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01 自殺式的低價營銷 實際上,低價在市場上通常只是扮演“攪局者”的角色,這樣的低價營銷無法都帶來長遠利益。低價營銷其實就是標準的“傷敵一百自損八千”,在短期內,這樣的“營銷”確實能達到吸引人流和大批量的曝光,在短暫的一波紅利收割之后,緊接著就是墜崖式的下滑,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去年六月就有一則有趣的新聞:一家成都的火鍋店為了吸引客流,推出了“120元辦會員,就可免費吃一個月火鍋”,的營銷活動。結果,不到十天,這家火鍋店就被消費者吃垮了。 而且這還不是個例,位于徐州鬧市區的“蜀征侯老火鍋富國街店”,曾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周年慶、品牌總部20周年慶以及新店即將營業,在店內推出了優惠活動。 消費者只需要花59.9元,就可以辦理一張吃貨卡,并免費享受兩個月的火鍋大餐。結果活動剛剛舉辦了7天,火鍋店就頂不住壓力直接閉店了。 虧損了40多萬不說,還在活動執行期間,被消費者接連投訴。最后甚至落了個“虛假宣傳”的壞名聲。 (網友評論) 低價營銷在前期的確帶動更多人流,但如果不考慮成本,只為噱頭,就會跟上面兩位老板一樣獲得如此下場。所以餐飲中的低價營銷也稱自殺式營銷,低價營銷略往往累了自己,影響同行。 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定價,就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盈利閉環,沒有盈利閉環,也無法長久經營。 02 自殺式營銷的問題出在哪里? 1 上新時不考慮新舊產品融合 增加新品不止要考慮市場的認可度,還要考慮新舊產品的融合。比如有家過橋米線店,生意挺好,但是經常有食客反應沒有酸辣粉。 后來老板在經過一系列調試之后出了一款酸辣粉,結果確實吃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老板卻發愁了,因為吃過橋米線的人都改吃酸辣粉了。 因為酸辣粉好吃又便宜,雖然顧客數沒有減少,但是營業額卻少了一半。這就等于用一個低價產品干掉了自己的高價產品,典型的得不償失。 2 開發客源時忽略客戶體驗 開業營銷最主要的是體驗,要讓每一個進來的顧客都能成為回頭客,這才是最好的營銷。 如果單純為了吸引顧客搞促銷搞噱頭,忽略了顧客的體驗,那就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 為了結果,不計成本和后果 營銷的最終目的肯定是為了提升營業額,如果僅僅把關注點放在增加人氣和增加關注度上,帶不來利潤的增長,這種賠本賺吆喝就是典型的自殺式營銷。 03 如何定價避免自殺式營銷? 1 通過互補的產品來讓商品更有競爭力 商家可以通過設置互補的產品來增加利潤。比如可以把主產品降低價格來走量,副產品增加售價來貼補利潤,這樣變相操作就可以增加餐廳的利潤。 舉個例子,以前很多網吧上網其實是不賺錢的,但是副業賣煙、賣飯、零食、點卡可以讓網吧日子過得非常滋潤,這就是通過互補商品來增加餐廳生存力的方法。 這種道理也發生在很多餐飲企業當中。比如很多快餐將招牌美食定的價格很低,但是想要購買有起送價,為了湊價格,消費者不得不點一些其他菜品,這樣餐廳就賺到了錢。 2 利用價格錨點讓客人覺得便宜 我們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的道理,便宜和貴都是相對概念,沒有貴就沒有便宜。 很多餐飲店為了讓顧客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產品價格,會專門做一些定價比較高的產品,形成一個價格錨,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動自己的主打菜品的銷售。 舉一個例子,某粥店將毛利比較高的幾款定為12元,再選幾個價格稍微不那么透明的,價格定高一點,比如說定到15,或者18。 這樣一來,12元的粥在整個菜單里就顯得比較實惠一些了。其中15元和18元的粥并不是主推的產品,他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讓12元的粥更好賣。 3 降價后也不能降低餐飲品質 降價不能降質量,在“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中國人思維下,降價促銷的產品會更容易被顧客挑剔。因此決不能在質量上面糊弄,這樣會加深顧客對餐廳的厭惡之情。 對餐飲來說低價營銷策略只是為了度過餐廳難關的一種應急舉措,決不能成為維持餐廳經營的日常手段。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餐飲吹牛會(ID:cycnh666)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