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美國超市,只有付費會員才能進店消費,并且所銷售的商品以低價高質著稱,一邊哭著倒貼錢賣貨,一邊給政府繳稅。就這樣他還是新零售界的奇跡,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5位。并被巴菲特、雷軍等名人推崇備至,在國內也不乏擁躉,從盒馬鮮生、鯨選店、超級物種,連拼多多也說借鑒它的模式。低毛利率、高周轉率的商業模式,就是Costco成功的核心嗎?
奇葩一
整天想的居然是如何讓自己少賺一點
主動將銷售商品的純利潤壓縮至幾乎為0,在這個幾乎所有的便利店想的都是盈利。從國際巨頭Walmart、家樂福,到遍布東亞的711,都追求毛利潤率不斷增長。只有只有Costco整天在想,如何可以少賺一點?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9.5%,后年能不能進一步降低到9%?
Costco
在全球的Costco里,都藏著一個14的神秘數字,意思是任何商品定價后的毛利潤率最高不得超過14%。Costco接近個位數的毛利潤率,除去費用,交完稅款等之后,純利潤就幾乎為0了。可見,Costco“完全不靠賣東西賺錢”。
Costco
Costco所有的東西,定價只有1%?14%的毛利率。任何東西的定價,只要超過14%的毛利率,就要經過CEO批準,還要再經過董事會批準,非常麻煩。
奇葩二
主要來源是會員費而非商品差價
很多人不禁疑問了既然他不是靠商品盈利,那么他是靠什么創造了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5位呢?
后來我們發現Costco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他雖然不靠商品盈利,但是想要去那里購物,就必須要辦理會員卡Costco在北美推出了兩檔的會員費服務,55美元一年的普通會員和110美元一年的精英卡會員。精英卡會員能享受2%的消費現金回饋,其他沒有差異。
會員卡等級
據統計,Costco的會員中超過1/3的家庭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上,是不折不扣的中產階級,他們每年在Costco的平均消費達1~2萬美元。
為了服務好這些中產階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推行會員體系,會員分為執行會員和非執行會員,非執行會員里面包含金星會員和商業會員。
近3年的會員數量
通過主動降價的這種模式,牢牢的吸引了消費者的心,靠著低價的產品,許多消費者都會選擇在Costco的購買,大大的提升了他的銷售量,和會員卡的出售量。
所以靠著低毛利+會員費的模式,讓這個即使賣的非常便宜的Costco,依舊也能賺到錢。
奇葩三
所經營的活躍單品不得超過4000種?
超市給人的感覺是品種多,品種全,但是這家超市不走大而全,偏偏走小而精,并且在他家每個細分的商品只有兩三種選擇,因為種類少,所以他們家的東西只有具備“爆款”屬性的商品才能允許上家。
產品模式
就像西貝一樣,努力打造閉著眼睛買,都是好產品的消費者認知。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腦洞大開的奇葩體驗。首先,Costco有加油站,為會員加油超便宜,它還賣車。其次,提供試吃服務,還為會員提供旅行折扣,包括酒店、機票、租車和整個度假套餐。
最后,Costco還能提供免費醫療,可以在它的醫療中心做耳科免費檢查,不收取費用。
創業行業一定會出現幾個Costco這樣的企業,將用戶和自己站在一個鏈條中,思考如何給用戶最好的東西,最好的體驗。最終通過長期累積付費用戶,依然能有很大影響力。
來源:子然餐飲品牌設計 整編:餐飲經理人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