現的競爭者,呷哺呷哺也開始品牌的全方位升級,企業進行多元化發展。
消費升級的趨勢是機遇,也是挑戰。賀光啟對呷哺呷哺不再滿足于“快火鍋之王”的稱號,“輕正餐”是呷哺呷哺的新定位。輕正餐對比快餐多了幾分隆重,對比正餐又多了一些靈動。體現在店面上,除了更有格調的裝修風格之外,也在原有的U型吧臺基礎上增加了散臺率,滿足雙人、多人的用餐需求。
2017年,在企業轉型中,呷哺呷哺保持“一人一鍋”特色經營的同時,新推出中高檔休閑餐飲品牌“湊湊”,主打火鍋和茶飲。與呷哺呷哺的高性價比“快火鍋”不同,湊湊面向25至35歲的都市白領,人均消費約150元,客單價明顯提高,產品顏值也較高,在滿足小規模的商務宴請、朋友家庭聚會等高端餐飲領域的布局也逐漸清晰。湊湊的產品設計運用了大量消費者心理學,例如針對女性設計的海鮮馬卡龍、海鮮棒棒糖等可愛浪漫的東西,顧客看到以后自然就會拍照傳播。
“臺式呷哺手搖茶”是呷哺呷哺升級后的搶手產品。賀光啟說:“用餐高峰這里是時尚火鍋店;非餐時段只要鋪上臺布,瞬間就能變身優雅茶餐廳,喝臺式手搖茶就來呷哺呷哺。”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呷哺呷哺”作為快餐品牌,順應時代步伐,緊抓消費者口味,在不斷延伸、升級體驗感的同時,其品牌形象更加立體飽滿。
1998年第一家呷哺呷哺在北京創辦。
2008年呷哺呷哺獲得私募基金英聯投資的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5億元)投資。
從2009年起呷哺呷哺一直位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
2010年呷哺呷哺正式進軍上海市場,并在上海開設出首家店面。
從2011年起呷哺呷哺連續榮獲“北京十大商業品牌”、“北京餐飲十大品牌”、“北京餐飲企業(集團)50強”等諸多榮譽稱號(截至2015年Q1)。
2012年呷哺的門店總數突破240家,累計接待客戶4000萬次。
2013年呷哺的營收突破1.4億。
2013年以全體系收入及餐廳數量計,呷哺呷哺在中國所有快速休閑連鎖餐廳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以全體系收入計約為15.8%,以全體系餐廳數量計則約為7.6%。
2014年12月17日賀光啟敲響港交所的銅鑼,呷哺呷哺成為連鎖火鍋第一股、快速休閑火鍋第一股,3年后市值增長到73億。
2015年3月15日CCTV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重磅報道“北京鴨血9成是假的”,3月27日,呷哺呷哺鴨血經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送檢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嚴格檢測,確定送檢鴨血中未檢出豬源性成分,呷哺呷哺鴨血可安心食用。
2016年呷哺呷哺以4天一店的速度擴張超過640家,遍布八個省份31個城市。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餐飲業40年發展,離不開這40人 |榜單發布
鄧超:1995年使用電腦收銀,如今外賣年銷售達7億
王慧敏:30歲踏入餐飲業,上海菜上市第一股
劉延云:團餐品牌的領軍者
劉國梁:健康飲食理念的踐行者
湯慶順:創新思維盤活老字號
湯瑞仁:紅色情懷餐廳的引領者
麥廣帆:玩轉品牌營銷,引領粵菜潮流
杜中兵:爆款策略打造高端火鍋
李紅:首個赴美“敲鑼”餐飲人
吳國強:“餃子王”產業化之路
何永智:加盟模式成就“火鍋皇后”
汪崢嶸:創新不間斷 時尚多品牌
張天一:“互聯網思維”下的新一代餐飲人
張蘭:時尚川菜的探路者
張永舵:“魯菜盟主”贏在人才戰略
海底撈:百億企業超預期服務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第2期★】
看趨勢、站風口 3月份訂閱,驚喜多!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