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做企業要有自知之明,什么可以做,更重要的是什么不可以去做,這也就是克制力,抵住誘惑的能力。克制背后是敬畏心,對自然的敬畏,對顧客感受的敬畏。
餐飲業是一個系統化比拼的行業,每個點都要做好才能在這場體力與耐力的競爭中勝出,而在克制力的修練上,你意識到了嗎?
騰訊創始人之一張志東(Tony)的內部座談內容《克制的力量》,涉及產品人的信仰與克制的力量等。Tony認為,“克制就是一種美好,一種力量,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
強烈推薦餐飲與O2O創業者仔細研讀。
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之前,張志東用兩個茶餐廳的故事引入——
有一家茶餐廳A的位置很好,周圍有不少人流,但只有這一家茶餐廳,有地理位置優勢,原本一個人30元左右就能吃一頓飯,餐廳經常巧言推銷,讓顧客多點菜,讓顧客消費到50元以上。
還有一家茶餐廳B,食品不錯,服務員待客友善,點餐點多時會提醒顧客可能點多了,建議不夠再加。
張志東的總結是:
估計短期內茶餐廳A的營業額會增加,但長期來看,很難讓顧客真正信任,一旦附近有別的選擇,顧客就會選擇其他餐廳。
而茶餐廳B,會給人一種克制的感覺,反而能建立起信任感。顧客有時候情愿走遠一點,也愿意過去。
01
餐飲業不克制的三大表現
按照張志東的邏輯,我們來梳理餐飲行業里那些值得克制與敬畏的地方:
不克制的表現之一:勤奮的打擾
很多團隊很勤奮,很努力,但勤奮的不合時宜,我稱之為勤快的打擾。
在餐飲行業,類似勤奮的打擾的案例舉不勝數:
1.過于熱情的服務
餐廳的服務應該是適可而止,是需要你服務你就恰到好處,而不是時刻都立在那里。
2.過多的關照
有一家外賣公司,從用戶下單到收到外賣產品。有超過5個短信,3個電話。一個月以后還有不定時的電話和短信回訪。
3.隨時隨地的優惠券
點過一家外賣之后,就經常在他們家的APP上收到各種優惠券,幾乎一周三次。如此頻繁的優惠券,帶給我的就是商家的東西不值錢。
不克制的表現之二: 貪心的加法
貪心的加法是一些團隊的致命硬傷。
1.業態的擴張
當自己餐廳堂室的生意都沒有經營好的時候,看到外賣火了,馬上就上外賣。結果,堂食越來越差,外賣也沒有上得來。
2.品類的擴張
菜單越來越長,產品線越來越豐富,在后廚囤積的各種人越來越多。總認為誰也不敢動,萬一動了張三,那么張三負責的產品,下次就沒有人做了。而事實是,張三的產品一年也沒有幾個人點。
3.按照最大載客數配置資源
500個座席,就隨時配置500個座席的人手、后廚、設備。總念想著天天爆滿,結果是成本巨額的浪費。
4.每個客人都要服務好
想到了任何時間、任何客人都要做好服務。所以,半夜兩點3個服務員還圍著一桌客人服務。他忘記了這三個服務員的成本、能耗的成本。
所以,我總是佩服那些說好了晚上9點就不進新客人的門店。
不克制的表現之三: 猴子掰玉米
方向一會向東,一會向西。
1.誰火滅誰
今天看到賣包子的火了,明天馬上把門店改成做包子的。后天看到賣豆漿油條也有機會,又想著賣豆漿油條。
從來就沒有深入想明白,自己究竟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并且在哪一條路上走出自己的路來。
2.別人都可以為什么我就不行
別人從來沒有做過小酒館,我還搞了10多年的餐飲,憑什么我就搞不好小酒館呢?
總是忘記了別人在另一些維度的優勢,而把自己過去的經驗當成了戰勝一切的武器。
02
關于克制的7個觀點
張志東還有一些關于克制的說法,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餐飲人玩味的:
1.我相信,好產品如能堅持克制,可以走的更遠,也會有更好的商業回報。
2.堅持克制的團隊會產生無形的魅力:大家愿意加入這樣的團隊,因為這個團隊有產品的靈魂。
3.克制一方面是尊重用戶,另一方面就是讓團隊,要在每個細節都要求更美更合理。
4.“做一個產品取悅自己”遠比“做一個產品滿足部門業績”更困難,也更能激發團隊的智慧。
5.一個優秀的產品,初心往往都是很樸素的,就是讓生活更好。能一路成長的優雅產品背后,必然有無數看不見的兢兢業業。
6.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里,在一個大型組織里,團隊比較容易迷失,變成了為 KPI, 為了做大,為了出名,為了打敗競爭對手,當團隊把 “成為行業第一”, “我要做老大” 當成目標, 就容易陷入越做越想 “更強大”, 缺乏抵御誘惑的能力。
7.當前所處的移動互聯網+的年代,已是歷史上最好的年代。如果因為患得患失,拿得起,放不下,把精力和智慧消耗在表面好看的短期行為上,這其實更是浪費自己和團隊的大好時光。
最后,堅持初心,方得始終!
– END –
作者:黃河|來源:餐飲商業評論|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