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IP經理或將取代品牌經理,產品打造成IP……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IP變現收獲的就是這種“歸屬感消費”。


    從去年開始,IP這個詞大熱,已然和當年的“O2O”、“互聯網思維”等,成為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濫大街詞”。


    但是,有多少人理解IP的真諦呢?


    一個簡單的問題:IP和品牌到底有什么區別?餐飲品牌該如何打造自己的IP呢?


    1

    IP與品牌


    1
    什么是IP?


    有很多種解釋版本,綜合而言:


    首先,IP是無形的。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折射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哲學層面的涵義,它最終要和人們產生文化與情感上的共鳴。


    所以,這也打破了一個誤區,不少人片面地認為IP就是一部小說、一首歌曲、一部電影或一個人等具體的文化創意形態。創作IP就是創作以上這些具體的形態。


    但是,這些形態只是IP的載體。人們通過這些“形態”理解IP釋放的內核。


    其次,IP是永恒的。


    IP包容的是一種普世價值;所以,一個有意義、堅挺的IP是不會消亡的。


    換句話說:小說、電影、音樂等承載IP的具體形態會因為熱點的轉移、時代的變遷而退出歷史舞臺,但是IP是恒久存在的。



    △ 漫威的“美國隊長”


    比如最經典的案例:漫威的“美國隊長”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那時“美國隊長”的內容因其時代背景,和現在的大不相同。但是,“美國隊長”承載的漫威“英雄世界觀”,卻從未變遷、消亡。



    △《西游記》給你的世界觀是什么?


    還有我國的《西游記》。這么多年來,圍繞《西游記》的“不畏艱險的世界觀”,產出的電影、電視劇、游戲等,還是有幾部不錯的。


    最后,IP有強大的穿透力、延展力。


    我們說的“泛娛樂生態”,就是一個強大的IP能在:小說、動漫、漫畫、游戲、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等等各種文化創意形態里,游刃有余、高契合度地穿梭,形成一部部作品。


    2
    IP和品牌的區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IP和品牌的區別:


    品牌和IP看起來很像,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習慣性地把品牌誤當成IP。哪些地方像呢?比如:?


    品牌也講究(品牌)理念、(品牌)內涵、(品牌的)情感共鳴等,這些精神層面的元素。


    品牌建設也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不是速戰速決;打造IP更是一場馬拉松,一個經典的IP打造甚至需要長達一個世紀。

    一個品牌之下通常也會有不同名稱的產品。比如母品牌與子品牌、主品牌與副品牌等。


    但是,品牌和IP一個最大差別在于品牌過于依附于一個或一種類型的具體產品。


    也就是說,不會有人憑空想一個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內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產品?


    通常的思考順序是:人們想到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我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呢?——因為我想在這個產品里融入我的這些理念等。



    IP沒有具體的形態,給消費者的是一種情感寄托。


    但是,IP不會依附于某種具體的形態(當然,現在在國內,IP確實很依附于它的始發形態。比如:這個IP是從小說里誕生的,就很依附于“原著”;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在開發IP衍生品時,很看重IP原作者的參與,希望“原作者+編劇”共同協作。)


    IP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價值和文化認同。也就是說: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所以,只要產品本身能夠體現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至于其具體形式是什么?消費者不會過于在意。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品牌層面,消費者首先關注還是產品本身的功能特性(比如:首先會問自己,這個東西是我需要的嗎?)而產品的功能特性會隨著呈現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對于消費者的決策購買非常不利,這一點也是品牌衍生品往往失敗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會看到由于時代的發展,某某品牌在走下坡路或者“壽終正寢”。但是,真正的IP是可以跨時代、跨行業的。

    以上,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

    IP的打造 
    底層建設(大框架的設計:如設定人物的價值觀、宏觀背景等。但如今國內的大氣氛是看重IP變現)——在各種媒介載體上構思和IP契合的故事。

    品牌的打造 
    產品構建→ 品牌理念、品牌精神等(這兩者有時是先后順序,有時是同時進行)


    漫威主畫師麥克丹尼爾曾指出,國內目前火爆熒屏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節目,只是“品牌”,還稱不上IP。


    因為在中國的內容市場,除了收視率和票房帶來的影業收入保證,關于擴展周邊產業幾乎找不到任何值得稱道的案例。

    2

    有些企業的品牌已有點IP化


    這里并不是說該企業自身有意識地打造IP,而是在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設中,其品牌已越來越向IP靠攏,或有IP的意味。


    上文說到:打造IP耗時特別長。現如今國內“IP產業”浮躁,不少人誤以為IP就是“速食品”,就像快速烹飪一道“一雞多吃”的菜,雞湯、雞肉等炒好后,快速上桌、迅速變現。


    那些“品牌有點IP化”的企業一定是那些百年老店。比如: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的IP:快樂、夢想



    △ 可口可樂傳遞給人快樂和夢想


    如今,可口可樂公司已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飲料制造工廠,而是“樂趣+夢想”的制造者。有人說:它成功地從一個軟飲提供商轉型為一個“娛樂公司”、“內容提供商”。


    可口可樂通過在世界各地進行各種各樣、數不勝數的營銷活動;贊助各種節目等,釋放它的“快樂與夢想”情懷。


    比如:國內最被津津樂道的“昵稱瓶Campaign”,就是給消費者提供了一種“連接的樂趣”。比如:可口可樂贊助“美國偶像”這檔火爆的綜藝節目,就是在彰顯自己對夢想追求者的支持。


    試想:如果現在把可口可樂那個經典的弧形瓶,做成一部有關“弧形小姐”的動漫,這個“弧形小姐”就是快樂和夢想的不懈追求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除了百年老店,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也注重將品牌IP化。


    前不久,問到一位做嬰幼兒有機輔食創業的朋友,她的創業愿景是什么?她說希望將來,自己的公司和蘋果一樣,人們只要想買手機就毫不猶豫地去購買蘋果的手機。媽媽們想到給寶寶們買輔食,就想到她的品牌,而無需過多地考察技術性指標。


    這句話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呢?蘋果代表了一種創新精神;她的嬰幼兒輔食代表了一種愛和責任。


    認同這種IP價值觀的人們,自然不會過多地分析產品的參數,或者輔食的配方。因為品牌已經IP化。IP就是訴諸于一種感受,IP變現收獲的就是這種“歸屬感消費”。


    3

    IP經理需具備什么素質?


    IP經理融合了企業的以下傳統崗位:品牌經理、產品經理、BD(商務拓展)經理、運營經理等。


    1
    要熱愛內容和創意,擅于洞察人性



    △ 發掘直擊人性的創意內容是一個IP經理必備的素質


    畢竟,IP是一種無形的底層建設,強調文化、價值觀等。而這些最終要通過“內容+產品/服務”的結合體現。


    每個公司都是內容生產與消費公司。不管你處于什么行業,你總要明確“我是誰?”“我要和誰在一起?”“我要和目標人群溝通什么?他們要如何感知我的品牌溫度?”等。這些,都和內容有關。


    2
    要懂“粉絲經濟”


    IP經理要明白:這個崗位的最終KPI(關鍵績效指標)就是給企業帶來粘性極強的擁躉。


    對于用戶/粉絲,IP經理和品牌經理最大的不同是,品牌經理會階段性地進行用戶調研,聽取用戶的意見。


    但是,IP經理要高頻度地通過移動互聯網情境下的數據挖掘,收獲粉絲的各種標簽數據;要在產品還在醞釀時,就要請目標用戶一起“協同作戰”,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營銷等環節。


    3
    要有“產品變現”意識


    IP經理要思考:企業的IP價值還可以用在什么領域?可以和誰進行跨界合作,產生1+1>2的化學反應?怎么實現貫通性變現?



    △ 你還記得小時候為什么喜歡看《忍者神龜》嗎?


    舉個例子,很多80后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忍者神龜”。它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在于:弱者戰勝強者。4只被命名為各個科學家、藝術家的烏龜,帶著不同顏色的眼罩,在一只老鼠師傅的帶領下,打敗強大的敵人。


    后來,電視上有一條忍者神龜包裝的薯條廣告。這條廣告反復強調:吃這包薯條,會感到無比快樂。不少消費者反饋:這包薯條真神奇!吃了真的感到很快樂!就像每集動畫片結束時,4只烏龜又打敗了敵人的那種欣喜。


    20多年后,想想:原來這就是IP的力量。


    4

    怎么把產品打造成IP?

    隨著大眾消費市場的愈趨個性化,在流水線作業的工業化時代,“只要生產一輛黑色福特汽車”這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做法已行不通了。消費者需要個性化的產品。


    個性化的產品不僅僅要在功能上滿足他們的某個痛點需求;還要在情感上,讓他們對該產品產生一種連接感。這樣的需求使得一個產品從醞釀之日起,就需要有“把產品打造成IP”的意識。那么,怎么做呢?

    為了方便各位看官深度了解,以一個日本潮牌“男前豆腐”為案例對論點加以詮釋。順道一提,男前豆腐在2015年實現了110億日元營業額(約合6億人民幣)。




    2005年3月,日本京都的伊藤信吾接手父親的豆腐老店后,不滿足于“三塊豆腐100日元”的賣法,打破幾十年做“標準豆腐”的傳統,和幾個華裔、歐美人士開發了一種全新概念的豆腐品牌–男前豆腐。




    伊藤信吾從改變豆腐傳統的四方形狀著手,由于豆腐綿軟,放多了固化劑反而影響了品質,變成了老豆腐,因此將豆腐的造型進行了改良,做成了水滴形等異形,將豆 腐放入瘦長型或琵琶型的塑料容器里,并取了一個非常不像豆腐的名字:男前豆腐店,意即“男子氣概豆腐店”(又譯“美男子豆腐”)。




    軟軟的豆腐變成了男子漢的象征,給消費者的認知和感官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這種做法一下子從眾多的日本豆腐品牌中脫穎而出,站在了時尚前衛潮流的前沿,許多日本人買不到男前豆腐,也會預定購買,因為他們要的就是這種瀟灑的感覺。



    1
    “男前豆腐”的本質是什么?

    物理層面:


    1、“形狀+包裝”不一樣。打破了“傳統豆腐”的四方塊形狀,凹出了各種造型。比如:水滴形、瘦長型、琵琶型等異形。


    2、“原料+口感”不一樣。男前豆腐選擇的原料是用高于一般4倍價格的北海道大豆以及沖繩島的苦汁制作的,吃過的人都點32個贊,絕不辜負這么man實打實的稱號。



    化學層面:


    男前豆腐店用男子氣概來包裝豆腐,各種暴走族元素的使用,完全顛覆了豆腐給人的印象,官網上寫著他們的社訓:“真正的男人才不會背叛你”。這種“軟硬反差”,給消費者的認知和感官帶來了沖擊;由此給人一種“創新、有趣、瀟灑”的品牌精神。據說:許多日本人買不到男前豆腐,也會預定購買,因為他們要的就是這種瀟灑的“男友力”感覺。




    2
    產品的表象是什么?


    認清了自我,才能想清楚:我該如何對外展示自我?就如一個人的穿衣品味,其實是在書寫TA的內心世界。

    這里,特別、特別、特別要指出的是:現實中,太多企業直接跳到了第二步:產品的表象是什么?癥狀通常是:在醞釀一款產品時,各種Idea魚躍而出,讓人激動萬分。但最后,卻不知該怎么聚攏這些Idea,Idea們要傳達什么核心精神?

    產品的表象是什么?著重有兩點:

    1、  產品長什么樣子?(包括對產品本身的設計、包裝等)
    2、  該用什么樣的文案來展現這個產品?(賦予產品故事、寓意等)


    男前豆腐店除了店名跟網站非常有趣之外,就連所有豆腐商品的命名和包裝都走獨特創意風,跟店名相同的“男前豆腐”、做成像槳一樣的“吹風的豆腐店 JOHNNY”(日文原名:風に吹かれて豆腐屋のジョニ?)、做成飯匙樣春夏限定的“吵架至上涼拌豆腐小子”(喧嘩上等やっこ野郎)、秋冬限定的“吵架至 上湯豆腐小子”(喧嘩上等湯豆腐野郎)、男-TOMOTSU、綠大豆制豆腐”OJOE“(お?)等。當然這些豆腐的制作都是完全由手工來完成的。





    其它一般豆腐店會賣的周邊豆制品也都有,像是豆乳的搖滾樂(豆乳ロケンロ?)、厚炸豆腐隊長(厚揚げ番長)、豆腐丸隊長(がんも番長)等等種類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甚至連用來沾豆腐吃的柚子醋和納豆等都有在賣。



    3
    產品要和什么在一起?


    產品的本質是什么?——讓產品有了IP的底層基石:情感與文化的共鳴
    產品的表象是什么?——讓產品有了IP的載體:內容
    產品要和什么在一起?——讓產品有了IP的延展:跨界
     
    在“第三步曲”中,我們要思考:已IP化后的產品,該怎么借此繼續跨界打造其它產品?跨界的本質就是以不同的產品特點、優勢,從多個側面帶給消費者同一種精神層面的用戶體驗。
     
    看看“男前豆腐”是怎么做的:


    男前豆腐不僅僅把豆腐做的別具一格,新意十足,更是顛覆傳統。讓人充分地體會到“做買賣”與“做品牌”的天壤之別





    男前豆腐的官方網站幾乎把男人味做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將“男前豆腐店”的商標圖案制成待機圖案和Flash游戲,還做故事連載并發售該店的周邊商品,提供各 類人物壁紙下載。


    推出原創CD,甚至將男前豆腐店所出的獨特歌曲制成可以下載的手機鈴聲。還衍生出了各類扭蛋玩具、茶杯酒杯、t-shirt等產品,甚至 連日本玩具大廠Bandai也找上門來,將其豆腐產品制成扭蛋玩具。

     



    可以說,男前豆腐打造了豆制品界的頂級IP。從IP的延展上,我們也可看出:IP讓一個產品從單純的物理功能(豆腐的營養價值),升華到了一種精神層面(表達自我、娛樂、好玩);從而,賦予了產品長尾效應和巨大的藍海想象空間。


    最后,將“怎么把產品打造成IP”的三大步的邏輯關系總結如下:

    1、“產品的本質是什么”是“產品IP化”的“地基”,它由“產品的表象是什么”來體現,最終如錐子般,扎入人們的頭腦。

    2、“產品的本質是什么”又有一定的延展度,通過跨界各種產品,從面上包裹人們的頭腦。


    最終的結果就是:目標用戶群成為這個IP化后產品的粉絲。


    關于本文闡述的觀點,你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END –


    來源:小圈梨(ID:liuyumin3578) | 整編: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476.html

    (0)
    上一篇 2016年7月24日 21:35
    下一篇 2016年7月25日 00: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