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字免費關注
東美小編:一個海歸,放棄百度的高薪,三次創業。最后選擇了做餐飲。從做煎餅果子做起,20平的小店經營不到一年就達到500萬的流水,估值超過4000萬。他的成功,不僅僅是產品味道好,而是率先發現了互聯網餐飲的秘籍,他就是被人們譽為“互聯網餐飲鼻祖”的赫暢。他的故事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互聯網的世界,永遠充滿神奇。2012年7月,北京國貿CBD,一間店面不足20平方米的煎餅鋪子,共計13個座位,經營不到一年就達到500萬的流水,估值超過4000萬,被譽為“互聯網餐飲鼻祖”。
這家店叫黃太吉,創始人是赫暢。
我是唯一一個曾經在百度和谷歌市場部都待過的中國人。赫暢曾經這樣對媒體表達,言語中還透露著些許優越感。
赫暢1981年出生在東北,是滿族正黃旗,本姓是赫舍里。年輕時他也曾有叛逆的個性,初三畢業就拒絕上高中,毫無美術基礎卻跑去學設計,赴丹麥留學又沒拿文憑就回國了。
2004年,赫暢從丹麥留學歸來,他進入了百度大市場部下的用戶體驗部,負責設計工作。赫暢曾透露說是當時面試他的人是百度副總裁梁冬,而自己當時沒有文憑,但有設計作品,靠著作品和自己對梁冬“獻出的膝蓋”成功進了百度。
后來赫暢對媒體也曾自豪的說“百度的Logo都是我畫的,在李彥宏的監督之下改的”,不知道李彥宏當時對赫暢的印象是否深刻。
2005年,赫暢曾與”百度太子“李明遠在同一部門共事。李明遠后來也拿出了4.6萬元天使資金投了赫暢創辦的黃太吉煎餅店。
▲百度前副總裁李明遠
在百度工作了兩年,赫暢也見證了百度的成功上市。2006年赫暢被莊辰超挖到了去哪兒,成為了去哪兒網的第一任品牌及用戶體驗總監。當時的去哪兒網,還只是一個拿了A輪200萬美元投資的創業公司,赫暢如果能長期干下去,估計財富值也不會比現在少,但赫暢并沒有選擇留下。
2009年赫暢曾創建了數字創意公司DIF。
2012年7月,時年31歲的赫暢創辦了黃太吉,那是赫暢的第三次創業。那是一個互聯網思維剛剛起勢的悶熱的夏天。
但為什么是餐飲,為什么是煎餅?
這一切是因為女朋友。2012年,在北京定居的赫暢經常去天津看女朋友,一下火車就去車站旁買煎餅果子充饑,一來二去就養成了習慣。
女朋友與他開玩笑,“既然這么喜歡,為什么不自己開一個?”
“開就開!”
也是,北京人均每月有700多塊花在餐飲上,等于每天20塊,3000多萬人口,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雖然煎餅果子進入門檻非常低,大街上隨處可見,但都是流動的地攤,衛生不能保證,品牌更談不上,所以有機會。而且做煎餅風險小,回本快,如果做快餐,包子、餃子、面條就需要大的店面。
赫暢給店面取名黃太吉,因為他是地道的滿族正黃旗,寓意皇太極。難道真的是這名字給赫暢帶來了好運?顯然不是,他在煎餅味道上下了功夫。
第一個是還原老味道
為此,赫暢吃遍了天津100多家煎餅果子攤,最后跟著南開西門附近的一個師傅學了兩個月。那位師傅每天就出2個小時的攤,但是有上百人排隊,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塊。
很快,赫暢掌握了煎餅好吃的秘訣。一是面粉和綠豆面混合的比例是否合適。二是油條是否好吃。三就是刷的醬最見功夫,那是獨家秘訣。
但是,如果只按天津的做法賣煎餅果子,肯定做死,因為北京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都有,所以還要迎合大家的口味。
于是,赫暢又繼續在通州試吃各種煎餅果子,最后相中了一家。那師傅每天出4個煎餅攤,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后赫暢開出8000塊的月薪,請去做首席煎餅師。
吃得開心更要吃得放心,黃太吉的煎餅一碼采用有機雜糧攤制而成,外表金黃脆薄,香酥可口。醬牛肉、肘子肉、辣白菜都放在煎餅里,可自由搭配,比如黃家薄脆煎餅、香嫩鱈魚煎餅等等。
有了煎餅果子,就得有炸油條,而有了油條之后就要搭配豆漿,所以赫暢相繼推出鹵煮、蓋飯、湯羹、飲品等12種小吃。
第二個是話題
黃太吉開業的第一個星期,店內冷冷清清,赫暢就也納悶,煎餅售價9.5元至15元一個,價格不貴,味道也不差,怎么就沒人吃?
直到第二周,一位40多歲的老北京走進黃太吉,見小店很干凈,就點了一份煎餅果子和豆腐腦。
“這里的煎餅果子和大街上的相比,顯然就是小姐和丫環的區別,從包裝到賣相都好很多,味道也沒有大街上小攤上的那種煙火香氣……挖一勺豆腐腦吃下去,無比嫩滑,里面的木耳和黃花菜都很給勁兒。”
沒有想到,那哥們是個100萬粉絲的大V,只在個人博客上這么寥寥數筆,就徹底打開了黃太吉的大門,第二天門庭若市,很多國貿的白領一點就是數十份,一個人根本拎不過去。
于是,赫暢開著奔馳就去送外賣了。“哇!一個送煎餅還開奔馳!”當天下午,赫暢的煎餅和他的跑車就上了微博,黃太吉轟動了整個北京城。
確實啊,送外賣的都是騎著電動車,還沒聽說開車奔馳送煎餅的!
第三,充分利用微博
嘗到甜頭后,赫暢馬上開通了“@黃太吉傳統美食”這個微博賬號,短短一年就累計4萬多粉絲。
4萬粉絲確實不多,但是他的粉絲活躍率高達98%。動不動就是6萬條評論,7萬條@,13萬條互動。所以,赫暢隨身攜帶著兩個手機,幾乎每一條微博都會回復。
煎餅越賣越多,到店里找赫暢聊天的也越來越多。為什么?因為他對易經八卦頗有研究。
后來,赫暢干脆做了900多頁的PPT,經常利用周六的時間在他的煎餅果子店里講PPT,來的人多了,周六下午干脆停止營業。
最多一天要講8個小時。“把全世界所有秘密全聯系在一起。” 8小時演講,一共做了4次,每場400人。
4次過后,赫暢就成立了“好奇者聯盟”,改成了收費上課。
互聯網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僅僅5個月后,那8家品牌餐企就有半數從黃太吉外賣平臺下線,10個外賣店關閉了5個。顯然,在全民外賣時代,赫暢的外賣平臺無法與百度、餓了么、美團等大品牌抗衡。
2017年11月8日,久未露面的赫暢,再次出現在媒體面前,在采訪中赫暢反思了創業歷程,親口承認此前黃太吉的運營有戰略失誤,并坦言創業過程中,經營能力比營銷能力更重要。
對于這位4年前紅極一時的互聯網思維優秀創業代表,或者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應該是第一批網紅餐飲店的先驅,赫暢能說出這樣的反思,真是花了2億投資才買來的教訓啊!
“過度依靠營銷不是餐飲品牌生存的根本。與以前相比,媒介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以前能火幾天,現在或許僅能維持幾個小時”。
沉淀一年后,赫暢再次選擇出發,北京和上海的門店仍是直營模式,但二三線城市已經選擇了開放加盟。
未來,他還會繼續走向成功嗎?
東方美食《烹飪藝術家》雜志,每月一期,每期100個以上最新菜品,有時下最旺的熱菜、家常菜、融合菜、小吃、面點….、還有廚房管理……有圖有視頻,拿走就能用。還有千元禮品送給你。
訂購電話 18901061763或
長按以下二維碼直接訂購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