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餐飲O2O周報
一、行業動態
1、武漢8萬家餐飲集體求救!
求救函指出,受疫情影響,武漢中小微餐飲企業面臨“滅頂之災”,生存問題“迫在眉睫”。因此,他們集體呼吁救市,給予必要援助。
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戰斗中,武漢中小微餐飲企業亦不落人后,自發形成“武漢餐飲支援群”、“武漢志愿者食堂”等志愿者團體,積極投入抗疫救災工作,為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愛心餐,為周邊社區提供低于成本的愛心菜。
推動上述計劃的武漢中小微餐飲企業聯盟的發起單位戈雅牛排、灶二火鍋、麗小館、東北人烤肉、娘惹裙廚、茶港 、百艷青花、秀玉紅茶坊、綠茵閣(武漢)、肥肥蝦莊、牛者燒肉、惹愛豬肚雞、荔晶酒店、橘味、百艷青花、鑫小城故事、老韓煸雞、四美包子、醉得意、五谷薈、魚癡漁醉等企業。
2、3月餐飲業招聘需求環比大增,西安餐企招聘需求全國第一
4月1日,58同城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與2月相比,3月餐飲業招聘需求環比大增。其中,環比增長最快的是大堂經理/領班崗位,增幅達92.18%,其次是餐飲管理和服務員。
求職者求職需求環比增長最快的是服務員,增幅達178.73%。
而無論是餐企招聘需求還是求職者的關注度,西安都占據首位,3月的環比增長比例分別為166.53%及208.69%。
另外,成都、廣州、東莞企業招聘需求環比增幅較高,在求職方面,長沙、重慶、杭州求職需求環比增長較快。分析稱,這表明餐飲業企業招聘需求在珠三角和成渝地區快速上升,長江流域的餐飲業求職需求也在3月快速釋放。
3、疫情后一條美食街50家餐館17家轉讓
最近,記者實地探訪了北京通州萬達廣場,該廣場在北京通州的核心地段,6年的營業經驗,建筑規模達到60萬平方米,曾經被喻為一艘全新的商業旗艦。
他們的餐飲地區覆蓋整個商場的正餐區、負一層的地下餐飲區和露天的萬達金街美食三個區域,非常具有代表性,那疫情過后是什么樣的呢?
整條街50家餐飲店,17家餐飲轉讓疫情之前,無論是雙休日還是功能工作日,整個廣場是很熱鬧的,兒童小火車來來回回高調鳴笛地穿過擁擠的人群,為了能讓消費者到自己的店里消費,很多商家都扯開嗓子歡迎大家到店里消費,你看到的每一家都排著隊,生意火爆的餐廳工作人員汗流浹背,熟練的手法準備著美食。
4、云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云南省餐飲業損失超415億元。目前9成以上企業的營收損失超過90%,7成企業資金緊張。
餐飲O2O周報
二、品牌資訊
1、疫情過后吃火鍋變貴了?海底撈回應漲價:整體上漲幅度控制在6%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多地網友反映疫情后前往海底撈門店就餐發現菜品價格上漲。這是全國海底撈門店的普遍現象還只是網友的直觀感受?
受疫情和成本上漲因素的影響,海底撈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由門店按照地理位置、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對不同菜品綜合定價。
同時,海底撈又發布了一則活動消息,稱要“宴請全城”,免費送出30張價值500元的現金卡,以此來促進消費。
2、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意在進駐下沉茶飲市場
近日,喜茶推出了一個名叫“喜小茶飲料廠”的子品牌,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小程序均已同步上線。
根據喜小茶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喜小茶飲料廠為喜茶旗下全新子品牌,其定位為“提供合適、剛好的產品,在合格的標準上盡可能實惠”。
主要產品品類分為奶茶、果茶、咖啡、冰淇淋等類別,與主品牌喜茶的產品風格完全不同,其中在喜小茶“加料區”看到許多喜茶產品元素的影子。
另外,喜小茶線下實體店已經在深圳福田華強廣場開始嘗試營業,從門店空間和選址可以看出,其場景與喜茶風格不同,門店面積相對較靈活。
3、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上市以來首現凈利負增長
呷哺呷哺(00520.HK)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內,公司收入60.30億元,同比增長27.4%;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下降37.7%;經調整后純利潤3.96億元,同比下降16.6%,該數據基本符合此前披露的盈利預警。
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累計新開243家餐廳,包括189家呷哺呷哺和54家湊湊,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經營1022家呷哺呷哺和102家湊湊,其中呷哺呷哺餐廳凈收入46.71億元,同比增長14.5%,成為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盡管營收表現尚可,但呷哺呷哺凈利增速卻逐年下滑,公開數據顯示,呷哺呷哺2015-2018年凈利分別為2.63億元、3.68億元、4.20億元、4.62億元,同比增長86.52%、39.92%、14.13%、10%。
2019年呷哺呷哺凈利僅2.88億元,同比下滑37.7%,錄得上市后首個年度凈利負增長。
與此同時,呷哺呷哺餐廳的若干主要表現指標也顯示其業績增速放緩。
門店方面,翻臺率和同店銷售額增速雙降,人均消費額雖從2018年的53.3元漲至55.8元,但門店平均翻臺率則由2.8次/天降至2.6次/天,且同店銷售額增長率下降1.4%。
在此背景下,子品牌湊湊業績尤為亮眼。2019年湊湊餐廳收入12.0億元,同比增長116.0%,遠高于呷哺呷哺14.6%的同比增長率。
4、“烘焙第一股”一年關店117家,再虧2.07億,上市八年連虧七年
4月1日,港股上市公司克莉絲汀披露2019年未經審核業績,公司全年實現營收5.49億元,相較上年6.64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全年虧損2.07億元,相較上年虧損2.32億元同比減少約10.98%。
克莉絲汀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報告期內營收減少主要因集團2019年持續實行關閉績效不佳且租約到期門店的策略,共關閉舊門店117家,期間雖也開設新店7家,門店總數仍從2018年底的586家減少至2019年底的476家,凈減少了110家門店,銷售點的減少及新開店運營時間尚短影響了收入。
分產品來看,面包及蛋糕仍是公司核心產品,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08億元,上年為4.75億元,同比減少14.24%;
月餅、點心及其他屬于邊緣產品,分別實現營收0.44億元、0.72億元和0.25億元,上年同期分別為0.58億元、0.80億元、0.50億元,同比均出現下降。
5、瑞幸咖啡自曝22億財務造假,可能將被美國司法部立案偵查
4月2日晚,瑞幸咖啡在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新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公司COO劉劍及其部分下屬員工從2019年二季度起從事某些不當行為,偽造交易相關的銷售額約為22億元。
而瑞幸咖啡2019年第三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9.29億元,也就說22 億元造假規模都快追上前三個季度的總收入了。
2019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瑞幸的營收分別為4.79億、13.88億以及29.29億。這導致瑞幸咖啡盤前跌幅超80%,每股由26.2美元降至每股4.6美元以下。
6、漢堡王臺灣地區推出“武漢肺炎”套餐,漢堡王中國為其致歉
就漢堡王臺灣地區發文稱新冠為“武漢肺炎”一事,漢堡王中國3月29日致歉并聲明稱:并非一家公司。25日,漢堡王臺灣地區發布新的宣傳文案,稱新推出一款“武漢肺炎克星”套餐。
此事引發網友憤慨后,漢堡王中國緊急聲明稱并非由同一家公司運營,但愿為其致歉。
漢堡王中國還稱,已聯系漢堡王臺灣地區漢堡王負責人要求刪除該言論,目前對方已刪文并致歉。
7、陳記順和設立1000萬元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
受疫情影響,今年874萬的高校應屆生的就業成了一個大問題。潮汕牛肉火鍋頭部品牌陳記順和發現了其中的機會,設立了1000萬元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
陳記順和創始人陳曉申表示,“為面臨就業困難的畢業生提供一個就業機會,企業要不斷發展也需要優秀人才一起并肩前行。”
8、廣州餐廳老板組織員工玩游戲掙錢自救?
有媒體報道,廣州天河區有一家川菜館,為了自救,老板開始組織員工玩游戲,通過賺金幣、賣道具等操作,過去一個月,5人賺回了一萬兩千多元。
加上外賣收入,基本覆蓋了餐廳開支。如果這不是某個游戲的廣告,那么小編也要感慨一下,餐飲行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高峰時期也沒幾個人,不管是什么形式,積極自救總比等死要強!
餐飲O2O周報
三、外賣新零售
1、老羅直播排第一的居然是餐飲,要認真研究直播了
2、美團點評發布2019年財報:經調整凈利潤46.57億元
3月30日消息,美團點評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公司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9.5%達97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47億元,全年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2.3%至6821億元。
成立十年以來,美團迎來首次的年度盈利,三大業務也均實現穩定增長。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影響到美團今年的持續盈利之路。美團在財報中表示:“由于疫情影響,餐飲外賣、旅行等業務從需求端到供給端都面臨挑戰,并預估今年第一季度業績或虧損,目前尚不能評估此次疫情對全年營收可能造成的影響”。
3、餓了么起訴美團外賣“二選一”侵權,法院已立案
3月份,外賣行業首例針對“逼獨行為”(即強制商家“二選一”)的訴訟案件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餓了么與美團外賣對簿公堂。餓了么方面希望通過此次訴訟進一步維護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為外賣行業的規范經營和良性競爭發出自己的聲音。
對于這件事,有人認為美團的確不該替用戶做選擇,而應該把選擇權留給用戶;也有人認為在外賣行業,不只是美團,餓了么也有“逼獨行為”,這么做有點“賊喊捉賊”的意思。
對于餐飲商家來說,這兩家的確都不是什么“白蓮花”,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對于平臺強制“二選一”,普通商家當然可以直接起訴,但是訴訟成本高,所以平臺更加為所欲為。什么時候訴訟成本能降下來,從而讓商家起訴能更低成本呢?
此外,市場監管機構也需要加強監管,依靠商家的力量;餐飲協會則要真的能幫到商家,服務好商家。
餐飲O2O周報
四、融資并購
1、周黑鴨2019年報:業績兩連降,門店增長停滯
2、天味食品上市首年業績:營收凈利雙增,但低于市場預期
3月31日消息,天味食品披露了上市后首份年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17.27億元,上年同期為14.13億元,同比增加22.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億元,上年同期為2.67億元,同比增加11.39%,公司凈利潤低于預期。
成立于1993年的天味主營業務為川味復合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包括火鍋底料、川菜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 9 大類 100 多個品種(不包含定制餐調產品)。
餐飲O2O“戰疫”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