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入局咖啡外賣,差異化壁壘成互聯網咖啡應戰關鍵


    剛滿30歲的星巴克似乎正提前遭遇中年危機,中國市場上正被以瑞幸、連咖啡為代表的年輕國產咖啡品牌“圍剿”。壓力之下,始終慢半拍的星巴克終于要邁開步子,發力外賣市場。

     

    吹風許久的星巴克外賣,這一次會不會又是只聞樓道聲?


    另一方面,面對巨頭星巴克的發力,年輕的新秀有底氣應戰嗎?著力點在外送市場的咖啡新零售們怎么辦?


    01

    進軍外送,星巴克準備好了嗎?


    在6月底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星巴克總裁兼CEO Kevin Johnson透露了中國區外賣服務的最新信息,表示中國團隊正在與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商討派送方面的合作事宜,且預計能在今年年底前成型并付諸實施。

     

    星巴克進軍外賣更像是一場咖啡王者保衛戰,但是想打好這場保衛戰,并不容易,畢竟現在消費者意識覺醒以后,已經不再是由賣方說了算的時代。況且,進軍外送市場還得先過四道關卡。

     

    第一道,門店的供給不足,必然遭遇產能瓶頸。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星巴克購買飲品多數都要排隊等候,少則十分鐘,多則半小時,很少能隨做隨走。星巴克咖啡都是門店現做,人手有限,滿足堂食需求尚有壓力。這么捉襟見肘的供給能力,讓人汗顏。

     

    若要開拓外賣市場,訂單量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暴增,現有門店供給必然無法支撐。這就需要對門店進行擴張改造、開設外賣專用通道,增加產能。


    類似麥當勞、肯德基的甜品站是其可參照的樣本,但是問題又來了,門店改造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但凡裝修過的人都知道,成本控制、空間設計、人員遞增等,都是擺在前面的障礙。

     

    第二道,弱化“第三空間”概念,降低品牌形象等隱性價值。

     

    一流的線下門店體驗,可以說是星巴克的立身之本。有人曾說,去星巴克已經不是單純喝咖啡的,更多的是滿足朋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商務會談、閨蜜下午茶這些都是星巴克最先帶給國內消費者的新鮮體驗,甚至可以說其締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星巴克立足“第三空間”概念,強調獨立于家庭、職場,幫助消費者在寬松、舒適的環境中自由的釋放自我。



    若后端供給沒跟上,外賣引起的產能分流就會直接影響門店的消費體驗。更重要的是,開展外送業務,將會影響星巴克在消費者心智中的第三空間屬性,動搖門店立身根基。并且,外賣的互聯網屬性,將會削弱星巴克沉淀已久的精神、文化特征,影響品牌的深層、長遠價值。

     

    如果星巴克的魂不在了,那么你還愿意買這杯咖啡嗎?

     

    第三道,咖啡品類特殊,對物流配送要求極高,否則影響產品品質。

     

    咖啡對時間敏感,熱飲在下單20分鐘內必須送到,否則將明顯影響口感,并且還要求在配送過程中不能灑杯,因此相對餐食等品類,咖啡的配送難度更高。


     

    同時,外送競品已建立了相對成熟的配送體系,這對星巴克形成了不小的壓力。譬如連咖啡自建的配送體系,要知道早期連咖啡就是為第三方品牌咖啡提供外送服務起家的,這也為其積累了扎實的垂直配送能力;瑞幸咖啡由順豐完成,自帶高服務品質屬性。


    美國CBNC近期透露,星巴克將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即便如此,阿里的即時配送體系仍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咖啡品類,以達到星巴克CEO王靜瑛強調的“外送產品品質與門店產品品質相同”的嚴苛配送標準。

     

    第四道,制定恰到好處的定價策略,保持線上線下渠道協同。

     

    由于星巴克價格本來就高于外送競品,若是配送費全部由客戶承擔,就會導致總價過高,遏制一部分消費需求;


    若配送費全由星巴克承擔,一來增加成本,二來也會沖擊門店業務,弱化線下優勢。因此,如何與消費者分攤配送費用,以平衡體驗、成本等多維度因素,對星巴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雖說星巴克的消費群體對價格的敏感度并不是很高,但是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為什么要浪費?


    02

    面對巨頭反擊

    互聯網咖啡能否守住陣地?

     

    面對昔日巨頭的防守反擊,互聯網咖啡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不少人都在問這些年輕的品牌又將如何應對呢?


    皓哥建議互聯網咖啡們不妨在如何打造差異化上做足文章,打造自己的商業壁壘。



    以連咖啡以例,其外送核心的“車間模式”,打造了極高的外賣供給效率和差異化的用戶體驗。

     

    基于“車間模式”,連咖啡的線下門店大幅簡化,只負責制作、配送。職能的聚焦使線下能夠批量規模化生產,制作效率更高。低價、高效是互聯網咖啡的一大差異化壁壘!

     

    同時,“咖啡車間”面積小、不追求黃金位置,因此能迅速增加覆蓋廣度和密度。這能使連咖啡在生產配送中無限靠近用戶,縮小配送半徑,保證配送時效和產品品質。

     

    如前文提及,星巴克采用“門店模式”,同一門店既要保證線下體驗,又要支持外送。若不給予門店改造,無法保證產能供給。


    同時,星巴克門店對選址、面積、設計要求高,所以可預判其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縮短配送時間,深入生活場景。



     

    由于具備互聯網基因,相對傳統咖啡品牌,更易get到時下年輕人的口味嗨點。同時,線上銷售大數據能輔助其分析品類的受歡迎程度,及時調整產品。此外,線上貨架等多種形式,也決定了互聯網咖啡的產品上線流程簡便,耗時更短。


    而這是模式較重的線下企業無法比擬的。以星巴克為例,其新品研發時間較長,有的甚至長達三年,難以跟上時下年輕人的口味變化。并且在新品推出前,星巴克還得與市場部、門店協調,耗時長,步伐遲鈍。

     

    03

    增量市場下,存在廣闊空間


    皓哥一直很欣賞這種商業邏輯,那就是共同培育市場,攜手做大市場,切增量市場的蛋糕,那才是真正有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所以就算星巴克入局外送市場取得成功,并不會給互聯網咖啡們帶來直接沖擊。畢竟國內咖啡市場存在的廣闊空間,也給了數頭巨鯨并肩齊驅的機會。



    作為巨大的增量市場,咖啡市場遠未到存量博弈的階段,百花齊放才是。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咖啡消費市場的規模約12萬億元,中國僅700億元;且國人人均年咖啡消費是5杯,日本、韓國是300杯,全球平均為240杯。


    可見咖啡在中國的滲透率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市場滲透率不足,則意味著行業天花板還很高,具有萬億級的增長空間。

     

    因此品牌只要找準定位,做出差異化體驗,都有機會在龐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當然,海闊憑魚躍。后起的咖啡新零售們在這個龐大的增量市場中,能躍多高、能游多遠,能否有朝一日成長為一頭真正的巨鯨,還得看其自身的體質和潛力。

     


    – END –


    來源 |  錢皓頻道(id:qianhaoapp)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八合里

    大腕鰻 | 姚酸菜魚 | 黑白電視 | 蛙小俠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投資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54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24日 22:40
    下一篇 2018年7月24日 23: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