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注資餓了么:四國軍棋,兩家霸業,誰懂?

    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關于美團全面開戰阿里的消息,幾乎已經可以確信是來自后者的一次成功策劃,它將宣布成立不足半年的O2O平臺“口碑”在一夜之間提升到了與老兵美團并駕齊驅的位置,并將對手可能并不曾有過的驚慌失措的應對生動勾勒出來,直至滿城風雨。


    雷鳴早于天色將暗,這是典型的阿里式公關作風。


    與此同時,一個與O2O行業密切相關的傳聞則是:餓了么在距離6.3億美元“系列”F輪融資僅過去三個月之后再度開放融資窗口,除了新增的滴滴戰略持股之外,還將引入新的巨型玩家,且總計融資金額超過騰訊“據稱”欲對新美大追加投入的10億美元,接近15億美元之巨。


    而這個逐漸浮現的巨型玩家,被證明有極大概率會是阿里。


    阿里&騰訊:性格決定命運


    與阿里有過交手經歷的公司多有共識,即阿里的執行能力堪比工業機器,這臺機器一旦啟動,便會進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絕狀態。


    只是剛者易折,強如阿里,亦無法維持全天候無間歇的運轉頻率,它在順境中的冷卻期間,也是蟻穴壞堤的時刻。




    事實證明,恐慌帶來的緊張情緒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極強的必要性。阿里對于美團的計劃,其實與UC有些相似——兩起案子均為時任阿里戰略投資部副總裁的屈田主導完成——“始于占股,終于收購”的計劃早有埋伏。阿里的傲慢在于,它認定美團會收入囊中,連淘點點都預先做好了與美團互通的接口,卻不曾料到王興反而能從己方這邊撬走干嘉偉。


    至今,阿里重拾口碑之后宣稱的60億資金儲備并無足夠的威懾力,O2O行業盡管有著用戶黏性弱的特性,但品牌辨識及消費選擇的慣性還是存在,很難迅速縮短差距,而且僅從數值而言,它亦比不上百度糯米的200億。


    而騰訊的“連接一切”,在作風上與阿里的“一統江湖”涇渭分明。


    馬化騰是通訊行業的工程師出身——雖然后來很多人將他定義為騰訊最高等級的產品經理,但其實產品經理與工程師還是差異巨大的——這使騰訊過度迷戀基礎設施的坐收漁利之能,只要不對騰訊的核心社交業務構成直接威脅,小規模投資以增大盟友陣營的選擇就是可行的。


    從大眾點評的戰略投資者到新美大的堅定領投者,騰訊顯然是將這場豪賭視為與京東結盟的案例復制。從騰訊在財報中特別披露網絡廣告的增長亮點亦不難看出,在將搜索(搜搜)和電商(易迅)自行斬斷之后,騰訊希望回歸技術型生意,避開貿易型生意的紅海。


    故而新美大將兼具京東之于騰訊的甜蜜與痛苦:財務獨立核算,不會因為燒錢虧損而直接影響騰訊業績,但是缺乏深度整合能力,難以避免互相利用的短視現象。所謂“連接”,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而是“U盤式”的可插可拔。比如,新美大是一定要做獨立支付工具的,這對騰訊而言同樣不是利好消息。在O2O行業,支付的重要性極高,它不僅是閉環上的把手,更是強行關聯用戶的鎖扣,騰訊若是只能成為用戶輸送平臺,那么它的戰略投資實際上是有虧損含義在內的。


    于是就有了滴滴與阿里前后走近餓了么的下半場表演,下面細說。


    新美大&餓了么:獨立實為面子工程


    如果說“王興留,張濤走”是鷹狼之爭的結果,那么新美大與餓了么則是狼與狼的廝殺。身為上海的互聯網公司,餓了么的“去上海化”相當成功,它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從一家深度崇尚Google文化的公司——連員工的私人郵箱都鼓勵使用Gmail——向一家以“毛氏管理”為教條的公司,在O2O的高強度執行領域迅速認清了方向。而新美大在干嘉偉和呂廣渝兩員前阿里大將合璧之后,整體戰斗力恐怕也不會弱于“BAT”之外的任何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


    自古以來,王興有其業障:融資。


    C輪及之后的每次融資,美團都會遭到來自暗處的狙擊,這個魔咒,并未因為它和大眾點評的合并宣告終結。當前的情勢是,新美大處于新一輪融資前夕,王興希望募到的資金總額在30億美元上下,這也就意味著兩個必然條件:必然會是多方合投、必然會有美元基金。


    從專業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角度出發,新美大借《華爾街日報》出口騰訊領投10億美元的消息,近乎一種對于資本市場的催促。而此時站出來捅破窗戶紙的,又是老對手餓了么:直接由VC出面背書,把餓了么放到了交易集市上,滴滴先否認再承認的戲碼就是一次殺傷級戲碼。


    餓了么的體量與新美大完全不在一個等級,這不僅意味著差距,同時也傳遞出另一層含義,即新美大作為投資標的,已經相當昂貴了——已經高達200億美元的一級市場估值,放到中概股市場已是僅次于“BAT”和京東、網易的第六大互聯網公司——對于成長性的信心將是新美大進行融資的最大障礙。


    同樣作為投資標的,餓了么的利弊則有所不同:它足夠便宜,且態度開放,比較容易投進去,只是在F輪之后,如果前面的退出者不夠多,管理團隊的股權稀釋將會引起可能產生問題的股權結構。


    至于阿里在失去新美大之后以高溢價謀求收購餓了么的可能性不小,即使是考慮騰訊也已跟了餓了么兩輪融資的情況下。但是,就像騰訊在新美大身上最終擠開阿里的劇情一樣,當美團外賣趨于獨立運營時,與之高度重合的餓了么在騰訊這邊的吸引力會下降不少,而這也給了阿里一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會。


    如果最終確定數字為15億美元,那么即使將估值上漲的因素考慮進去,阿里也注定將在餓了么占股20%以上,這個操作方式與阿里在高德、UC和優酷土豆身上是一模一樣的:


    2013年5月,阿里向高德投資2.94億美元,換來28%的股份;一年之后,阿里宣布全資收購高德;


    2013年3月和12月,阿里兩次總計向UC投資6.9億美元,根據阿里上市招股書的披露,這筆投資的占股也達到20%以上;一年之后,阿里宣布全資收購UC;


    2014年4月,阿里向已經上市的優酷土豆投資12.2億美元,并將持股比例在隨后一年時間內增至20.7%,進而宣布全資收購。


    其中的規律是:阿里會以20%的占股需要為基準線,對那些有助于迅速帶來穩定市場份額的成熟公司進行投資,且在隨后一年左右的時間內以略高于市場價的籌碼提出收購邀約。


    作為到家領域剩余不多——或許是唯一的重量級——的獨立選手,餓了么的價值在于它的隊列選擇權利。之所以這家公司周遭總會圍繞賣身傳聞——從京東到騰訊再到美團(新美大)——而其又總會從容擺出看似憤怒實為嬌嗔的辟謠表情,就是因為張旭豪自己也明白待價而沽的好處,他無論倒向來自何方的賣家,都會奠定后者難以短期速成的巨大優勢。


    請忘記媒體對創業者們獨立意識的白描式寫作吧,獨善其身等同于無人問津,姿態之外,生存第一。

    以及……


    “BAT”的O2O征戰歷程,總讓我想起克拉蘇、龐培與愷撒的故事,他們擁有反對共和國元老院的共同利益,同時亦在各自羽翼豐滿之后察覺對方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最后,愷撒揮師羅馬城下,在盧比肯河邊說“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經擲下,就這樣吧)”,然后再無律法可以攔得住他的鐵騎,最終他如愿提著龐培的頭顱踏入空城,四海拜服。


    我仿佛看到羅馬帝國的重建。


    來源:虎嗅網

    整理編輯:eddy


    餐飲界權威新媒體

    餐飲界新媒體專注餐飲創新研究

    國內餐飲新媒體TOP10、搜狐自

    媒體聯盟、網易自媒體聯盟成員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28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25日 20:54
    下一篇 2015年11月26日 03: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