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3個月賠掉2000萬,5年后卻一舉搞出1200億的食品帝國!


    他三起三落,先在蓖麻油上遭遇慘敗,后又在蛋酥卷上賠了2000多萬。此后26年,卻在一袋小小方便面上找到靈感,一舉做出1200億的食品集團。


    他就是“康師傅”的締造者,頂新集團創始人魏應州。如今,魏應州旗下擁有康師傅、味全、德克士、福滿多、全家便利等20多個品牌,營業額高達5000億,海峽兩岸的員工多達10萬人。



    01

    借款做椰子油,賺到第一個1000萬


    1954年,魏應州出生于臺灣彰化,家里有姊妹7個。曾祖父是福建永定人,早年赴臺經商。1958年,父親子承父業,在村里辦了一家“鼎新”小油坊,主要生產蓖麻油、棕櫚油。



    自打10歲開始,魏應州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成天跟著父親屁股后面榨油。不過,盡管全家辛勞10多年,業務并沒有什么起色,直到1979年父親去世,油坊還是局限在周邊的四、五個村里。


    等到魏應州25歲接管鼎新時,賬上只剩下250萬資產以及300多萬的債務。最慘的時候,工人半個月工資都發不出來,門口天天有銀行催債,威脅要查封工廠。



    于是魏應州決定該做件大事了,那就是做椰子油。他找他的四叔又借了200萬,一口氣收購下彰化的1萬多棵椰子樹。事實上,椰子油常溫下可以長期保存,而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健康又營養”,效果特別好,受到大眾的喜愛。


    正是靠著椰子油,魏應州不僅還清了300萬債務,賬上還存下200多萬。此后8年間,魏應州又將觸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產品,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02

    創辦工廠,投廣告,賠了2000多萬


    由于臺灣市場規模有限,魏應州后將眼光瞄準了更為廣闊的大陸市場。1988年春節過后,他帶著4000萬元人民幣,來到北京。


    還是熟悉的行業,還是熟悉的套路。短短4個月,魏應州就在燕郊辦了一家鼎新油脂廠,并把出廠價格定在每瓶5.5元。不過,魏應州顯然沒有意識到內地消費者更喜歡平價產品,“圖的就是物美價廉”。



    此時的魏應州興致正濃,他一口氣在濟南、秦皇島和內蒙古通遼辦了3家工廠,先后推出“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4款產品,還在央視扔下500萬廣告費。


    不過,很快魏應州就遭遇現實打臉。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錢沒賺到,還賠了2000多萬。幾個弟弟打起了退堂鼓,唯獨魏應州不服輸,“就此回到臺灣,沒有面子!”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魏應州已經沒有太多選擇。



    果然,半年后,魏應州就撐不下去了,他不得不關閉了通遼的最后一個工廠,最后淪落到連買臥鋪的錢都舍不得花,只好坐綠皮車返回北京。

    03

    成立頂益食品公司,注資5000萬


    在返回北京的路途中,需要經歷18個小時的車程,饑腸轆轆之下,魏應州想到了自己包里的6碗臺灣泡面。


    當時,泡面在大陸還是個稀罕貨。熱氣騰騰,有西紅柿,又有雞蛋,立刻引來同車旅客的圍觀。“面是從哪買的?”“從臺灣帶來的!”



    旅客大失所望,魏應州卻眼前一亮,“大陸沒有碗裝泡面,正是翻身的機會!”的確,當時國內的方便面很便宜,5毛錢一包,“但開水泡不熟”。進口的方便面好吃,卻要5、6塊一包,“大眾消費不起”。


    物美與價廉能否兼得?魏應州的腦海里立馬浮現出一款開水沖泡方便、定價便宜的方便面。“名字就叫康師傅!”因為他來北京后,注意到大家見了面都互稱師傅,“很親切,還包含健康的意思。”



    思路有了,但是缺錢,拿啥投產?關鍵時刻,父親的老戰友送來5000萬投資,“憑你的吃苦勁頭,這錢肯定虧不了!”


    于是,1991年底,魏應州成立頂益食品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

    04

    康師傅打響第一炮,月售10萬包


    公司成立后,魏應州馬上開始了連軸轉,“買設備、調試機器,車間中試”。他每天早上6點到車間,緊盯生產線調試,晚上12點還在研究市場調研。那段時間,全公司24小時都處在“戰斗”狀態。


    彼時,方便面市場上三足鼎立,“統一”主打骨湯營養,“錦豐”迎合華南地區的清淡口味,“斯美特”則主攻小麥原料。



    康師傅的特色是呢?魏應州到東北、內蒙古等5個地方兜了圈,立馬有了思路,“北方人口味偏重,就做紅燒牛肉面。”


    一年后的1992年7月18日,第一碗紅燒牛肉面在天津工廠下線。和市場上的其他方便面不同,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多了一個牛肉醬料包,還配有紙制碗和塑料叉子,而且,魏應州直接喊出1.98元的超低價,“比對手便宜15%。”



    當年8月21日,他在天津酒店召開200多家經銷商參加的訂貨大會,并現場支起10口大鍋,旁邊堆著100多箱方便面。


    隨著200多碗康師傅進了經銷商的肚子,現場也搞定5000多份訂單。此后,康師傅一炮打響,當月售出10萬包。

    05

    康師傅在香港上市,募集到15億港元


    當時的康師傅火到什么程度呢?


    1993年初,廈門一位經銷商為了買康師傅,專程飛到天津住了一個月,每天上午9點準時到工廠下訂單,“只要能拿到康師傅的提貨單,走出大門加價30%,立馬就能出手。”



    銷量一上去,生產壓力就大了去了。而當時天津工廠的一條生產線一個月只能生產15萬包泡面,供應天津和附近市場都不夠。不少股東建議先鞏固天津周邊市場,等資金回收后再向全國擴張。


    可魏應州不這么想,他一拍桌子,“必須快馬加鞭,火速占領全國市場!”此后的1994年,頂新集團在天津的制面一廠、二廠、調理廠相繼建成投產,30多條生產線一齊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生產,日產量很快突破500萬包。數據顯示,1994年康師傅賣出去2億包。


    1995年,魏應州全面鋪開廣告宣傳,他掏出1個多億的廣告費,在央視每半小時播放一次。伴隨“香噴噴,好吃看得見”,康師傅開始飛進千家萬戶。



    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等20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上,鋪天蓋地都是康師傅廣告,就連大學食堂的餐桌上都貼著康師傅的插畫。一時間,1000多所高校大學生人手一碗泡面,“康師傅”更成了大學生口中方便美食的代名詞。


    為了更好地解決產能的瓶頸,一年后的1996年,魏應州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沈陽等地方建立了7個生產基地。很快,康師傅日產量突破2500萬包,康師傅的年銷售量也超過60億包,市場占有率達到40%,康師傅遂成了方便面市場上的龍頭老大。


    1996年2月5日,魏應州帶領康師傅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募集到15億港元。

    06

    并購味全公司,康師傅出現財務危機


    錢一多,頭腦就膨脹。此后,魏應州也陷入盲目多元化經營的泥潭中。當年6月,他在天津設廠,生產糕餅產品。9月,又在杭州生產康師傅飲料。



    光是擴大內部還嫌不過癮,魏應州又大舉對外搞收購。當年10月,出資5個億收購德克士,隔年投資8000萬,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一年時間不到,康師傅已經在廣州、深圳等地就開出15家樂購超市。


    1998年4月,魏應州更是以每股18塊的價格并購臺灣第2大食品集團——味全公司。要知道,味全可是臺灣首屈一指的綜合食品企業,“經營范圍還涉及超市和專業物流運輸系統。”



    沒有想到,吞下味全等于吞下顆毒丸。當年,味全因為經營不善,股價一路狂跌,最低跌至每股1塊1。為托住股價,魏應州不得不動用了康師傅的資金,由此導致康師傅出現財務危機,“現金流嚴重吃緊,資金周轉入不敷出。”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由于疏于管理,康師傅銷量急劇下降,從18個億直線跌落到10個億,銳減40%。

    07

    祭出三板斧,拯救康師傅


    魏應州決定去找老對手“統一”,想和對方談合作,怎料對方獅子大開口,“必須收購康師傅全部股份”。


    是可忍孰不可忍,“怎么對得起一路打拼過來的員工!”魏應州斷然拒絕。危急關頭,他祭出三板斧,“必須拯救康師傅”。



    首先,尋求外援,擴大合伙人隊伍;


    魏應州跑了北京、上海等30多家銀行,卻處處碰壁。就在絕望之時,三洋食品的創辦人井田毅主動找上門來。


    原來,三洋食品是日本最大的速食面生產廠商,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此后3年卻遲遲生產不出符合大眾口味的產品,“借力康師傅,進入內地市場是最好的選擇。”


    1998年7月,日本三洋食品最終以10億資金,收購了康師傅33%的股權,當然,魏應州依然享有大股東的決策經營權。


    第二,產品上發力,推出地方特色;


    資金問題一解決,魏應州就開始在產品與市場端發力,“改變包裝方式、加大營銷力度、開發更多渠道”,然而效果都不太好。



    此后,魏應州潛心研究內地8大菜系,在1999年春天,區域性品牌推出,“成都做香辣味,重慶做麻辣味,東北做酸菜味。”年底,新口味方便面在全國爆紅,康師傅銷量上升到30億。


    最后是通過空地模式,實現全方位推廣;


    2000年,魏應州采用“空軍轟炸+陸軍登陸”的空對接模式,“先采取明星的代言廣告高頻率轟炸,然后迅速鋪貨,覆蓋大中小城市銷售網絡。”


    他一口氣拿出2億的預算,一網打盡海峽兩岸的大牌明星,包括汪涵、蘇有朋、鄭元暢、陳喬恩、任賢齊、張惠妹等人氣偶像,結果康師傅立刻收獲5000多萬青少年粉絲。



    地面上,魏應州一改從前只接觸大經銷商的習慣,讓一線銷售人員和30萬家小賣店聯系,“一天必須接觸10個小賣部,及時反映渠道的需求。”


    結果到了2001年,康師傅重回巔峰,年銷量一舉突破60億大關。

    08

    結語


    10年后,康師傅形成方便面、糕點、飲料三大支柱性產品,系列產品不僅暢銷中國內地,還出口至美國、加拿大、新加坡、西歐及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



    如今,魏應州旗下擁有康師傅、味全、德克士、福滿多、全家便利等20多個品牌,營業額高達5000億,海峽兩岸的員工多達10萬人,康師傅市值一度高達1200億人民幣。


    “康師傅一年賣出100億包泡面,排起來可以繞地球37圈。”這就是魏應州奮斗30年的成果。


    往期品牌回顧
     

    新辣道創始人李劍 | 湘鄂情創始人孟凱

    阿興記創始人劉英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王品創始人戴勝益 | 涪陵榨菜董事長周斌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94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3日 11:44
    下一篇 2019年1月3日 15: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