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食占總毛利50%,零售餐飲化!解碼7-11全球60000多家門店成功之謎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隨著大賣場業態的逐漸退潮,各種類型的便利店在中國開始風起云涌。無論是世界零售巨頭,還是開過但又撤出的中國零售大鱷,都爭相推出便利店業態。


    但是,無論是國內最早出現的便利店品牌,還是一些來勢洶洶的后起之秀,在單店銷售額、毛利水平上,都無法和來自日本的7-11便利店相提并論。


    7-11是日本零售業巨頭,也是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創立于1973年11月,在日本和全球擁有大量的便利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專賣店等業態模式。


    7-11很能把握市場的每一次變化,并能及時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而且,無論是自營店和加盟店,7-11的經營方式總能保證不錯的盈利水平和成功率。


    可以說,在中國,整個零售行業都在研究和模仿7-11的經營之道。


    那么,7-11在中國一直保持領先的經營方式是怎樣的?在品質研發、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亮點在哪里?


    1

    鮮食商品占總毛利的50%


    7-11最大的差異在于鮮食,這也是7-11最具差異化的商品。


    7-11在中國經營也有差異,北京是發展最好的,有旺洋,香奈維斯這樣的專業壽司、便當及烘焙類商品專業工廠,這些都是日本企業在中國直接建設的工廠,與日本工廠基本是同一個技術水平。


    先進的日本便當技術,可以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營養及口感,冷凍面團發酵技術也會讓我們的烘焙食品保持優良風味,不含更多添加劑,確保了食品的安全放心。


    在日本,從營業額看,7-11的銷售總額高于羅森及全家兩家上市公司總和。同時,7-11在全世界一共有6萬家店,店鋪數世界第一,遍布全球,包括歐美。


    截止到2017年2月末,7-11在日本擁有19422家店,全家及羅森同期開店數量都遠低于7-11。另外,7-11的單店日均銷售36444元,也保持明顯的領先。


    7-11與羅森和全家等最大的區別就在鮮食商品這一塊,在7-11,鮮食商品占所有商品銷售的50%。



    60%的毛利來自于日配商品,主要為鮮食+牛奶乳飲料。由于內資便利店允許銷售香煙,鮮食占比會稍小一點,香煙會占比更大一些。


    以蔬菜沙拉為例,從田間采收到儲存、加工、產成品配送到店鋪售賣,全程都能控制在8攝氏度以下。冷鏈配送蔬菜沙拉并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


    相反由于蔬菜沙拉保存溫度控制好了,單品的銷量就有了很大提升。在7-11,飯團、三明治、便當等商品也都是通過冷藏配送的。


    7-11的冷鏈配送可以做到每日二配,為降低配送成本,我們采取高密度集中開店,以及供配中心統一集中的方式來配送。根據消費者需求確定商品


    2

    商品結構根據商圈設計

    真正的便利店并不是超市的縮小版。因為如果是超市縮小版的話,就必須跟超市一樣,只能通過降價促銷來銷售商品。


    低毛利無法覆蓋便利店地處鬧市的高租金,根本無法盈利。


    便利店運營的核心必須是提高鮮食商品的品質,目前中國本土一些便利店,鮮食做得不是特別好,模仿7-11不是很到位。


    7-11最強的是日配工廠、專用工廠,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在內的供應鏈。


    其實中國大多數的超市、便利店在選品上考慮更多的是商品廠家的返傭、促銷等優惠條件。


    條件好的,才會給好的陳列位置。而7-11在選擇商品的時候,不會考慮廠家給什么條件,而是考慮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商品。



    因為如果是暢銷商品,肯定不會給賣家很優惠的條件,我們對暢銷的、顧客需要的商品都會選擇。


    1、根據不同的商圈,7-11如何對店鋪類型進行劃分?


    7-11進駐商圈主要分辦公商圈和住宅商圈,在選擇商品的時候,有時候還會遇到綜合的商圈,既有辦公又有住宅的。


    這種情況下,就會看哪類商品銷售數據更多,什么時間的人光顧較多,通常偏住宅型商圈,晚上來的人會較多,商品也會據此選擇。


    2、根據不同的商圈商品結構的特點配比不同商品


    7-11有專業數據庫,會根據店鋪的數據或者整體的數據,如果出現了滯銷商品,就會取消它,換上新的商品。


    因為商品基本上都是買斷的,所以出現滯銷商品,會由店鋪自行處理,比如降價銷售。


    對于7-11來說,跟顧客最接近的其實是店鋪,店鋪掌握具體商品銷售的數據,了解暢銷品和滯銷品。店鋪在訂貨時,會選擇少訂滯銷商品,多訂暢銷商品。


    如果不選擇買斷而是可退貨的進貨方式,廠家給的毛利肯定會較低,所以選擇毛利較高的買斷進貨,由店鋪負起銷售責任。


    在7-11,訂貨全部由店鋪來進行,由總部統一負責談判和結算。因為店鋪最了解顧客,和自己的情況,根據店鋪的銷售數據來自主訂貨。


    即使是同一個商品,不同的商圈,不同店鋪,每天的銷售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是辦公商圈,中午大家買酒的可能性就是比較少的,我們可能會減少酒的陳列面積。


    而在一些住宅商圈,酒會更暢銷,所以酒類產品的陳列面積可能會有兩個貨架。


    7-11對商品的汰換沒有固定周期,店鋪有經營指導員


    7-11會根據商品的特性去分析,有的商品可能銷售周期很短,比如飲料,而如果某一款飲料,好幾天都賣不出去一瓶,可能立刻就將它取消了。


    將所有的銷售數據,進行排序,排到后面的,分析這個商品可能確實滯銷了,就會去掉。



    另外,7-11不是由總部購買商品后再賣給店鋪,而是店鋪直接向供應商訂貨,只從總部經過一下,就直接送到店鋪。


    因為如果由總部來采購,總部肯定會推薦給店鋪庫存多的商品。


    7-11有店鋪經營指導員,他們一人負責六七家店鋪,每周要對轄內的店鋪至少進行兩次訪問,在訪問時,會對店長或者店員進行訂貨、公司政策等指導。


    訂貨是很重要的,對于7-11銷售額各方面影響都較大,所以在7-11,一名OFC只負責6到7家店鋪,并不像有些便利店,可能一個人負責20家店鋪。


    如果一名OFC負責太多店鋪,可能一個月才能去轄內店鋪一趟,不利于及時指導改進,7-11一定要確保每個OFC每周到轄區店鋪兩次,對店鋪的情況詳細確認,指導修正。


    目前北京7-11經營委托加盟店的數量已經超過了70%,特許加盟也在積極開展中。目前日本7-11店鋪中加盟店占到很大的比例,而與之相比中國7-11加盟店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3

    在高成本的當下如何提高毛利率?


    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唯一能考慮的是如何提升銷售額。


    7-11把重點放在鮮食商品即如何提供差異化的商品,以及如何進一步強化鮮食商品上。


    首先,中國人在外就餐較多,買回家吃的還是較少,而日本在這方面的發展比中國要快。


    在中國,雙職工也是最多的,而日本妻子一般是不上班的,大多做好飯等先生回家吃。


    今后在中國的趨勢可能是在外面買好,兩人回家吃。


    所以7-11會找一些有名的餐廳,生產同樣品質、口味的商品,由于省掉了高房租和人工成本,這一商品可以在7-11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


    如7-11跟海底撈合作,出了麻辣香鍋等菜品。我們通常會挑選較有名的餐廳,導入日本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確保口感。



    1、7-11和廠商共同研發商品


    共同開發的最主要的還是在鮮食商品,包括便當、飯團、三明治等,7-11先做市場調查,了解開發什么樣的商品,然后跟廠家組成開發團隊,共同分析商品怎么做,以什么樣的方式做等,這是比較常見的跟廠家共同開發的一些商品。


    還有一般商品,如7-11也有自有品牌,叫7S商品,這些商品也是跟廠家一起,共同分析市場需求,我們提要求,廠家形成產品。然后共同對樣品的味道等進行確認,有問題的讓工廠重新做。


    2、不在店內開辦飲食區


    首先是由于租金較高,可選店址較少。


    與其設置飲食區,還不如將該區域用來陳列商品,對顧客更便利。因為如果設置店內飲食區,最多設置5~10個座位。


    在中午,最多也就坐兩撥人,一共只能坐20個人,只能滿足20人的就餐需求。而7-11一家店鋪一中午能賣150個左右的便當,150人中,只能滿足20個人。


    那么還不如不設置店內飲食區,陳列更多貨架銷售商品,對提升銷售額也更有幫助。


    4

    暫不開設電商業務 做大店鋪規模


    如今一些網上外賣,O2O業務火熱,網上外賣業務是否會對7-11產生沖擊?


    其實一些快餐配送公司,剛開始興起時,對7-11銷售額確實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現在已經幾乎沒有影響了。


    因為外賣送餐業務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無論多么高級餐廳的食物,在打包運輸的過程中都要經過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專業技術,打包過的食物口感會很快變差。



    而7-11利用日本的技術可以讓食物不會因為打包外帶,口感立刻變差。無論是米飯還是面,口感都能保持更長的時間。


    之所以沒有開展電商業務,是認為需要店鋪數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再發展電商。


    如果以現在還不夠大的規模,想打敗天貓、百度,是較困難的。規模不夠大時,我們不強迫自己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7-11是以鮮食商品為主,鮮食商品卻不適合通過網絡購買,如飯團、便當等。


    所以人們常會說便利店是受電商影響最小的一個行業,但是受影響最小的前提是你的鮮食商品足夠強。


    5

    成功來自對經營本質價值觀的思考


    現在,便利店成了零售業轉型的一個風口。所有人都在探尋便利店成功的秘密,各種各樣創新的便利店品牌風起云涌。大家都在模仿7-11,模仿鮮食、模仿品類。


    但是,為什么7-11能一直成功?而模仿者卻永遠有各種問題?核心問題是,7-11一直都在思考經營本質價值觀的問題。



    對經營本質價值觀的思考,是需要堅持以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是需要有所取舍的。


    如內田慎治所講,“中國大多數的超市、便利店在選品上考慮更多的是,商品廠家能夠給多少回扣、優惠條件,如何促銷?


    如果各種條件好,就會選擇這個商品,給予大面積的陳列。


    而7-11在選擇商品的時候,不考慮廠家給什么條件,而是考慮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商品。


    因為如果是暢銷商品,肯定不會給賣家很優惠的條件,而只要這個商品是暢銷的,顧客所需的,即使條件稍微差一些,我們都會選擇。”


    許多經營者最先考慮的是,怎樣獲得高毛利?對高毛利的渴望高于消費者的需求。吊詭的是,最終這樣的價值觀會導致消費者離開。


    只有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夠真正把握經營本質。



    在內田慎治的講述中,此類的案例有很多,比如為了提升顧客滿意度,為了確保蔬菜脆的口感,采用全程冷鏈,日配兩次,嚴控溫度等。


    中國不乏高智商、博聞廣識之士,但在很多時候,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了對于經營本質價值觀的思考,沒有將精力放在如何提升顧客消費體驗,保證商品質量上,這就是7-11為何成功,失敗者為何失敗的原因。


    對經營本質嚴謹務實的思考,也是7-11之所以成功的另一個方面。


    比如7-11強調商品的經營能力,以買斷商品的方式,進行精準的商品管理,自己承擔風險,通過買斷有效拉低商品的價格,通過供應鏈的優化來提升毛利。


    比如為了讓每家店鋪能夠有高效商品的周轉,7-11全部由最了解銷售狀況的店鋪直接訂貨,而非由總部統一訂貨,從而避免了總部把庫存積壓的商品推給店鋪等。


    此外,在對電商業務的判斷上,也體現出了7-11務實作風。不跟風,按照自己的步驟,在時機成熟時再開始電商業務。


    中國的便利店一直在學習7-11,但為什么總是學不好,學不會。這可能需要從對經營本質的價值觀上去思考。


    – END –


    來源 | 中國經營報

    編輯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星巴克 | 美味不用等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55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2日 21:33
    下一篇 2017年4月2日 22: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