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國強:“餃子王”產業化之路

    40年篳路藍縷,40年砥礪奮進。我們餐飲人用雙手書寫了發展的華彩篇章,拉開了一個行業的擴張序幕。

    行業40年的巨變,離不開每一位餐飲人。來自國有企業的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大師、開放先鋒無疑發揮了引領作用。

    接下來《餐飲經理人》微信公眾平臺用40天的時間講述這40位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40年間創業圖存,創新求變的故事,生動再現了這些企業的成功路徑,以及諸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今天為您呈現“大娘水餃”品牌創始人吳國強的故事

     

    看完記得點好看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

    歡迎轉發朋友圈 謝謝你

    40年40人

     吳國強


    他是國內中式快餐業的領軍人物,一手創立國際化中餐品牌“大娘水餃”,

    大娘水餃作為國內較早一批進行標準化生產的中式快餐品牌,

    將傳統美食“水餃”推向產業化生產的新臺階,

    大娘水餃可與肯德基、麥當勞等國際快餐品牌相媲美,

    創始人吳國強為其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傳統美食產業化生產

     

      餃子,源于中國古代隋唐年間,距今約一千四百多年,堪稱中國的國粹。北方人喜愛把餃子當主食,民諺曰:“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南方人雖以大米為主食,但也把餃子當作一種點心和輔食。吳國強仔細琢磨:如今,中國的餐飲業已進入大眾消費時代,既然餃子為中國大部分人所接受,那這是否就是一次商機呢?思路決定出路,吳國強當機立斷,經過一番精心準備后,吳國強給自己的餃子起名為“大娘水餃”,讓人既覺得親切又便于記憶。


      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水餃是家庭的象征,通常都由人工操作,鮮少有批量生產的情況。大娘水餃發展到后期,分店數量連年擴大,人工操作加大了成本又沒有很高的效率,于是,吳國強把所有的技術含量全部分解為標準化操作、傻瓜式操作,大娘水餃成為國內較早進行傳統美食產業化生產的企業。


      在每一個超過3家分店的城市設立中央廚房,從倉儲、原料采購、初加工、蔬菜加工、葷菜加工、拌餡到配送都由中央廚房統一完成,而每家分店只負責包餃子最后一道工序,這種做法既提高了效率,做到了少投入、多產出,又保證了“大娘水餃”手工包制的特色。


      2005年11月初,上海地區滬太路中環附近新中央廚房和配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分為冷凍室、冷藏室、初加工間、蔬菜存放間、蔬菜加工間、葷菜加工間、拌餡間、餡心間,從初加工到餡心制作,實行一條龍作業。


      除了中央廚房,大娘水餃將盡可能多的制作環節放在江蘇江陰占地100畝的大型現代化工廠。這座陸續投資逾億元人民幣建成的大型現代化速凍廠,成為了中式快餐工廠化的一面耀眼旗幟。大娘水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式快餐的一個典型“領跑者”。


      除了將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大娘水餃所有的工作程序,包括工人的作業程序都進入規范化時代,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工廠化生產的所有內容,大娘水餃在當年就是先行者。

    引進資本大娘水餃“水土不服”

      全國性的中式快餐品牌屈指可數,大娘水餃很早就引起了資本的關注。鼎暉國際、摩根士丹利、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曾洽談投資,卻始終沒談成。吳國強對資本并不感冒,甚至對資本有些排斥。


      直到2013年,吳國強年滿六十歲,考慮到精力有限,他才愿意與資本方聯合,設想在專業管理團隊的幫助下讓大娘水餃快速發展壯大。2013年12月,CVC完成了對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成為大娘水餃的控股股東,掌握90%的股權。


      但CVC的入主并未給大娘水餃帶來實質性的發展,甚至在走下坡路。之后三年間,門店業績降至收購前的80%,吳國強與資方之間的矛盾便接踵而至。


      吳國強的初衷是引進專業的管理,但他錯在不該出讓90%的股權。


      CVC入主后,由曾經擔任過必勝客和肯德基品牌企劃副總裁的黃再德擔任CEO,提出將餃子主料和湯品成本降低10%以增加利潤的方案;將大娘水餃此前實行的中央集權管理改為劃分成6大片32個區;將原本的100多個品類減少至40多個以方便管理……這些舉措,與吳國強原來的經營理念大相徑庭,很快,大娘水餃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現象,吳國強想插手卻無力回天。


      中餐與西餐的運營模式存在客觀差異,吳國強在引入資本時,未能考慮對潛在的運營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作為企業的創始人,應在首先保證自己能夠確保企業正常運營發展的前提下有條件、有計劃地引入資本,而不應一次性喪失對企業控制權。


      ▲服務員熱情周到的服務

      

    屢戰屢敗的創業路

      1985年,在西寧生活了15年的吳國強回到了故土江蘇常州。吳國強調轉了幾個單位,總想尋找一個能允許業余經商的地方,也曾經嘗試過開餐館,但都是屢戰屢敗,以賠錢告終,收獲的只是一堆欠賬。


      1995年,由于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很多商人改變了生存的軌跡,吳國強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不得不面對50萬元的債務,追債人難聽的話語不時回蕩在他的耳畔,讓他不敢放慢拼爭的腳步。


      1996年4月2日,吳國強又東挪西借,在常州商廈拐角處開了一個“常州商廈美食園”,一個月下來,虧損了1萬5千多元,這對于已經舉債50多萬元的吳國強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1996年5月,吳國強又打起精神開始轉營水餃。他請來一位退休的東北老大娘當起了包餃工,自己則親自動手拌制餃餡。時來運轉,不服輸的吳國強這次終于成功了!大娘水餃從第一天開始就供不應求,顧客排隊等候的現象屢見不鮮。

      

      ▲餃子好看更好吃


      大娘水餃的成功為吳國強帶來了諸多榮譽,2006年他當選為全國餐飲行業中唯一的“2006中國民營企業產業領袖人物”。

      

    歷   程

      1996年5月?大娘水餃第一家店開店。


      1997年?吳國強開辦大娘水餃常州商廈超市店,標志著企業原始積累的開始,不但使吳國強還清了前面所有的債務,而且有了一定資金開辦連鎖店,公司的發展初獲成功。


      2002年?大娘水餃走出國門,在印度尼西亞開設兩家分店,大娘水餃向國際品牌挺進!


      2005年?大娘水餃正式進入標準化生產時代,大娘水餃成為中式快餐“領跑者”。


      2006年11月25日?江蘇大娘水餃餐飲有限公司作為中式快餐企業的主要代表,憑借工廠化、規模化、科學化、品牌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一舉闖入“2006中國成長企業百強榜”,并以高增長率列百強榜第五十五位。


      2006年9月11日?首屆亞洲名品博覽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召開。博覽會上,大娘水餃榮膺“亞洲十大最具潛力品牌”獎,吳國強獲得了“亞洲品牌創新十大杰出人物”獎。


      2007年?大娘水餃已在全國10個省市區開辦了200多家連鎖店,冷凍餃子還打入了美國市場,江蘇大娘水餃餐飲有限公司先后獲得了“中國快餐十強企業”和“中國快餐連鎖十大著名品牌企業”的稱號。


      2013年12月?CVC完成了對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成為大娘水餃的控股股東,掌握90%的股權。


      2017年4月?格美集團(原格林集團)與CVC資本完成交割,正式成為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的100%全資股東,之后不久便對大娘水餃的LOGO進行全面改版,吳國強時代的“大娘”形象已不復存在。作為創始人的吳國強正式出局。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餐飲業40年發展,離不開這40人 |榜單發布

    鄧超:1995年使用電腦收銀,如今外賣年銷售達7億 

    王慧敏:30歲踏入餐飲業,上海菜上市第一股

    劉延云:團餐品牌的領軍者 

    劉國梁:健康飲食理念的踐行者

    湯慶順:創新思維盤活老字號 

    湯瑞仁:紅色情懷餐廳的引領者 

    麥廣帆:玩轉品牌營銷,引領粵菜潮流

    杜中兵:爆款策略打造高端火鍋

    李紅:首個赴美“敲鑼”餐飲人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第2期★  

    看趨勢、站風口 2月份訂閱,驚喜多!


    訂閱

    方式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23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2月22日 22:00
    下一篇 2019年2月22日 22: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