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業大佬花式跨界碾壓,餐飲人只能被干?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目前,美團大眾點評、外賣三巨頭對餐飲業的利潤收割已經接近完成,互聯網早已不是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坐穩了餐飲業的下游,坐收漁利;


    此時此刻,餐飲業最大的競爭威脅,不再是來自產業鏈上的競爭者,而是來自跨界企業的正面競爭。

    8年時間,地道北京人韓桐,做了三個餐飲品牌,分別是8號苑、局氣、四世同堂。早年做過旅行社生意的韓桐不是專業的餐飲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不管是8號苑、局氣還是四世同堂,一開始完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一些情懷”。

    近幾年來,餐飲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利潤率降低,成本和費用卻不斷提高。當這種壓力成為行業普遍情況時,就說明,餐飲業的“吸引力”減弱了


    雖然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的咨詢公司在2012年已經破產,但每當說到整個行業的話題時,大學時所學的大師的理論與模型還是忍不住從頭腦中呼之欲出。一個行業活的爽不爽,主要取決于五種力量讓不讓它爽。



    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的理論指出,行業競爭的加劇,根源是各方競爭者能力的增強;而從根本上顛覆一個行業競爭格局的,往往是外來的競爭者——例如互聯網——對實體行業的顛覆。


    目前,美團大眾點評、外賣三巨頭對餐飲業的利潤收割已經接近完成,互聯網早已不是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坐穩了餐飲業的下游,坐收漁利;


    此時此刻,餐飲業最大的競爭威脅,不再是來自產業鏈上的競爭者,而是來自跨界企業的正面競爭——商業巨頭跨界餐飲的四種姿勢。


    1

    為了打劫利潤而跨界


    餐飲業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跨界打劫故事,是麥當勞的咖啡。


    先說說麥當勞,一個賣漢堡薯條的,為什么單品爆款可以爆那么多年?


    因為在全球的環境下,麥當勞是美國文化的代表,其產品體驗中一個強大的增值部分,是對美國文化的消費


    不夸張的說,每個麥當勞的新粉,都是沖著體驗美國文化去的,而不是享受美食去的。


    但是,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作為文化標志的麥當勞,其顧客的消費黏性也隨之降低,越來越多的顧客僅僅是為了吃飽而來。


    麥當勞的產品因美國文化獲得溢價


    吃飽,是理性訴求,必定要比較性價比。失去了文化增值的麥當勞,利潤空間逐步萎縮。麥當勞叔叔能不著急嗎?


    痛定思痛,麥當勞叔叔發現,還有一個叫星巴克的餐飲企業活得真特么爽——麥當勞賣的是肉和菜,賣得貴頂多是哄抬物價;


    可是星巴克這逼居然賣水(咖啡中水的含量超過90%),特么完全是直接造假啊!


    情急之下,麥當勞決定以一家良心企業的面貌,從正面干星巴克一炮:“下一步我們麥當勞公司要開始賣咖啡,供貨商和星巴克同出一家,但價格卻比星巴克低40%。”這是2013年5月麥當勞的官方發言。



    從正面干星巴克一炮


    原因很簡單,麥當勞雖然利潤不敵星巴克,但門店數量比星巴克多啊(2016年,星巴克2.2萬家,麥當勞3萬家),這就意味著,麥當勞的顧客數量多啊!


    反正要喝咖啡,顧客在我這喝了咖啡,就不會去星巴克喝咖啡了唄!雖然我的咖啡便宜,但是,是增量營業額啊!而且,老子也終于賣上水了有木有!?


    麥當勞這一策略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不再贅述。然而,另一個跨界巨頭,卻從背后狠狠給了麥當勞一炮。


    那就是7-ELEVEN,2016全球門店數量6萬家


    最賺錢的快餐廳竟然是個便利超市


    一個社區便利超市,不好好賣煙酒、賣藥妝,卻特么賣盒飯、賣快餐,而且餐食營業額已經占到總收入的70-80%,更關鍵的是,餐食的毛利甩普通商品好幾條街……


    但我只想搞事情的問一句:那70-80%的營業額,是天上掉下來的么


    顯然,這些增量都是對餐飲業(尤其是快餐)血淋淋的掠奪。所以,7-ELEVEN的跨界,絕不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而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加勒比海盜精神!


    2

    為了轉型而跨界


    7-ELEVEN通過渠道優勢,狠狠的從餐飲業中分得了一杯羹。無獨有偶,另一些商業大佬,也在通過其資源優勢,密謀從背后狠狠的干餐飲業一炮。


    居然之家,就是個新銳的奇葩案例。


    走,去家具城吃飯


    幾天前,居然之家董事長在年會上發出600億目標宣言,并在2017規劃“五步走”中明確提出向“家庭大消費生態圈”邁進,促進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


    請原諒我腹黑,但我堅持認為,任何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都來自于對現有市場的危機感。


    一個搞家具賣場的商業地產商,為什么要搞消費?我猜測,一定是互聯網對傳統家具家居渠道的沖擊。


    “新零售”這個詞為什么火熱,因為線下體驗是對抗互聯網侵入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傳統零售業乃至商業地產最后的希望。


    當購物中心如今已變成了親子中心和吃飯中心,家居廣場必然也要考慮能否增加美食廣場。


    每個居然之家都改一改,全國近百家店分分鐘開起來


    “EATOWN怡食家超市是居然之家大家居戰略品牌的重要一步。”這是居然之家的官方發言,但院長卻從EATOWN總經理的私聊中發現了其競爭邏輯:“為了保持親民的低廉價格,在EATOWN怡食家超市,合作商不需要繳納場地租金。


    削減掉的商業地產租金轉化成低廉價格的商品回饋給消費者……”


    這個就厲害了,利用現有的閑置面積做美食超市投資不用合作商來,連租金也不用合作方付,但合作商和居然之家都能夠掙到錢,并且(敲黑板),顧客能得到超低價格。


    1塊錢的地獄豬蹄、1塊錢的醬肘子、1塊錢的咖啡……成了怡食家超市的可樂商品,而這些現吃現喝的菜品,大大延長了顧客的逗留時間,從而也為超市創造更多的銷售。


    脫胎換骨的怡食家,逼格高生意火


    傳統餐廳自己投資,自己付租金;在EATOWN里這些全免,這不是對傳統餐飲業的碾壓是什么?


    3

    為了流量而跨界


    生鮮電商,是商品互聯網之路的最后一道關卡。


    時效性、損耗率、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都是生鮮這塊處女地的“鋼鋸嶺”,無數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壓死生鮮電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線上流量越來越高的成本。


    阿里投資的盒馬鮮生,貨源充沛,則供給端毫無壓力,但線上流量難以獲取,于是,其試圖從線下引流開始逆襲。



    一家老小在盒馬鮮生愉快的聚餐


    海鮮現撈現做,且低于超市的價格,不輸于餐廳的就餐環境和場景,讓無數老頭老太太乃至年輕人都現場主動下載app——因為盒馬鮮生超市必須線上支付!


    下載app之后,它誘導顧客,在家也可以輕松享受品質和低價,以后直接app下單即可,每家盒馬鮮生超市都對周邊三公里進行配送……盒馬鮮生獲取流量的套路真的是666。


    再次無獨有偶,奔馳公司早在2011年,就通過東京的Mercedes-Benz Connection
    開啟了靠餐飲引流的先河。



    2011年奔馳就在東京開了餐廳,院長親自去考察過


    傳統意義上,奔馳是奢侈品的代名詞。但隨著人口代際更替,奔馳也瞄準了年輕人市場。事實上,奔馳的很多平價車型(例如C-class)都是為年輕人專門定制。


    但尷尬的是,年輕人不喜歡去4S店,用傳統銷售渠道,平價車賣不出去:


    一,距離遠,4S店往往遠離市中心;

    二,4S店銷售壓力大,流程繁瑣過于裝逼,會嚇跑年輕人;

    三,奔馳的品牌形象被定型為大叔之友,年輕人不感冒。4S店完全獲取不了年輕人的流量。


    Mercedes-Benz Connection的6大任務


    于是,奔馳公司嘗試跨界在市中心(六本木)開了間咖啡廳+西餐廳,順帶擺了幾臺炫酷吊炸天的平價車,初衷是改變奔馳在年輕人心中的刻板形象。


    但這一嘗試,不僅獲得了品牌重新認知的機會,還顯著的拉動了奔馳車的銷售!


    年輕人很容易走進酷酷的Mercedes-Benz Connection,一邊品著咖啡、吃著西餐,一邊與casual著裝的服務員(實際是銷售)輕松的交換關于汽車的觀點,順帶獲得了選購汽車的信息,接下來,直奔4S店,訂車!



    2016年,Mercedes Me落地北京三里屯


    4

    為了夢想而跨界


    2015年9月,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Groupe Galeries Lafayette)宣布與意大利美食超市Eataly簽署了法國獨家特許經營協議。


    這家奢侈品百貨公司計劃2018年在巴黎黃金地段開出Eataly在法國的第一家旗艦店。


    新店位于老佛爺在布列塔尼圣十字街(Rue Sainte Croix de la Bretonnerie)擁有的一棟占地43055平方英尺的建筑內,緊鄰同屬老佛爺集團的巴黎市政廳百貨公司(Le BHV / Marais)。這個逼裝的,我給100分。



    EATALY = Eat + Italy


    可Eataly的老板可不是只會裝逼而已,他在2003年時就擁有當時意大利最好的網上商城,可是他此后毅然賣掉網站,并于2007年創辦了Eataly。


    創始人Oscar Farinetti在2004年創辦這個品牌時的初衷,是讓每個人在享受到高質量的意大利食物的同時,了解意大利獨特的美食文化。


    他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以合理的價格取得高品質的意大利食材,并提供顧客舒適的環境去購買、享用、學習。


    正因如此他們使用了大量的空間來創造給人們聚集的空間,以便更好得了解客戶的需求。


    都靈的超市是用廢舊啤酒廠改建,在羅馬用的是飛機廠,甚至他們將超市建在了廢舊游輪上……


    購物并不是來這里的唯一目的,Eataly還是一家帶餐廳的超市。



    EATALY有相當面積是餐飲區


    不同于一般超市常用減價拍賣招攬客人, Eataly的營銷核心卻是飲食教育活動,”透過教育才能創造新的顧客”,“當孩子能更深刻思考吃的方式、吃的內容,懂得天然食物的美味,就不會再想吃大量制作的工業食品”,Eataly公關米爾沃(SimonaMilvo)這樣認為。


    與其花上大筆廣告費,不如透過傳遞各種資訊,塑造新的購買模式,來提高消費者認同度。


    這個逼裝的,我給200分!


    數據顯示,在紐約的Eataly,周六涌入的人數就達12800人。


    同我國大型超市在每日客流4000人的人數相比,前者更勝一籌。2014年,在全球只有28家店的情況下,Eataly的利潤為2.2億歐元(約15億人民幣)!我仿佛看到喬布斯再世顯靈……



    EATALY排隊盛況,不輸國內


    Eataly目前還沒進中國,也不一定具備條件進中國:Eataly是靠附加值賣高毛利,需要市場主體支持,即是否有足夠好的產品,和足夠好的消費能力。


    中產階級紡錘形社會是支持這個的基礎,而中國似乎在經濟結構上還不能支持。國內的食材質量區間和價格區間都比較大,因而市場對于價格敏感度會比較高,還處于追求價廉物美的階段……


    雖然Eataly模式在中國是否成立爭議頗多,但院長已細思極恐:當有錢、有資源、還有夢想的大佬們下決心跨界餐飲、創造未來,我等屌絲的出路會在哪里?


    5

    被異業大佬花式

    跨界碾壓的餐飲將何去何從


    為了打劫而跨界的7-Eleven,有現成的客戶流量,不搶白不搶;


    為了轉型而跨界的居然之家Eatown,現成的閑置面積,不用白不用;


    為了引流而跨界的盒馬鮮生與Mercedes Me,現成的產品資源,不賣白不賣;


    為了夢想而跨界的Eataly,想占領未來的顧客,不占白不占。


    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跨界者,傳統餐飲企業家,是無視還是重視?是狙擊還是合作?是一起改變世界?還是被世界改變?


    – END –


    來源 | 筷玩思維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79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月22日 20:31
    下一篇 2017年1月22日 21: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