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職業餐飲網(ID:zycy168)
作者:孫佳瑤
“北京人不吃全聚德!”“天津人不吃狗不理!”……不知何時,這些“高齡”餐廳,讓人避之不及,“營收腰斬、落寞退市”成了它們的標簽!
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餐企,它雖然已經“40歲”,卻絲毫沒有“中年油膩”,反而逆勢突圍,疫情期間還在不斷盈利!
(紫光園總裁:劉政)
“外帶+早餐”模式,一天多賣2、3萬
作為北京老字號餐廳,紫光園已有40年的歷史,很多老顧客孩童時期就跟著媽媽來吃,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三代人光顧紫光園。
要說紫光園有什么創新模式,那一定是多年來保持的外帶檔口模式了!別看幾平米的檔口不起眼,但是每天都能給餐廳多帶來2、3的營收!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早期門店小吃檔口的布局,竟成了“紫光園”的戰疫“法寶”。
外賣自己沒流量,堂食始終有天花板,很多餐飲老板都把目光盯在了外帶上,希望能給餐廳增加一點營收,紫光園也不例外!
劉政:“堂食和外賣一直都不錯,但是外帶若沒有發揮最大價值給盈利做貢獻,那就對不起我們月月都交的房租水電了!而集中火力攻下外帶板塊,辟出大概5平米的“獨立外帶窗口”,就是最好的選擇!”
(1)流量大:門店基本都在街邊好位置,社區居民和紫光園黏性又高,不愁沒客人!
(2)拓展客群:不僅是店內用餐的顧客可以外帶,走過路過的人都可以成為外帶客群,在檔口交完錢就走,拓展了客群又無需繁雜的服務!
(3)引流:用餐高峰期外帶檔口可以緩解正餐排隊壓力,減少利潤流失,同時外帶窗口排隊可以為正餐引流!
紫光園的外帶檔口能夠時刻排隊,其實離不開它的清真定位。因為清真小吃本就很有名,所以在選品方面,基本不需要單獨開辟產品,都是原本店里賣的,這給紫光園省了不少事!
(1)選品:早餐、小吃、下酒菜等,家庭餐桌剛需為主!
雖說不需要另外研發產品,但是店里的產品那么多,把什么拎出來單賣也是一門學問,產品拎的不好很容易費力不討好,白白浪費人工和精力!劉政說,外帶檔口選品的話一定要滿足幾點要素:
1、必須是經得起推敲的產品,別因為外帶檔口的產品口味喪失了正餐的顧客。
2、必須是最能聚焦的、最容易復制的,而且是最能代表品牌的。
3、必須是家庭剛需類型,像扒肉條、海鮮這類單價高的大菜就不太合適放在檔口。
結合以上三點,紫光園選擇了清真小吃為主,鹵貨、炸貨為輔的產品搭配!
看到這你可能會比較奇怪,街邊社區餐飲做早餐,賺得回來么?
其實這也是得益于它的外帶檔口,因為普通社區餐飲,做早餐賣豆漿油條包子就只能在早餐時段賣,人效劃不來!但是紫光園的產品和店內產品協同性很高,有了外帶檔口,這些包子、燒餅可以全天賣,不浪費還能增加營收!
(2)動線:內側給店內服務,外側給路人打包
雖說紫光園檔口只有幾平米,但卻將“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在動線設計上,分別有前后兩個口,臨街的外側窗口主要服務來往的路人,后面還有一個內側窗口,和餐廳相連,也能給店內消費的顧客服務!模式有點類似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甜品站檔口,“內外兼修、一舉兩得!”
用“一帶三”模式打造“片區效應”
紫光園的大店套小店模式,經過多年打磨已經成型,每每路過檔口都排著長隊!
慢慢的,劉政發現顧客越來越多,供不應求,員工明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于是紫光園開始進一步外帶的進化,開獨立檔口!
2010年,紫光園開始“一帶三”模式:一家正餐門店周圍1-3公里范圍內,最多可以開3家獨立的十幾平檔口店!
劉政:“像我們這種40年的老店,一開始不太重視品牌,所以功課做得少,但是咱也要與時俱進啊,我們提升品牌效應的打法就是‘羊群效應’!”
紫光園的獨立檔口店選址邏輯非常簡單:在餐廳周圍的3公里內,哪里人多就開在哪里!地鐵口、小區門口、社區、街邊、超市都可以,一個餐廳周圍最多可以開3家,團結湖店的檔口和正餐甚至不足1公里,但是生意卻完全不沖突!
“現在的人都懶,別說一公里,幾步甚至不愿意走,我們店雖然開的密集,但是家家生意都不錯,既然顧客不愿意過來,那我就把檔口開過去唄,正餐+獨立檔口兩條腿走路,徹底咬住周邊3公里!”
紫光園在社區、街邊、超市里都有很好的成績,超市里十幾平米的小檔口,一天最高賣4、5萬!
不管任何模式,如果產品經不起市場的檢驗,一切都是白扯!
其實紫光園競爭者可不少,但是為什么它的十幾平獨立檔口,就能最高一天營收5萬呢?核心就是產品現場制作!
一般同類型的窗口,大多數產品都是成品放在玻璃柜里賣,而紫光園的所有包子、點心、燒餅都是現場制作,完全差異化同行!
紫光園董事長艾興有:我們必須做親民、便民、惠民的企業,永遠為老百姓服務!
所以不僅選址挨著顧客,價格也必須更親民,比如一款甑糕,別人賣18元一斤,紫光園賣12元,而且師傅手工現場制作,目前只有20多家窗口有這個產品,每天就能賣出6000斤!
但是現場制作也有一個問題:人工有誤差,如何保證每一個檔口的口味、品質穩定?
其實,紫光園在北京燕郊也擁有千平的中央廚房,前期工作基本都是在中央廚房完成的,可以保證大小統一、口味穩定,當天早上配送到各個檔口,由師傅完成后半部分的制作,展示給顧客!
對于年夜飯占據全年營收三分之一的社區餐飲來說,疫情實在是太突然了!
但是由于之前沒有做私域流量,沒辦法第一時間自救,劉政其實也有點慌了:“之前沒做不要緊,我現在從我自己的小區入手唄,能賣一點是一點!”
于是他在自己社區的業主群里發出通知:我是紫光園總裁劉政,也是咱們小區的業主,疫情期間大家沒法去外面吃飯,如果大家想吃紫光園的話,我免配送費給大家,感興趣的進群!順手扔了一個二維碼,讓大家掃碼!
沒想到不到2個小時,400多戶人家,有300多戶都加入到他的群里,當天就賣出100多份手撕雞!
看到了甜頭的劉政請朋友寫了一篇宣傳文:“北京城內,凡是在紫光園‘業主群’里訂餐,都不收配送費,而且只要在群里不管老人孩子有任何需要,我們都免費服務,以后來店里吃飯的業主都打折!”
消息發出的第二天,就有60多個北京各區的社區找到劉政,希望紫光園建立群聊!
“我們團隊2600多個員工,疫情期間沒啥事的員工就忙著運營這些社群了,現在也還在不斷拓展和維護當中!”
結語
“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吃老本,那就別不服輸!”
紫光園多年走過來,見證身邊一批批餐企興起,又見證一批批同行的衰敗,時刻自省,時刻改進!
畢竟沒有任何企業能躲過市場的殘酷暴虐,只有“突破、創新、持續給顧客帶來價值”,保持這個紅線一刻不松懈,才能走得更長遠!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