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心智形成了一個認知,將很難改變。強行改變顧客已經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認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對于餐飲行業來講,老板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錢來教育顧客,那么有沒有什么破解方法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語“胳膊擰不過大腿”,衍生到認知上,胳膊代表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大腿就是顧客的認知,所以只有順應認知才能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01
心智厭惡混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剛開始用微信的時候,微信好友可能是幾十個,每天早晨起來都會有時間刷朋友圈,看看朋友發生了什么、經歷了什么,但現在微信好友的數量猛增到幾千人,大家基本沒有精力再刷朋友圈,這就是信息爆炸時代的一個縮影。
同樣的,一個品牌只能代表一個概念,你試圖表現的概念越多,品牌越虛弱,這就是因為顧客認知越混亂。
破解方法:保持簡單
比如,“全聚德”一直以烤鴨聞名,時至今日所有到北京的外地人,仍然想到全聚德去品嘗烤鴨,這就是全聚德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另一個經典案例就是“腦白金”,它用極度簡單和永久不變的原則做了多年廣告,這個動作讓腦白金根深蒂固的留在了顧客的認知中。
而更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拼多多的廣告語,它就是把“保持簡單”這個破解方法運用到了極致。
02
心智容量有限
一個品類,人們只會記住7個品牌,隨著信息的爆炸,人們只會記住數一數二的品牌。在現實生活中,大家會發現很多并購產生,其實這就符合了“心智容量有限”的規律。在互聯網行業,只有第一品牌才能生存。
破解方法:競爭導向
同一個產品不可能有多個特性,因此一個特性就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因此很多時候,一個產品只能滿足一部分顧客的一部分需求。
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結果是客群很少,但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如果你能占領這“一部分”的市場,其實就很優秀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引入“競爭導向”。比如“正宗可樂”和“年輕人的可樂”就是完全不同的競爭導向。
我們做品牌必須建立針鋒相對的差異化,才能具備競爭力,從而進入心智建立品牌與顧客認知的連接點。
“正宗的可樂”就是可口可樂,它開創了一種新的飲料,其可樂的“鼻祖”地位是無可厚非的,因此百事可樂在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可口可樂的定位,建立了“年輕人”的品牌認知,并做了一系列的戰略配稱:容量稍大、甜度較高,代言人選擇年輕人喜愛的明星、贊助年輕人喜歡的節目和活動等等。
所以大家要明確,我們針鋒相對的找到差異化,并不是要和競爭對手打一個你死我活,而是要在市場里完成良性發展。
03
心智容易失焦
人類的大腦天生容易遺忘,我們記住一個東西其實是瞬間記憶,如果想長時間被記住,就需要你的品牌占據了一個概念,不斷的重復,保持品牌的曝光度和活躍度。
為什么我們一直強調“聚焦”,千萬不要“失焦”,就是因為“聚焦”才能有力量。大家知道太陽的能量是無窮大的,其核心區域溫度高達1500萬℃,但是照射到我們身上之后,人們卻根本感受不到如此高的溫度,原因之一就是太陽是散射的光芒和能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激光,每一束微小的激光都聚集在很小的一個點,形成強大的穿透力,比如激光可以穿透金剛石。
破解方法:持續聚焦
比如大家熟悉的海底撈,幾十年來都只做火鍋。其實餐飲行業的品牌多元化發展已經很常見,但是這卻容易造成品牌失焦。
比如一個餐廳原本經營川菜,但后來新增了魯菜、粵菜,這樣就會使其需要準備更多的原材料、廚師、更多的容器,這樣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倉庫、更多的物流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很多人員和物力的浪費。相反,當我們集中精力做好一個菜或一類菜的時候,我們就會節省下很多人力和物力。
再拿“費大廚辣椒炒肉”來說,由于其將精力投入到一個主要的菜品中,不僅在原料采購上帶來了量大價低的優勢,也讓顧客愿意為更好的食材買單,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優勢。
04
心智缺乏安全感
心智對不熟悉的事物缺乏安全感,總是會去懷疑其真實性。
很多人會說,我們面對不熟悉的事物的時候還會有好奇心。是的,但當所有的事物和信息都是我們不熟悉的,這時恐懼感是一定大于好奇心的。所以我們在向顧客傳遞一個新的品牌、產品或者概念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給大家一個信任狀,讓大家在心底里接受這個新事物。
如何找到“信任狀”呢?就是要找到顧客心中原有的認知,把新認知和原有認知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容易的接受我們的新概念。
破解方法:建立信任
要特別注意的是確立差異化定位之后,一定要帶著信任狀出場。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老鄉雞,它在宣傳的時候就會突出已經擁有600多家直營店,這就為消費者帶來了信任感。
了解顧客的4大心智規律,是餐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基礎。
覺得好看就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