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后臺領取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野草新消費編輯|Neo
目前,消費品創業主要集中在餐飲領域,尤其是飲品這塊,而且網紅化似乎在變得不可或缺。除了完全新興的領域,一些曾經被驗證、出現過大公司的傳統消費品領域,也在不斷衍生出新機會。
從細分切入口,品牌化,規模化,到中后端的升級,最后實現盈利。對這一個個落地節點的把控,似乎才隱藏著消費品創業最大的玄機。
如何來理解和把控消費品創業的窗口機遇和不同節點?為什么網紅化和建立消費者共鳴,會變得極其重要?要把品牌做得長久,中后端需要遵循什么樣的價值趨向?
近日我們專訪了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十多年的投資經驗,從投資奈雪的茶、松哥油燜大蝦、獅頭牌鹵味研究所,到最近的三頓半、茶顏悅色等消費品牌,對于品牌投資的新機會、變化,一個偉大消費品牌的養成,他為我們做了深入的解析和判斷。
傳統消費品行業
還有很多顛覆式創新的機會
這兩年,餐飲是一個很熱的賽道,我們投資會把餐和飲區分開來。
餐還是面臨著比較大的經營壓力,因為本質上市場總量沒有增加,第三方平臺的接入,讓餐的整體利潤率降低,提高效率變得更加重要了。
“飲”,我認為還會有3-5年的紅利期。
第一,飲的滲透率還很低,有太多人沒喝,市場遠未被滿足。
第二,這個市場太大了,優質品牌的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包括大部分沒有品牌的飲品,也活得很好。
現在移動互聯網、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讓品牌創業的時間窗口變得更短,你要想做長期能生存的企業,其實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在這種條件下,要找到合適的切入口,除了一些完全新興的領域,我認為,很多機會都在傳統行業里。那些規模營收特別大的傳統公司,理論上都有被創新的機會。但你能不能抓到創新點,并且提供獨特的價值,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對于傳統大公司來講,他們在以前做了很多事情,才有這么好的營收或者利潤,但確實時代在變化,比如人群、產品、技術、供應鏈等等。這些變化如果你跟得上,還能保持地位;跟不上,就會被創新的人取代。
對我們而言,去尋找那些有可能顛覆掉傳統行業里面的創新公司,還是有挺多的機會。比如說冰淇淋,一個很不顯眼的行業,蒙牛和伊利一年在上面能掙很多錢。但他們的東西真的特別好嗎?3、5塊錢的冰淇淋,可能5年、10年都沒有大的變化。
再比如,我們喝的水,現在就剩百歲山、怡寶、農夫山泉等幾個大品牌了,為什么不能由新的品牌來賣?
宏觀地來說,能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渠道鋪的更廣,就有可能突破。為什么微商能革命?本質上微商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線下渠道,如果有辦法降低交易成本,客戶體驗還很好,那為什么不能起量?
另外,走到現在,要創業做成一個大品牌,和資本深度結合,也成為了一個必然的選擇。不拿資本的錢,單獨做品牌的機會很小。因為你不拿,別人拿了就比你牛。
至于具體去找到有這樣潛質的人,我們有幾個標準:
第一,他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認知,讓我們能判斷出,這個事情邏輯上是通的。
第二,在邏輯通的情況下,他有沒有能力保證這個事能做下去,能落地執行好。
第三,落地的時間窗口、資本、競爭格局等個方面的條件,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推動做這件事情做大。
這些維度全部綜合考慮以后,我們才會形成一個大致判斷。同時具備這些能力的創業家,其實還是挺稀缺的。
所以,雖然很多細分品牌領域有機會,但能否出現很有價值的創新企業,與里面的創業者目前是不是足夠厲害,能做這件事情,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偉大消費品牌如何養成
1、網紅化是初創品牌很必要的階段
當品牌創立之后,現在很大的一個爭議是該不該網紅化,大家擔心它大起大落。
我認為消費品牌,今天還是應該由網紅主導。網紅化本質上是你獲得關注和流量的重要手段。你如果不網紅化,別人都不關注,一個新品牌怎么打開市場呢?
我依然覺得網紅是一個褒義詞,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網紅化的能力。當然,它會把消費者的預期拉高很多。
面對這種境況:
第一,說的確實要能夠做到,不能跟消費者預期差別太遠。差的太遠,那就代表沒做好,也不具備投資價值。
第二,你要長期做好,甚至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機會一直活下去。確實有很多網紅品牌是曇花一現的,在這個點上,如果企業家沒有這個金剛鉆,就別攬這個瓷器活。因為點找對了,階段性成功,其實不是那么難的事情,長期成功還是挺難的。
當有了品牌和銷量,后面要重點考慮的是盈利,這也得做很多平衡。
其實,消費品很大一部分,就是做品牌的價值,如果品牌沒有價值,當然就掙不到錢。
如果是長期不掙錢,那關鍵問題是長期不掙錢,到底給你帶來什么價值。有一些品牌確實A不掙錢,但通過B能掙到錢。
所以,我認為關鍵在于,第一提前想清楚,要把品牌做出來,后續才能掙錢。階段性不掙錢是可以的,但要有更長遠和清晰的盈利手段,沒有一家公司能永續不掙錢存活下來。
至于快慢和周期,其實消費品很難掙快錢,因為整個品牌建立有它的規律,我們所認知的很多品牌,都是10年、20年,甚至百年才確立的地位,我不認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可以把這個時間快速變短。
2、找到與消費者鏈接的品牌共鳴點,越來越重要
從餐飲品牌投資案例來講,我們最近投了三頓半和茶顏悅色,可以圍繞它們,來梳理品牌的一些價值和趨勢變化。
為什么投資三頓半?
第一,其實三頓半創始人吳駿做咖啡已經七八年了,對這個事有很深刻的認知。
第二,他找的創新點非常準,并體現在產品本身。本質上,消費品還是要靠產品說話。
第三,他對消費品的理解得很好,很清楚客戶需要什么,給客戶應該表達什么,怎么建立連接。
我想強調的是,其實面對不同消費者,都有一套他們特別能接受的語言體系和溝通方式,每個品牌都在用自己所擅長的方式,來和消費者更好的連接、溝通、傳播,但要做好這塊并不容易。
比如三頓半,核心想表達的是年輕人一種輕松休閑的生活方式,通過我的產品、包裝和所有細節,來跟消費者進行溝通。消費者認同我做這個事表達出來的態度,在精神屬性或者審美屬性產生共鳴,讓我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市場。
像茶顏悅色,核心是抓住了中國風。它認為中國有特別好的傳統文化,現在就像書架上面沾滿了灰的書一樣,其實是一本很好的書。但大家一直沒有去看,我把它拿下來,去掉灰,然后重新包裝,用現在能接受的表達方式,通過茶飲為載體,跟更多的消費者溝通,大家就很認同這個東西。
在對傳統文化的審美上,我認為它不一定有多高,但至少是獨特的。因為每個人看美的東西會不一樣,但它需要相對容易引起消費者共鳴。這種形態,是年輕人愿意跟它發生黏性和溝通的一種表現方式。像是故宮的 IP 最近在年輕人中影響力很大,也在于它的表達方式做的很好。
所以,對于創始人來說,他需要做的是理解到那些消費者潛在的需求點上,并通過產品的方式去召喚和滿足這種需求。
3、在中后端控貨、樹立標準,才會掌握更大的品牌化機會
除了餐飲的產品品牌前端,后端的提升也是我們關注的點。
后端最本質的還是提升效率,降低固定成本。在餐飲行業,要切入一個新的品類,尤其涉及到對上游的把控和理解。
上游因為不規范,中國的農民還沒有那么好的契約精神,或者說商業精神。你真正要把跟農民打交道這個事做好,其實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但做好會是你的壁壘,沒有什么好商量的。因為你本身是一個流通環節,如果在控貨這件事做不好,永遠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很多供給相對充足的品類,其實不一定要自己去做,你花錢采購就可以了,但必須有標準。其次,你要長期跟這些供應商建立信任,讓他們得按你的標準執行。
雖然,現在有很多消費品類的供需不透明,但市場化始終是一個不可逆的方向,有很大的機會,國家在政策、資源上也都會大力扶持。
所以,標準、透明、市場化、可預期,這些東西一定是必然的趨勢。只是說誰先把這個事做好,誰就有更大的紅利。
而且像奈雪的茶這樣快速擴展的餐飲企業,其實現在就要保證它上下游幾個事同時做好,把產品體驗和生產效率加快提升,才能不斷讓消費者認同,擴展更大的規模。
現在我們去美國會發現,到處都有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這和它的經濟發展階段有關。我們幻想一下未來,中國到了一定時候,也都能看到很多新茶飲、咖啡店遍布,它們提供標準化、可復制、體驗好的服務,而且企業會越來越集中,并出現一批百億美金市值的新品牌公司。
當然,也會有一些小店提供差別化的服務。通常不會一家通吃,因為場景太多,它不能消化所有消費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側面依然可以有很多空間。
西貝、海底撈、莆田的“超級符號”是如何打造的?
?奈雪の茶、周黑鴨、小紅書是如何爆紅的?
?不方便面館、太二酸菜魚、遇見小面是如何吸引年輕人的?
定位理論+實戰領軍者”——天圖投資CEO 馮衛東
“超級符號”推行者——華與華合伙人 許永智
“網紅品牌制造機”——亞洲吃面公司創始人 胡傳建(痞子)
與三位大咖及國內頂級餐飲人面對面交流
一站式學透升級定位、品牌營銷,提升品牌競爭力!
更可加入行業高階交流群
超限量名額,今年僅此一次
掃碼搶占名額吧
點擊閱讀原文,搶占名額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