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這樣一位女人。她不靠美貌,不靠才華,只憑借一瓶辣椒醬征服了全中國人的胃。 如今70歲的她身價90多億,其創建的“老干媽”辣醬已經是中國辣椒醬第一品牌,占行業份額15%,20年增長600倍,年銷45億,凈利潤10億級。 她就是陶華碧,靠一瓶辣椒醬書寫商業傳奇的“老干媽”!
“文盲”陶華碧,用了莽莽二十年,從青絲到白發,完成了底層的逆襲。
這位農民出身的“寡婦”,硬是靠著一瓶瓶辣醬賣出了70多億的江山,吊打那些靠著ppt創業的“青年才俊”們。
家庭貧困,丈夫早逝
肩挑維持生計大任
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于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于家庭貧困,她每天只能喝粥吃野菜度日,每年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頓肉。
而讀書什么的,就更是想都不用想了,那時候的貧困家庭女孩子基本都很少受到教育。沒上過一天學,是陶華碧一生的遺憾。
就這樣,在家里幫襯著干活、洗衣做飯,陶華碧漸漸地長大。
20歲那年,她遇見206地質隊的一位會計,兩人相戀結婚。跟丈夫結婚后,他們很快有了一個四口之家。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頂梁柱,來不及悲痛,陶華碧就挑起獨自撫養幼子的重擔。“我不堅強,就沒得飯吃。”陶華碧說道。
但是,堅強并不是一個容易的詞。這注定了,她今后將面對無數的艱辛,且沒有退卻的機會。
早先,陶華碧曾經賣過苦力,舉過八磅錘,背過黃泥巴,背100斤只為賺3角錢。
后來開始晚上做涼粉,每天干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擺攤。
并且,由于交通不便,每次需要采購做涼粉的原材料時,她都要背著背篼跑好遠,然后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買到的原材料步行回家。
這段經歷,讓她落下了肩周炎、關節炎、頸椎病,直至今日,膏藥不斷。
“老干媽”之名由來
開餐廳生活好轉
日子一天天過去,陶華碧賣涼粉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了。于是,她決定開家“飯店”,擴大生意,依然是賣涼粉和冷面。
就這樣,不久后,一家名叫“實惠”的飯店在離家不遠處默默開張了。
飯店簡陋,四處漏風,是陶華碧用廢棄的磚頭、油毛氈、石棉瓦建起來的大棚。那一年,她42歲。
最初,人流量不算很多。為了多招攬生意,陶華碧在改進涼粉口味上做了不少思考。最后,她決定制作一些自己平日喜歡吃的辣椒醬,來給顧客佐餐。
這一改變,漸漸讓她的生意變得興隆。而她也以熱情好客的態度,積累了不少的顧客,其中,學生便成了最常光顧的群體之一。
那時,看到困難的學生來吃飯,她總是加量或者不收錢,學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媽,這個稱呼便被叫開。
誰也未曾想到,老干媽這個名稱,會成為20多年后響徹全國的知名品牌。
發現辣椒醬市場
開始轉型
事實上,她的很多顧客,都是沖著她家的辣椒醬來的。因為她做的辣椒醬好吃,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買一點辣椒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辣椒醬。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麻辣醬賣完后,吃涼粉的客人就走光了。這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意識到,原來客人們是沖著麻辣醬來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陶華碧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
后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于是,陶華碧一番思考下,最終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準備賣起她的辣椒醬。
隨后,她開始初步展露出自己的經商天賦。
為了打開市場,陶華碧便向來往的司機免費贈送自家制作的辣醬,希望借此達到擴散口碑的效果。
果不其然,由于辣椒醬做的獨具風味,加上周邊人口口相傳,“龍洞堡老干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過來購買。
眼看辣椒醬需求如此火熱,在周圍人的鼓勵下,陶華碧再次踏出了人生第二大步——成立了辣椒醬加工廠。并且,辣椒醬的名字就叫“老干媽”。
“老干媽”的瓶貼是由大兒子李貴山設計的,經過21年的苦心經營,瓶貼上那張陶華碧系著白色圍裙的著名肖像慢慢成為全中國最熟悉的面孔。
那一年,她正好50歲。
不怕創業艱辛
終迎來曙光
“整個創業過程,我覺得好累,但是也度過來了,人活在世上就是要累……要活得有意義,把一切時間都搶過來。”
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一窮二白,缺乏資金,沒有生產線,只有幾個工人,儼然一個小作坊。
“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一個早期的員工回憶,因為這個過程濺起的飛沫能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
于是,陶華碧就親自動手,她一手揮著一把菜刀,嘴里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
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紛拿起了菜刀……那段時間,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干,10個手指的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部鈣化了,但是她卻從未叫過一聲苦。
就這樣,陶華碧好不容易搞定了“產品”,但同時,包裝問題又出現了曲折。因為要量產對外售賣,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容器來裝辣醬,最為首選的便是玻璃容器。
于是,陶華碧不得不四處走訪各玻璃包裝廠,卻接連碰壁,原因很簡單:“你廠子產量不夠大。”
直到走訪到當地第二大的玻璃廠時,陶華碧巨的倔強脾氣上來了,她告訴玻璃廠負責人:“哪個娃兒是一生下來就一大個哦,今天你要不給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玻璃廠領導拗不過,勉強簽了一份協議,答應讓陶華碧撿一些瓶子回去用,其余免談。就這樣,玻璃罐的問題暫時解決了。
但是,新的問題又上來了。“產品”有了,“包裝”定了,如何銷售推廣?
陶華碧沒文化,不懂什么是營銷,她就老老實實地挑著幾罐辣醬,走街串巷,去各種食堂、路邊的商店、小攤推銷。
她說:我脾氣不好,
別挑戰我的底線
創業后,隨著她的“老干媽”辣醬漸漸打開市場,各種山寨冒牌貨也想著分一杯羹。
老干爹、老干娘、老太婆……自從有老干媽之后,各種“老干X”開始借勢老干媽的名氣充斥市場,強行“沾親帶故”,實則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對此,陶華碧怒了。
于是,她開始毫不留情地在全國進行打假。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打假,是與湖南老干媽的3年官司。陶華碧不依不饒,從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此案成為2003年中國十大典型維權案例。
2003年5月,陶華碧的老干媽,終于獲得國家商標局的注冊證書,同時湖南老干媽之前在國家商標局獲得的注冊被注銷。
這讓其他競爭者意識到,這個看來溫和的“老干媽”,原來是這么不好惹的,甚至對其如此毫不留情有不少非議。
其實,只要不觸及她底線,這位同行眼中“暴脾氣”的女子,其實非常好相處。
一心為產品
她是值得尊敬的企業家
對于生在紅色年代、崇拜毛澤東的陶華碧來說,愛國愛黨是原則,賺清白錢是底線。
老干媽集團成立以來,每年給地方繳稅上億,從未漏過一分稅。為此,當地政府獎勵了她一塊“貴AA8888”車牌。
但是,如果你以為開勞斯萊斯,就意味著這個白手起家的老太太發家后就開始享受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年輕時吃了太多的苦,陶華碧似乎已經不習慣享受。
陶華碧沒讀過多少書,但國家油制辣椒標準,卻是以“老干媽”的標準作為基礎制定的。
登陸美國市場時,其他同類產品多多少少有些問題,老干媽辣醬卻一次性通過了美國質量檢測機構的認定。
但是,這樣品質過硬的老干媽,卻“堅決不上市”。陶華碧表示:“自己這輩子干好辣椒這一件事就行了,錢來得再快,也不能貪多。”
陶華碧能將產品做到如今的影響力,靠的更多的,是一種想持續做好品質的純粹。
我們如今看到不少創業者,剛剛有了創業idea,可能還沒討論出個具體的可行方案,便開始拉融資,甚至還沒有個像樣的業務或“產品”就開始想著上市圈錢。
相比他們,陶華碧這樣的企業家,或許才是一個社會最需要的。
資料來源:財經人物第一線 整編:Xue
美團創始人王興 |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
雙匯創始人長隆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呷哺創始人賀光啟 |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