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新零售戰役打得火熱,巨頭們的加入不僅沒有讓創業者們退縮,反而讓戰火燒得更旺。 就在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為爭奪便利店市場分別成立了零售通事業部和新通路事業部的時候,有這么一家公司,毫不畏懼巨頭的強勢,一鼓作氣埋頭耕耘,在3年內迅速拿下10萬家小店,實現年賺10億元,成功逆襲,它就是店達商城。
成立四年來,店達深耕長三角市場,已發展成為華東地區領先的快消B2B平臺。店達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2015年08月1日,店達獲得A輪500萬美元融資,順為資本領投,空中網跟投;2015年11月1日,店達商城再次獲得德同資本、合力投資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300萬美金;2017年5月8日,店達商城完成了由五星資本領投,充澄資本、順為資本跟投的8,000萬元B1輪融資。
離開是因為想要改變
這年頭,某某巨頭公司的高管離職創業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兒了,而放著好好的中科院教授不做,辭職創業這事倒是比較少見,芮赟就是這個故事里的主人公。
在別人眼里,中科院副教授毫無疑問十分體面,既不用經受日曬雨淋,又可以拿著穩定的收入,同時受人尊敬,旁人怎么也想不通,芮赟為什么會離開中科院,選擇創業。
店達創始人芮赟
“我家里就是做小店的,”芮赟對采訪記者表示,“傳統零售小店其實是一群非常苦的群體。小時候母親進貨都是去批發市場,交通不像現在這么方便,也沒有微信這類信息化的溝通工具,每次批發進貨都很麻煩,而且江南地區多降雨,碰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去進貨更是一個麻煩事”。
芮赟在中科院的時候一直研究新技術與實體行業的結合方向,力圖通過信息化的工具來促進行業效率的提升。早年的經歷讓芮赟意識到了傳統零售業態的痛點,而中科院的經歷則更加堅定了他要變革這個行業的決心,于是他決定離開,選擇自己創業。
互聯網的發展讓發達城市里的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對于小鎮上的生活并沒有什么影響,經營著小店的人依然靠著傳統的辦法維持店鋪的運轉,這樣實在是太累了,能不能讓小店的經營變得更簡單一些,芮赟覺得這或許就是他要努力的方向。
2014年7月,芮赟在工商局登記注冊,成立了店達,開始了他的創業。
聚焦三五線城市,服務小店店主
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二線城市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三四五線城市未必沒有市場,大多數小店也都生存在小城市里,于是芮赟把目光聚焦到了三到五線城市。
芮赟花了兩年時間,在江蘇的三五線小城里做調研,調研做得越深入芮赟就越興奮,這種感覺就像是發現了寶藏,事實證明芮赟的確是發現了一片藍海。
據統計,夫妻小店主要集中在二到五線城市,全國總共有680萬家,將這些小店連接起來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中國將近10億的人,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市場。
近些年網絡雖然發展了起來,但是網絡的基礎建設并沒有覆蓋到一些小城市,對于這些地方的人來說,網絡更多是帶來娛樂的,和做生意并沒有什么聯系,這就意味著小店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空間。
有了這番調研,店達從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三到五線城市上,將服務對象鎖定為自營小超市、鄉鎮小店等。
解決小店進貨痛點
到底要從哪個方面入手讓小店的發展現狀得到改善呢?芮赟直接從小店的痛點切入,解決他們的進貨問題。
為了解決小店進貨難的問題,芮赟將經銷商、品牌商和小店三者連接起來,在店達商場上線了在線訂貨的功能,產品的品類覆蓋了小店日常所需的80%,店主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通過客戶端輕松地完成補貨,在店里等待配送。
這聽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其實過程十分困難。
創業前期,芮赟親自下地去做推廣,穿著T恤,揣著香煙,跟店主們一個一個去溝通,獲取他們的信任。
最后,店達靠著堅持不串貨,不擾亂市場價格的原則解決了問題。經過前期的努力,店達收獲了超過6萬家小店用戶。
實現小店利益最大化
對于小店的經營者來說,快消商品的利潤本來就低,因此只能通過增加銷售量來獲取盈利,而產品的數量多,但凡在管理環節中出一點小差錯都會導致虧損,鑒于這種現象,芮赟決定為小店爭取更多的利潤。
店達首先做的就是將各個小店相同的需求集合起來,積少成多再統一向供應商采買,以獲得較低的進貨價。
其次,店達從供應鏈入手,參照京東、順豐等巨頭的供應鏈管理制度,改善供應鏈管理,通過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來降低成本。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店加入平臺,店達的規模越發的壯大,店達直接和一些頂級的經銷商以及品牌商合作,以降低流通成本。
店達通過減少在進貨過程中產生的額外成本,實現了小店利益的最大化,而店達的讓利也更多的店主看到了使用店達平臺的好處,店達因此收獲了更多的用戶。
賣貨不是唯一目的
成為一個訂貨平臺并不是店達的最終目的,店達的目的是實現自營小店快消品銷售的數據化。
小店店主在店達平臺上訂貨的信息都會被收集記錄起來,而通過數據的沉淀,店達可以輕易地實現小店快消品數據化、信息化。
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廠商后,廠商可以明確的知道哪些商品的需求量小,哪些更大,以便更好地計劃生產,同時有效地解決庫存積壓的問題。
除此之外,店達平臺還有庫存管理功能、爆款推薦功能等等,讓店主可以擺脫全靠經驗進貨、補貨從而對貨品庫存不清晰的煩惱。
截止至2018年7月,店達已經擁抱了十幾萬家小店,合作的供應商超過600家,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
結語
曾經有人把店達比作是一顆流星,轉瞬即逝,而芮赟的回應是:“我們還很年輕,路還很長,但很光明。我們不會成為流星,所以不要慫,繼續前行。”
創業很難,更難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實現品牌的價值。帶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小店”這個愿望,芮赟扎根長三角地區,一步一個腳印,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小店的發展,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期待未來能夠看到店達在創業的路上繼續發光發熱。
資料來源:品牌觀察報
新辣道創始人李劍 | 湘鄂情創始人孟凱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呷哺的創始人賀光啟 | 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