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然而,八年過去了,當初野心勃勃的味千拉面已經略顯疲態,不僅營業額下降,盈利能力也暴跌。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于味千的觀感正在一路下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拋棄味千拉面。 隨著2018年成績單的出爐,味千似乎找回了當年的自己。根據業績報,味千在2018年實現營業額23.78億元,同比增長1.9%;經營利潤為2.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1%。歸屬股東利潤為5.51億元,扭虧為盈。 看起來味千拉面正在穩步復蘇,但公司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3月13日,味千公告顯示,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前CFO劉家豪以假支票的方式,挪用最多約2363.7萬港元。實際上,去年劉家豪就被揪出,但最新查明的貪腐數字,比起去年公布的179.5萬港元,竟然增加了十幾倍。去年12月14日挪用資金被曝光之后,這名味千老臣終被罷免。 而反觀劉家豪任職味千中國的時間點,恰恰是骨湯門爆發前夕。2011年味千爆發骨湯門危機,10天內股價暴跌25%。2015年勉強算是緩過勁來,但卻迎來更大的危機,2015年味千投資百度外賣,2017年百度外賣就被餓了么收購。 2018年味千終于扭虧為盈,但仍然不改銷售額增長下滑的頹勢。今天餐謀長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拉面之王”,能否從內外交困之中突圍? “多災多難”的味千拉面 味千最早發源于日本,但是中國商人潘蔚在上世紀90年代發現了其中的商機,獲得了味千拉面的全權代理權,1996年,味千拉面的首家店鋪在香港開業。憑借“正宗日式、大骨熬湯”的買點,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高端洋氣的形象,并迅速擴張。到2007年味千在香港上市,市值達到90億元。 2010年,雄心勃勃的味千提出了“千店計劃”,準備用5年時間建1000家店面。但是在隨后的2011年,“骨湯門”事件爆發。 2011年7月,媒體報道,30多元一碗的味千拉面,湯底是用湯粉、湯料調制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隨后,味千在官網做出回應,承認湯底由濃縮液還原而成。事件一曝光,便引起了消費者的熱議和抵觸。因涉及虛假宣傳,味千中國的股價在10天內暴跌25%,公司當年凈利潤直接縮水56%。而味千拉面也因此被網友調侃為“味精拉面”。 到了2015年,勉強算是緩過勁兒來的味千再度提出了“千店計劃”。只不過“本以為是開始,實際已經是巔峰”,2015年才是困局的開始。2015年,味千宣布以7000萬美金投資百度外賣,持有百度外賣低于10%股份。 當時,業內一度認為這是一門一石二鳥的好生意,投資成功不僅可以使味千的外賣事業前景一大步,而且一旦百度外賣上市,那么投資翻上幾十倍也是可能的,技能拉動本身業務,又有一筆不菲的財務投資收入。 的確,到了2016年味千在投資百度外賣之后,盡管營業額同比下降6.5%,但凈利潤實現了5倍增長。然而遺憾的是,在2017年百度外賣以5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餓了么,味千手中股權價值自然也大大降低。 2017年,味千頹勢繼續,營收下滑,門店減少。因為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味千如今處于了一種非常不利的態勢。 2018年對味千來說是復蘇的關鍵一年,然而,內部一位十年老臣的背叛使公司又回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味千在3月14日公布,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公司前首席財務官劉家豪以支票欺詐方式挪用最多約2363.7萬港元的資金。資金被挪用逾6年時間才發覺,味千真是令人大跌眼鏡,也表明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存在嚴重的問題。 奮力自救但效果不佳 毫無疑問,味千肯定會尋求自救,但是目前看上去,效果不佳。 首先是多元化經營,從2012年開始,味千推出10多個子品牌,企圖通過不同的市場定位帶來新的增長點,包括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甜品麻布十番,燒烤店炭火燒肉味牛,大眾品牌東京食尚等。但現實是,它們存在感非常低,對于整體業績的提升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其次,為了減少運營成本,味千的門店面積從當初的150平方米以上縮小到現在開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店鋪的標準,還把一般的員工換成兼職人員,服務質量直接下降。后來又因為紙巾需要額外收費,而飽受詬病。 自2015年起,味千拉面營收出現持續下滑,已從2014年峰值時的26.61億元,跌至2017年的23.93億元。2015-2017年連續三年的六份中期財報顯示,味千拉面營收同比增速已經“六連跌”。 對于味蕾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味千已經落伍了。觸手可及的外賣、性價比更高的中式餐飲、不斷涌現的新品牌,正在蠶食味千曾經引以為傲的面食市場。 時至今日,味千拉面店面內的賣點仍然是“大骨熬湯50年”,不過即便是在高峰時期,店內客流量也顯得稀少。 味千復蘇路上還有哪些困難 味千這幾年業績連續下滑,雖然做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但是依然沒能有大的起色,未來,味千面臨的嚴峻挑戰還將繼續。 1 傳統快餐模式,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味千拉面作為傳統快餐,早年憑借干凈、衛生、快捷、標準化等優點,在市場競爭中能夠保證足夠的競爭優勢。 對消費者來說,過去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所以像味千這種窗明幾凈的快餐連鎖店,當然是就餐的第一選擇。而如今在餐飲行業隨便一家小店都能達到干凈衛生的標準,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做到個性化。 其次,隨著正餐快餐化、小吃化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以前傳統快餐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快捷已經變得蕩然無存,現在別說是快餐企業,即便是做正餐的企業大部分也能保證在30分鐘之內上菜。 最后,就是性價比,在當下的餐飲大環境,像外婆家、綠茶這樣的正餐企業的高性價比已經對傳統的快餐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更何況,味千拉面的人均在40左右,最便宜的一碗面也要29塊錢。 總體上來說,味千拉面這種傳統的快餐模式,此前存在的優勢逐漸消失,甚至將不復存在。 2 商業地產紅利期已過,自身效率卻跟不上 在商業地產在萌芽時期之時,為了要吸引更多的客流,商業地產迫不及待的和一些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合作,不僅有超低的房租優勢,而且一簽可能就是十幾、二十年。 早年,味千拉面同樣也享受了這樣的地產紅利期,好地段+低房租+產品的模式,這就是其先發優勢。 但是,隨著時間遷移,越來越多的優秀餐飲品牌涌現,此時,地產商們已經不需要這些傳統的快餐企業來撐門面了,需要的是能夠給帶來客流的餐飲品牌,而傳統快餐企業不僅不能帶來客流,恰恰是最吃客流的。 對于味千來說,靠品牌就能占據市場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如今的味千就面臨的被動境地時是:續簽,房租已經漲了幾十倍,自身的效率又太低,支付不起高額的房租,如果不簽就只能卷鋪蓋走人。這也是這幾年,味千來面門店數出現負增長的原因。 3 缺乏創新,難以應對激烈的品類競爭 為了大規模開店,味千拉面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在物質不豐沛的年代,消費者還是十分喜愛,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這類吃不出驚喜和新意的餐廳,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轉而投向能夠帶來新意和驚喜的新式餐飲品牌。 資深餐飲人士對此就評價稱:“這些年,無論是從產品、門店環境哪個方面來說,味千都是中規中矩,基本沒有太多的創新,但是在現在的餐飲市場上,面食品類的競爭又非常激烈,甚至每天都在誕生新品牌,而這些新品牌在產品上基本是站在味千的肩膀上,同時還能在此基礎上做出個性化特色。” 4 品牌老化,很難吸引年輕人 味千的目標消費群體主要是18-28歲的年輕人,作為快餐品牌,本身的消費群體比較窄。更何況,在過去的10年間,味千也并沒有針對新生的消費群體做出品牌升級和相應的傳播策略,所以很難吸引年輕人。 “從顧客認知度的角度來說,味千拉面曾經是一線的餐飲品牌,但是現如今,在年輕人的心目中,味千拉面已經跌出了一線。”曾有餐飲人表示。 作為國內老牌的連鎖餐飲企業,味千的衰敗令人不勝唏噓。味千的核心業務的下滑,與其店面設計、產品創新和服務都跟不上新生代的需求,可謂息息相關。所以,味千的這一案例,也說明了在餐飲行業,創新以及主動順應餐飲業發展趨勢的重要性。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新零售007(ID:xinls007)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