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0元/天成本的雇人排隊背后,是什么“陰謀”在作祟?


     


    有觀點認為,雇人排隊是一場“陰謀”。


    幾天前,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起底了奶茶行業排隊的“內幕”,而關于“找托兒”的成本問題引發了我的好奇——


    經記者計算,一天雇傭近100人排隊,勞務費+茶飲產品支出需15000元左右的預算;這家奶茶店飲品單價在20—29元,按照奶茶行業約60%的利潤和25元/杯的均價計算,這大概需要多賣10000杯才能賺回來。


    顯然,即使找托效果很好,日日排長隊,也是很難把成本賣回來的。


    但是,為什么這樣非理性的行為,店主還要讓其發生呢?


      1  


    雇人排隊的“陰謀”


    通過報道中的費用分析就能發現,雇人排隊的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比例。雇人排隊花的錢,靠多賣幾杯奶茶肯定賺不回來,除非,奶茶店老板“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在意的是什么,在乎加盟費也。


    奶茶,是門檻最低、投資最小、加盟投資者關注度最高的品類,沒有之一。


    但由于奶茶競爭極其激烈,又是沖動消費場景,店鋪是否占據高客流,是決定奶茶店經營成敗的80%要素,而設計、產品、服務都只占20%。


    但是,每個城市好地段的鋪位就只有這么多,奶茶品牌為了進一步擴大利潤,發展特許經營(加盟),將品牌往三四線城市下沉、甚至通過從加盟商身上“吸血”來盈利,成了不少企業的的選擇。


    雇人排隊的錢,通過賣奶茶固然賺不回來,但若是通過收加盟費呢?


    ▲這樣的解釋倒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方面,由于新入行者眾多,餐飲加盟炙手可熱;另一方面,更多的品牌主由于直營不利,紛紛選擇走特許經營的路線,以求突圍。


    這就導致,在品牌進行加盟推廣時,傳統渠道(加盟網站、百度關鍵字等)的費用奇高:奶茶店這種競爭激烈的品類,品牌方獲取一條顧客留言的費用就高達近百元、平均成交一個加盟商的綜合營銷費用高達幾萬元……


    這就是雇人排隊的套路:與其在線上渠道中爭奪流量,不如在線下自造流量。因為大部分成交的加盟商,都是因門店生意火爆而被打動的。


    這種觀點,你怎么看呢?



      2  


    消費者喜歡排隊的邏輯是什么?


    其實,在排隊的背后是存在邏輯漏洞的:仔細想想,排隊長并不等于產品口碑好。


    首先,造成排隊(真實的排隊)的原因肯定是店鋪有吸引力,但這個吸引力不僅在于產品好,還很有可能在于價格低。請腦補超市雞蛋促銷的場面。


    ▲顯然,這樣的排隊就和產品本身關系不大


    其次,排隊來購買的,并不一定都是體驗過的老顧客,還有可能是第一次消費的新顧客。大家都知道,回頭客多才代表口碑好。


    但是,對于買一杯奶茶二三十塊這么一件小事,大部分消費者是不值得去花太多時間思考的,所以就直接選擇接受了最直觀的一種認知:排隊長=口碑好。


    這涉及的就是消費者決策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評估。


    ▲影響消費者進行決策的程序


    對于性能不易在消費前被衡量(例如奶茶,喝之前難以知道是否真的好喝)、甚至在購買后也難以感知(例如保險,買了也不覺得有什么用,直到出險時才會有體會)的商品,消費者在購買前,都無法直接通過評估其消費效用來決策是否購買。


    當關于性能的直接信息無法獲得,消費者便只能通過間接信息來評估,這就是廣告的生存空間。而口碑,無疑是最好的廣告。


    雇人排隊,相當于給消費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這家店顧客多→→這家店肯定是產品好,顧客才那么多。


    這樣,就極大地影響了路過的潛在消費者的決策,甚至吸引了一些非目標消費者,因為好奇而購買。



      3  


    排隊為什么常在奶茶行業發生?


    其實,奶茶這樣的消費場景是很適合排隊的。


    為了解釋消費場景,我們先來腦補一段對話:


    ▲女孩在挑的是什么?


    對話中,女孩在挑什么?挑食物嗎?不是,吃什么東西并不重要,她是在挑一個適合開展下半場的約會餐廳(消費場景)。


    餐廳的消費場景,和社交目的的強弱相關。


    社交目的最低的,就是像奶茶店這種沖動消費的場景:反正消費低,又是我一個人,隨便吃吃,被騙了最多不好喝,也不會有什么嚴重后果。在這種決策隨意的場景下,人氣對于顧客決策的影響就幾乎是決定性的。


    社交目的最強的,是以約會和宴請為目的的消費場景,例如昂貴的西餐廳和粵菜酒樓。這種消費場景下,顧客愿意花費的金錢和精力投入也是很高的,顧客的決策過程也會相對慎重。


    奶茶店排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餐飲O2O對這種業態的滲透程度低。


    點評美團等O2O平臺對餐飲最大的影響,是改變了餐飲業的流量入口,同時,將顧客的消費數據和口碑留了下來,便于后來的消費者決策。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口碑的力量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


    但是,由于喝奶茶這件事實在是太小,消費者喝完后還進行點評的很少。逛逛大眾點評就會發現,消費低的餐飲品類,評論數少得可憐。


    ▲專門去大眾點評搜索試驗了一下,除了網紅級別,即使很知名的茶飲品牌,和同類級別餐廳相比,點評確實算不上多,比如一點點這樣的


    這就導致,顧客如果要去一家正餐廳,管你排隊排到天長地久,掏出手機看看點評就能接近真相,而在奶茶店、果汁店、冰淇淋店、小吃店甚至一些快餐廳,點評寥寥無幾,顧客只能以身試法。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文章經授權整理自餐飲MBA院長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88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20日 07:23
    下一篇 2017年7月20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