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回復“工具包”免費領取23 個訂貨系統工具表
“編者按:
進入更大的舞臺,意為著重新尋找一輪自我。
作者|何姍
編輯|喬祎
2020年之前美國200家店、全球450家店,這是Shake Shack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但今年美國國內最多開到125家左右,全球也不足300,留給它的時間并不太夠。Shake Shack的全年收入預計在4.46-4.5億美元,這也在華爾街的期許之下。剛過去的第二季度,同店增長率3.7%的成績也被2.6%的客流減量所遮蔽。
今年夏天在上海新天地出現的那塊Shake Shack 圍擋,背后是即將兌現的承諾,也是更多未知的艱難險阻。這個可能會被叫做“昔客堡”的快休閑漢堡傳奇,在上海店的計劃日漸成型的背后,其實正在進行著更為深層次的自我革命,但這條革命之路,注定充滿坎坷。
上海店,可期待的與不可預知的
在上海店的定價方面,我們相信它會介于快餐連鎖和精致漢堡吧之間,如果將香港和上海的市場進行一番對比,Shake Shack的定價區間就比較明了了:
The Butcher’s Club是從香港起家,連鎖進入北京和上海的高端“牛肉”店,以漢堡和牛排為主打,同時還在香港設有私房菜、外燴服務;Beef & Liberty的創始人團隊中,包括了當年將Pizza Express帶進香港和大陸市場的餐飲老兵,以及前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行政主廚,它的風格比The Butcher’s Club更強調都市酒廊的氛圍。位于西式快餐和它們之間的Shake Shack,單塊漢堡的價格大致會在40-50人民幣左右,與兩端的品牌相比,最有危機感的應該會是中等價位漢堡連鎖品牌們(富客,卡樂星,白色城堡)。
▲貿易戰的現實影響也會波及新潮品牌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它在經歷了超長的準備期之后,也不一定能如期開業,因為背后的難關之一,很可能會出現在食材上。
作為自由貿易港的香港,從面包、薯條到牛肉餅,均從美國進口,和Shake Shack美國門店保持一致。曾經美國農業部相信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需求,能夠讓美國牛肉產業在2018年有10%的產量增長和6%的出口量增長,然而由于近期的貿易戰局勢,美國宣布對中國施加500億美元關稅后,中國方面立即回應對美國的大豆、牛肉等施加關稅。對于Shake Shack這樣規模的企業來說,輪不到它加入決策層施壓,和日本市場一樣選擇澳洲牛肉,很可能會是最后的結果,至于土豆和面包的部分,我猜測它也需要去尋找類似的替代方案。
新的廚房,老的路數
美國時間9月18日,Shake Shack在紐約西村的創新廚房全面問世,這個位于地下層的空間,將會承擔廚房設計革新、產品研發的功能,而其中的部分“實驗品”,會直接在地面層的門店里率先推出。門店空間里,除了即將迎來的黑芝麻奶昔和龍蝦漢堡之外,還會將“實驗室”氣質復制到顧客體驗上,比如這里即將會以觸屏點餐為主,只會設置一個收銀員。再往樓上則是Shake Shack新的總部辦公室,它已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
▲全新的實驗廚房+餐廳,堅定了以新品和高價單品提升客單的路線
今年第一季度Shake Shack推出了培根煎雞胸公司三明治,作為已經2周歲的招牌單品炸雞三明治的補充選項;第二季度,Shake Shack首次推出素食漢堡,并且擴展到18家門店中;5月份的新品是燒烤類產品線,包括煙熏車達奶酪這一爆紅產品;第三季度則要迎來辣味脆雞胸三明治的限時回歸。
Shake Shack一貫擅長于靠限時單品、限量新品等做法來推高客單價,增加銷售。智能廚房的設置,意味著產品更新的路徑更加可見,即使他們不會成為全國菜單上的固定產品,也能在研發的每一步出現在媒體報道中,以及更多普通顧客的點單中——要么紅一時,要么能接納大量信息和意見更快地投入推廣,反正都不虧。
從智慧門店中往外走一步
2017年10月,Shake Shack在紐約曼哈頓開了第一家只有觸屏、不收現金的“智慧門店”,創始人Denny Mayer稱其為“游樂場”,然而這家店的測試結果是,消費者并不太買賬,還是有相當數量的人手持現金找收銀員。在觸屏點餐如此普及的今天,這再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體驗流程設計和空間動線設計出了問題。但與此同時,Shake Shack支付給員工的時薪在行業里是數一數二的高,加上近年最低工資的上調,“去人化”在這里比其他品牌更為迫切。現在的這種解決方案只能先是收銀員和觸屏結合的5家分店。
▲去人化的第一步失敗了,在數字化體驗上Shake Shack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一年半之前,Shake Shack上線了自己的手機app,移動端下單的用戶越來越多,他們的平均客單價也比現場點單的更高,今年內,Shake Shack將繼續擴張數字化點單的版圖,增設瀏覽器端下單(手機和PC均適用),以滿足那些不愿下載app用戶的需求。
在2018年頭四個月,Shake Shack和Postmates, DoorDash, Caviar, Grubhub等美國主流外賣平臺接洽,開始進行配送的測試,目前的結果都相當正面,外賣客單價比堂食普遍高15%左右,但是至于什么時候才能全面投入戰斗,還未可知——但和其他快餐品牌相比,Shake Shack在這方面的速度確實比較緩慢。
品牌出名之后,如何讓“肉身”走向更大的市場
Shake Shack目前重要目標,是從一個“東海岸網紅店”或者“紐約時髦漢堡店”的刻板印象中走出來,成為具有全美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大品牌。
首先是要在美國本土走出舒適區,勇敢進入新市場,包括克利夫蘭、大俄亥俄地區、納什維爾、阿拉巴馬、舊金山灣區等。在2018年,Shake Shack的美國本土開店目標是32-35家直營店,將整體門店數增加到122-125家。經過了兩個季度,這個計劃完成10家,今年的開店重任,幾乎都集中在了最后一個季度。
▲要做一個世界性的品牌,Shake Shack需要舍棄什么?它又能得到什么?
其次,是要增加門店的類型。在選址方面,它將門店一分為三,設計了三種類型:城市店,立食店,購物中心和生活方式空間店,來適應不同地區的需求。Shake Shack在今年夏天宣布拿下了紐約拉瓜迪亞機場的店面,這也代表了它對于新場景的探索。以香港和中國大陸為代表的國際特許加盟店,則會是Shake Shack拓展國際市場的核心手段:
日本在2018年已經達到了10家門店,提早兩年完成了5年10家店的計劃,2024年之前還將開設15家;2016年夏天,首爾開出的首店,是他們在韓國25家發展目標的第一步;2018年5月1日,香港店在國際金融中心開業,2027年他們計劃在港澳地區開出14家門店;2018年7月,Shake Shack與菲律賓SSI集團簽署協議,將在2025年前開設15家門店,同時第一家門店將與馬尼拉地鐵合作,在2019年春天開出;接下來就是中國大陸了,2028年之前,Shake Shack會重點發展華東地區,25家店鋪計劃在案。
常常聽人說
外賣開店最重要的不是選址
只要平臺維護好,產品做好就可以了
外賣品牌擺脫了對人流量、“黃金地段”的依賴
不意味著你可以隨便找個便宜的地兒開工
那么做外賣,如何選址呢?
本次公開課,勺布斯帶你攻破選址難題!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