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上市,你想到了什么?

    文丨阿寧

    來源丨火鍋餐見




    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8月16日通過港交所聆訊,17日開啟分析師路演活動;


    預計將于9月中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其上市定價區間為90億~120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預計凈利潤的22~28倍市盈率。




    Q1

     海底撈上市估值為什么這么高?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餐見說:講真,這個估值真不高。


    01

    密集布局關聯公司


    海底撈已不僅僅是一家火鍋店,而是中國餐飲界的一艘“航空母艦”。

     

    海底撈有多個關聯公司,包括頤海集團、蜀海集團等,分別負責倉儲物流及食材供應等。

    △ 海底撈產業布局



    從海底撈分拆出來的獨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早于2016年7月1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并且在香港股價表現不俗。


    從掛牌起算,2016年登陸港交所,營收接近17億元人民幣(+50%),2017年純利2.6億元人民幣(+40%)。


    △ 頤海國際(HK.1579)



    頤海股價至今也大漲了6倍有余,市值超190億港元,堪比去年牛市港股中的內房。即便是港股今天步入熊市,其股價的支撐力度也相當厚實。

     

    同樣,2017年4月18日掛牌新三板的優鼎優(871375.OC)也與海底撈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海底撈2014年成立的一家專門做冒菜的餐飲公司。



    不管是做火鍋底料的頤海,還是做冒菜的U鼎,海底撈正在把自己整個火鍋產業鏈分拆獨立出來,從而在餐飲行業誕生了一大批獨角獸。


    02

    自身體量大


    營收情況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是106.37億元,日均1500人就餐,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0.5%。


    凈利潤增速為營業收入增速的兩倍,可以看出海底撈仍在快速發展階段。

     

    海底撈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三年穩坐餐飲頭把交椅。


    2017年海底撈在中國火鍋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但由于市場高度分散,比例僅有2.2%。


    收入構成


    收入構成方面,主要收入來自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及銷售調味料及食材,雖然海底撈這幾年在大力推廣外賣服務,但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017年所占比例達到97.6%。


    △ 數據來源:海底撈招股說明書


    2018年海底撈預計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門店。

     

    從門店的區域分布上來看,二線城市是海底撈的主要戰場。


    2017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數量為65家,營業收入為29.59億元;二線城市門店數量為120家,營收收入為52.3億元;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為69家,營收收入為15.18億元。


    從諸多方面來看,海底撈上市前景應該非常可期。


    △ 數據來源:海底撈招股說明書

    海底撈在不同城市的布局和經營情況


    Q2

    火鍋上市的“春天”來了嗎?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餐見說:請先把自身做到最強。



    縱觀整個餐飲行業,企業掛牌上市數量相對較少,因為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快速擴張導致管理監控不到位,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對品牌就是致命的沖擊,必須時刻緊繃“神經”,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在港股上市公司中,香港本地高端餐飲正在走下坡路,即便是在內地發展得比較順暢的連鎖大家樂(00341.HK)餐廳,公布的業績也在走下坡路。

     

    而一直以來對外宣揚“不上市”的海底撈此時登陸港股,看似突然,實則是厚積薄發。


    01

    火鍋:餐飲界的扛把子


    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海底撈在中國火鍋餐飲集團20強中排名第一。而我們從海底撈今年5月遞交的招股書中也能看到海底撈的實力。


    △ 2018中國火鍋餐飲集團20強榜單



    5月17日晚,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底撈)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同時公布招股書,其中稱在高度分散的中國中式餐飲市場中其排名第一,2017年營收總額達到106億元,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



    數據顯示,2017年火鍋品類占有餐飲業13.7%的市場。其中,川式火鍋又占火鍋餐廳市場的64.2%。2017年,中國有60萬家火鍋餐廳,2022年預計達到89.6萬家;2017年火鍋餐廳市場規模為4362億元,預計2022年能達到70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火鍋的毛利率相當高。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中有數據顯示,2017年,火鍋行業的整體毛利率達到了49.55%。


    02

    呷哺呷哺,你的榜樣


    目前,已經赴港上市的國內連鎖餐飲企業有味千中國(快餐)、小南國(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鍋)等。此前火鍋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陸港交所,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從港股退市。

     

    從這些企業近幾年的市值來看,光景并不好過。根據云鋒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飲企業市盈率數據可以發現,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飲公司都跑輸指數,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其中表現較好的是2014年底登陸港交所呷哺呷哺,市盈率超過30倍。呷哺定位大眾市場,單店規模較小,日均客流量約 302 人次,日均營收約 1.5 萬,目前其市值是156億港元。


    △ 呷哺呷哺(HK.00520)



    2015、2016、2017 年呷哺的凈利率分別為10.8%、13.3%及11.3%,持續領跑上市餐飲品牌。

     

    就目前市場來看,呷哺呷哺、海底撈這樣體量的火鍋企業屈指可數,所以,說火鍋上市的春天來了還有點為時過早。


    這些上市的火鍋企業為火鍋行業做了可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看到了火鍋上市的更多可能性。


    Q3

    為什么越來越多火鍋企業開始直營化?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餐見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1

    直營壯大品牌勢能


    直營是指總公司直接經營的連鎖店,即由公司總部直接經營、投資、管理各個零售點的經營形態。這是大型壟斷商業資本通過吞并、兼并或獨資、控股等途徑,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和規模的一種形式。

     

    火鍋企業經過多年的暗戰,供應鏈逐步優化,同時擁有連鎖經營的優勢,體量愈發壯大,越來越多企業具備直營化的條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鍋企業想做大品牌、壯大勢能,直營是唯一途徑。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就是先例。



    02

    直營具備火鍋企業上市的基因


    海底撈、呷哺呷哺的上市,促使越來越多的火鍋品牌將上市作為目標。

     

    但是,全是加盟店,直營店不夠多,你怎么上市?

     

    基金公司投資看的是門店數量,門店數量中品牌公司真正的營收是多少?

     

    沒有基金公司的支持,上市后誰來助力你的發展壯大?

     

    目前,中國人口紅利對餐飲業是利好的,這個因素也成就火鍋企業直營化。直營是火鍋企業上市最根本的基因。

      小  結  


    火鍋企業上市并不比別人更容易。

     

    海底撈此番上市,在餐飲業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未來也會有更多火鍋企業成為上市公司。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片4萬億的餐飲藍海,未來是否花團錦簇,我們拭目以待。

    ? end ?

    近期好文推薦

    一鍵點擊查看

    《這個披薩店,代表中國獲得了世界第三!》

    《肯德基被“綠”了?!》

    《氛圍營造有多重要?四個關鍵詞告訴你!》

    《服務員做好七件事,不愁沒回頭客

    《買賣關系中,哪些行為讓顧客反感?》

    ……


    原創不易

    如果覺得喜歡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轉發或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持續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730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26日 21:21
    下一篇 2018年8月26日 21:5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