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稱廚師是做飯的伙夫,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飲食需求的提高,廚師不僅更講究專業與技術,甚至要有審美與情操。因此可以說,廚師是美食的藝術家、味蕾的操控者,值得推崇與尊敬的同時,也被稱為最有廣闊前景的職業之一。
既然如此,那廚師應當是備受追捧的熱門職業之一了。然而現實卻是,走進廚師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00后工資都不要直接跑路了
關于廚師信息,這邊廂是烹飪學校“當廚師真好”的廣告打得火熱,那邊廂卻是餐飲后廚的招人難問題越發頻繁。
【近日出現在貼吧的吐槽貼】
而在一些年輕人看來,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當廚師工資低又辛苦,他們不想受這份罪。
【吐槽貼的回復】
對于這個現象,來自遼寧朝陽的董師傅表示:

“后廚里見不到幾個年輕人,基本都是三四十歲的了。”一位山東廚師翟師傅則告訴記者:

對此,廣東的粵菜廚師永雄師傅也深有體會:

可見,不管人們把廚師行業描繪得有多前途無量,在以上多個聲音里,都預示著越來越少的人愿意留在后廚。
又勞累又得挨罵,誰受得了啊?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我們學徒那會兒,哪有拿工資的?還得給師傅錢,現在給錢學徒都沒人愿意學;以前我們被師傅大罵,是一點怨言都沒有的,現在可不敢說學徒了,得哄著干,不然一說就跑了。”董師傅感慨道。
如果說,社會餐飲招的學徒,只是那些早早輟學不讀書的孩子,他們難免容易沉不住氣,那么,科班出身的學徒,是否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翟師傅告訴記者:“學校出來的更容易被淘汰,因為專業廚師學校很多人都只是去混個文憑而已。新東方也好、藍翔也好,很多出來都會忍不住轉行的。”
來自陜西西安的小張同學,于一年前畢業于某烹飪專業學校,他佐證了翟師傅的話:

而出來社會實踐了一年的他,也打算放棄當中餐廚師的念頭了:“太辛苦了,工作時間長,又勞累,后廚里師傅們脾氣都不好,動不動就罵人。誰受得了啊,還不如不干了。最重要的是,這一行,天天加班,卻沒有加班費,不體面又辛苦。”
這么想的并不只有小張同學一個,“畢業實習后,光是我們班的中餐學生,就有15個因為受不了挨罵、落后的管理辦法,以及沒有加班費,而不再從事中餐廚師工作。”
記者了解到,烹飪學校如果有與酒店合作,學生往往有機會被安排到規模較大甚至是高星級的酒店工作,相較于社會餐飲店,高星級酒店的福利待遇都比較有保障,但工資卻不會很高。此外,很多高要求的師傅對出品都比較嚴格,他們對學徒的容錯率會比較低,于是做錯挨罵也是常見現象。
關于師傅帶學徒時“罵人”的教育風氣,在廚師行業一直都很盛行,畢竟出來工作不是在學校里,對于師傅而言,他沒有義務教學徒,是不收費的。加上后廚的炎熱環境,本就容易讓人急躁、“起火”,于是,指導便容易變成了責罵。而作為學徒,為了學廚,往往是通過承受住這份壓力,在責罵中得到提升。
然而,正如大部分廚師所指出的,在豐盈物質生活中出來的孩子們,面對高壓高強度的廚師工作,身體承受不了,心理抗壓能力也不足,加上自我職業目標不明晰,便很容易中途放棄。
容易放棄?明明是行業性價比太低!
實際上,廚師一職,尤其是中餐廚師,向來是以辛苦勞累昭著,注定要與油煙相伴,在節假日中忙碌……但畢竟這是一個行業選擇,既然選擇了,必然就要付出。如果一經挫折就輕言放棄,難免顯得過于輕率而兒戲。
然而,真的是年輕人身嬌肉貴做不來嗎?
年輕人不服了,“明明是廚師行業不夠好,不然又怎會輕言放棄?”
在網絡的一些評論里,年輕廚友們對于廚師職業,列出了一大堆毛病。一名95后年輕人稱,自己做了四年廚房,轉行后,在待遇、假期、工作強度上,都比做廚師好多了。
年輕廚友們的評論
甚至在網上,還有年輕人為學廚而陷入迷茫的求助問題,但其中最高贊的那個回答,也讓人感到了“寒意”。
求助的帖子
最高贊數的回答
年輕人為何不愿意做廚師?
對于年輕一代而言,在工作的選擇上,環境艱苦、勞累辛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從待遇到福利,從發展機會到社會地位,沒有一點能讓他們看到盼頭。
從廚一年的強仔,也在今年決定不干了,他覺得這份工作,讓他整個生命都奉獻了進去,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而這份工作,又沒有相應的收獲與之匹配,他忽然發現,當廚師有點不值得。

在年輕人看來,做廚師要長時間勞作于高溫火爐旁,沒有高溫補貼是常態;國家規定工作是8小時/天,但常常一干就至少10小時;在廚師行業談“加班費”簡直就是個笑話,就更別談節假日雙倍、三倍工資了……而在既勞累、又炎熱的工作氛圍里,廚師們還要靠著非常強的忍耐力和學習力,磨礪好多年,才有可能慢慢地熬出頭,領到高薪。
因此,對于正處于迷茫期的年輕人們,選擇做廚師,不僅要面臨的是充滿了艱辛的行業道路,還要面對家人、朋友們對該職業的偏見與阻攔。撐不下去,轉行,也就是分分鐘的事。
對此,永雄師傅也指出:“現在社會發展得好了,平臺多了,而且現在這批00后家里的條件也不差,很少有受得了苦的,沒必要投身到廚師行業里自討苦吃。”
今年剛滿22歲的倪振虎,剛從北京某餐飲店辭職回到老家河南,準備在鄭州或武漢找個大的餐飲酒店繼續工作學習,然而卻始終找不到合心意的,“現在送外賣的一個月都掙八千了,廚師作為技術工種一個月才給5000~6000。你干啊?”
他說,自己不怕辛苦和煎熬,怕的是……

可見,廚師這個行業,踏進來容易,走下去卻很難。要當上前途無量的大廚,需要滿足非常高的要求。然而社會和行業,還在工資和福利上設限重重,未能提供和營造一個合適合理的環境和氛圍來吸引年輕人,這就加速了廚師行業的人才流失。
如同倪振虎最后跟記者說的:“誰都想有發展前途,有美好未來。可是如果一個行業變成了這樣,希望不是沒有,而是變小了很多,如果是你,你愿意繼續待下去么?”
怎么把年輕人留在后廚?
缺乏新生力量,對于餐飲行業而言,除了人手不足之外,還會影響廚藝的傳承與發展。但現狀已然如此,燃眉之急是,后廚還可以怎么留住這些年輕員工,讓他們在廚師行業找到希望?
提高工資?
“不會提高工資去找,因為會擾亂行情,實在找不到人,我們就找替班的。”一位廚師長表示。
哄著他們干?
“不讓他們那么受累呀,也會跟他們說話客氣點啊,但這也不是辦法,一旦出現問題了,你就不能責罵他了是不?”
不少后廚管理者在多種嘗試后,依然感到困擾。對此,廣州悅湖公館行政總廚彭愛光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和方法:

在彭愛光的廚房里,也不乏年輕人,但他認為,95后、00后也有他們的優勢。不同于過去,廚師大多文化水平都不高,現在的年輕人至少都接受過中等教育,他們的文化素養更好,理解能力更高,學習能力更強。
彭愛光認為,這些在優渥條件里長大的新一代,自主性很強,因此,強迫與責罵往往容易適得其反,“一個人只要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會去主動做事。”于是,在管理年輕人方面,彭愛光建議,與其你天天哄著他、逼著他去做,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去跟他們溝通、分析,“讓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目標是什么,代價是什么。一旦他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清楚了自己的發展定位,自然地,就愿意主動為此付出努力。”
而對于那些通過疏導溝通后,并不怎么甘愿當廚師的年輕人,彭愛光會鼓勵他,盡快結束這份對他沒有任何意義的工作。因此,在彭愛光的管理下,后廚幾乎沒有出現過員工沖撞任性、難以管理的現象。
而廣東的永雄師傅雖然也慨嘆學徒越來越少,但他身邊還是有一個勤快努力的學徒。,“我店里最小的學徒是96年的,跟了我三年了,肯學、任罵,又不會有意見。”
提到自己怎么帶年輕人,他笑笑說:“只能說我把他們當真心的朋友,尊重他們的提議,也就是偏向于人性化的管理。雖然偶爾也會責罵,但他們了解我的為人,我一般都不罵人的,還是教育為主嘛。”
還有95后的小翟師傅,15歲開始學廚,當年也曾出現抱怨、曠工、叛逆,認錯后還往師傅的水杯里撒鹽。但意外的是,師傅沒讓他滾蛋,反而給他加了工資,讓他好好學。因為師傅認定,他是頗有廚藝天賦的。也正是這樣一種肯定,讓他愿意靜下心來鉆研廚藝。如今,他已經能在后廚擔任廚師長了。
你覺得做廚師有前途嗎?
對于越來越少人做廚師,
你有什么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的觀點。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