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飲行業是個勤行,靠學習拼玩法的時代,餐飲老板個個都如海綿一樣瘋狂的在學習。 你或許已經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但這些真的有效嗎?能用嗎? 先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所謂“成功”的經驗,一般都是延后的。因為時間的演變,以及企業特殊情況等原因,你所學到的那些“成功經驗”和“經營套路”背后可能依然存在一些小陷阱。 陷阱一:供應商不行就換? 一般餐飲老板的思路是,自己可供選擇的供應商越多,供應商之間的競爭越充分,那么降低采購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家供應商不行,就換下一家唄。 但事實剛好相反:競爭越激烈,對于供應商而言不確定性越高,他們不得不提高報價以獲得短期利潤。最終是企業換了一個又一個供應商,該解決的問題:比如價格、比如到貨穩定性、比如批次到貨質量的瓶頸仍舊沒有解決,換新唯一的收益僅僅在于合作的初期有了一絲緩解。 所以,非常遺憾地告訴你,只要是以“短期合作”為前提選擇供應商,你永遠都沒法讓自己的供應鏈穩定下來。 (短期關系就像高鐵買礦泉水:你明知道價值是一塊錢,但花五塊買也“心照不宣”) 像蜀海,相比有問題就換,它更注重的是供應商績效管理和尋源: 1 尋源 選擇供應商不是派幾個采購或者品控人員去聊一聊,而是把它制定成一種流程和標準。比如會有一個詳細的評估清單,根據每一項的綜合打分來確定合作,而不是單一兩個人掌握著話語權。 2 績效管理 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用信息系統打通驗貨、到貨環節,再按標準監控每個環節。 供應商批次到貨時間有問題或者供應商配送過程出問題,比如該冷鏈配送的,只要發現不是冷藏車,不僅必須退車,還得扣供應商績效分。 但這種扣分不是永久性的,假如1個月之后,這家供應商知錯能改,績效分一直比較高的話,蜀海反而還能獎勵和表彰它,分配給它更大的訂單量和區域。 這就是高明處:給供應商充分的試錯空間,當雙方的短期關系變成了長期關系,供應商往往會更忠誠,雙方的合作也就更能深入和穩定。 陷阱二:一言不合就“團購” 企業上了點規模,有了10家店。一級供應商你夠不上,小菜販子你又看不上,咋辦?聯合其他的企業團購去唄? 如果你是小企業,往往需要依附于同行中食材采購量比較大的企業,由它牽頭去找供應商。但是你們之間的系統不會打通,供應商供貨會存在問題。比如你們的配送時間不一致,采購量相差很大,門店區域跨越范圍大,出現問題后中間環節過多。 (有些抱團未必能取暖) 這中間會出現分揀難、配送難、對接難,完全是因為食材本身就是個高頻次的配送,所以團購食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靠譜。 那么,餐廳與餐廳之間哪些合作是比較可行的呢? 餐廚用具、綠植、甚至是滅蟑服務等不那么高頻次的,無需復雜分揀的產品是都可以團購的,因為議價的優勢,降本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陷阱三:“企業文化”能解決一切? 老板們趕場去學習,動輒企業文化、產業結構,好像學會了這些就能籠絡人心,眾志成城所向披靡。靠“唯心主義”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企業文化確實很重要,但對剛入餐飲坑的你可能并不需要考慮那么多。 (“有錢”后就忘了當初的艱辛,他們似乎只能記得現在的“成功經驗!”) 談錢傷感情,不談錢要命,資金短缺的你,“唯利是圖”才是立足的第一步。 1 第一個階段:找“點”子,靠它活下來。 你要做的是終端營銷,就跟賣保險一樣去跑銷售額,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你的盈利核心。 目標要對:就像數年前,“雕爺”的第一桶金是靠納蘭美容的加盟模式賺來的,賣出去多少產品不是關鍵,關鍵是有人加盟,然后他賺到了第一桶金。 就像上海人對麻辣無感,即使你把麻辣香鍋做得再有特色,市場天花板決定了品類在那個地方就是做不大,所以川成元麻辣香鍋開在北京,始終不去上海。 定位要準:就像楊記興臭鱖魚的創始人楊金祥,用10年做餐飲,做安徽土菜,后來發現走出去學習才是關鍵,然后在最近兩三年頻繁走穴于各個培訓機構,但直到確立了“臭鱖魚”為品牌符號,把小品類做成品牌,生意才算走上正軌,開始擴張。 需求要剛:就像淘汰郎外賣小火鍋,為引爆市場,搞定產品之前先買了100萬的鍋,點餐就送鍋,解決了外賣火鍋的容器剛需。 差異化破局:就像20余年前的海底撈,面對口味、品質、價格、環境等的100%同質化競爭,它用“變態服務”吸走了競爭對手的“鐵粉”。 總之,邏輯簡單粗暴:找準目標、滿足需求、獲得回報就是你第一步該干的事情。 2 第二階段,優化盈利模式 單店的危機過去了,你有了三五家店。這時候該考慮企業文化了吧? No!這時候你要考慮的是如何復制。你的盈利模式健康嗎?它是否能夠快速復制?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簡單的團隊內核:你需要針對單店人員配比該如何標準化、成本結構是否有優化的空間、供應鏈能否滿足跨區域括店等問題的專項團隊。 3 第三階段,組織結構>人力 當你有30-50家店,是時候來點企業文化了吧? 現在它變成了組織結構化的問題。這時候餐飲老板思考最多的恐怕是:“也許這些年,你我是朋友,我們一起創業那么久,但現在你不一定能幫到我了!” 因為,此時一個良性的餐飲企業已經不能靠“人”來驅動了,餐企的各個部門要沉淀下來手冊化、信息化的結構內涵,它的一切應該是以組織結構來驅動的。 此時,無論外部或內部的大風怎樣吹,它穩定的結構將支撐企業在組織上、時間上、理論上順利過渡。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掌柜攻略網絡 作者:王宏揚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