煳辣牛仔粒
主料:安格斯牛肉250克。
輔料:杏仁80克。
調料:干辣椒節15克、花椒10克、黑胡椒碎1克、全蛋糊60克、姜粒、蒜粒各15克、牛肉汁20克、鹽2克、辣鮮露6克、海米粉6克、生粉8克、香油1克、花椒油4克、煳辣油30克、色拉油600克(耗30克)。
制作:
1、把牛肉切成粒,納盆先加鹽、生粉、黑胡椒碎和牛肉汁拌勻,再加入全蛋糊拌勻腌漬20分鐘;
2、凈鍋上火,入油燒至四成熱時,下入牛肉粒過油至剛斷生,倒出來瀝油;
3、鍋里放煳辣油燒熱,先下干辣椒節、花椒、姜粒、蒜粒炒香,再倒入牛肉粒,翻炒的過程中,加黑胡椒碎和少許的海米粉,再烹入辣鮮露炒至汁干出香時,撒入杏仁并淋香油和花椒油,翻勻便起鍋裝盤即可。
提示:
1、腌味時加入黑胡椒碎,能讓其粘在牛肉粒的表面,這樣做成菜吃起來黑胡椒味才濃。
2、煳辣油的制作很重要,很多廚師做不好煳辣味的菜肴就是沒有使用好煳辣油,并且辣椒、花椒用得很多不僅影響菜肴美觀且成本很高。
燒椒乳鴿
原料:小乳鴿1只,二金條青椒100克,鴿子皮蛋2個。
調料:
A料(味精、老陳醋、生蒜泥、鮮露各5克,雞粉、芝麻油各3克),白鹵水1千克。
制作:
1、二金條青椒用竹簽子串起來,放在炭火上烤至表皮焦糊,去掉外皮,斬成蓉。
2、皮蛋切碎,加入燒椒蓉和A料混合均勻,制成燒椒醬。
3、乳鴿宰殺制凈,焯水后放入白鹵水中,大火燒開,改小火鹵至肉質成熟,關火浸泡至鹵水變涼,撈出將其切成條,加入調好的燒椒醬拌勻,擺放在盤中即可。
宮保核桃雞丁
主料:雞腿
輔料:干辣椒節、花椒和蔥彈子、油酥核桃仁
調料:姜蔥汁、鹽、雞蛋清、生粉、白糖、醋、鮮檸檬汁
做法:
1、將雞腿肉切成丁納碗,加姜蔥汁、鹽、雞蛋清和生粉碼味上漿。
2、凈鍋里放油燒至四成熱時,下雞肉丁滑油并倒出來瀝油。
3、鍋留底油,下干辣椒節、花椒和蔥彈子炒香,在倒入雞肉丁和油酥核桃仁后,烹入用鹽、白糖、醋、鮮檸檬汁和濕生粉調勻的酸甜味汁,炒勻勾芡后起鍋,盛入用油炸粉絲做的雀巢內成菜。
發絲脆骨
主料:雞胸骨350克。
配料:泡蘿卜皮200克,本地小香菜100克,紅椒20克。
調料:精鹽10克,味精5克,港順辣鮮露10克,香麻油5克。
制作方法:
1.將雞胸骨洗凈切成細絲,泡蘿卜皮、紅椒切成細絲,香菜洗凈取香菜桿待用。
2.將脆骨細絲放入六成高溫油鍋中劃油,將泡蘿卜皮絲洗凈入鍋煸干水分待用。
3.鍋中放少許油,分別放入紅椒絲、雞脆骨絲、泡蘿卜皮絲煸炒,再分別加入精鹽、辣鮮露、味精調味。
4.放入香菜桿翻炒,淋入香麻油,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脆骨細如發絲,口味爽脆非凡。
四川口水雞
口水雞是熱菜冷做絕妙方法,有著“名馳巴蜀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州”的美譽,在餐桌上不僅可以開胃解膩,更有著視覺享受。
食材:三黃雞 半只 花椒 適量 干辣椒粉 適量 蔥姜蒜 適量 香菜 1顆
調料:六月鮮特級醬油 30ml,味達美臻品蠔油 5克,香醋 適量,白糖 適量,香油 適量
做法:
1:雞洗凈放入冷水鍋中,加姜片蔥段,十粒花椒,大火燒開后轉小火再煮五分鐘;
2:關火,蓋蓋子燜15分鐘燜熟,撈出放入冰水中,涼透后切塊碼入盤中;
3:鍋中放油,放入花椒,小火爆香后撈出花椒,續燒熱剩余的油,冒煙的時候關火,將油倒入辣椒粉中迅速攪拌,再加入香油、白糖、香醋、蠔油、香菜末攪拌均勻形成醬汁;
4:把醬汁均勻地淋到碼好的雞上,撒白芝麻即可。
TIPS:
1、煮雞的時間不宜過長,用筷子戳一下雞最厚的部位,無血水流出即可。
2、肉吃起來是否有彈性取決于雞的大小,一般選用2斤左右的三黃雞為好。
3、為了口感更好,也可以選用雞大腿或琵琶腿來做。
麻辣牛肉
串串香起源于四川重慶到萬州的巫山一帶,最初的雛形是:石塊搭炤、瓦罐作鍋、就地取材,加入海椒、花椒熬煮燙食,吃后妙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一時在江岸盛行,后來傳入成都,在由成都擴散至全國。
串串香能成為好吃嘴們追捧的原因,除了麻辣可口、價格實惠,更重要的是菜品豐富,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黃臘丁、貢菜、海白菜、魔芋、黃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皆可串簽入鍋。
那么問題來了,串串香的菜品中誰才是耀眼明星,位居菜品榜首呢?相信你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麻辣牛肉,麻辣牛肉是食客們必點之菜,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麻辣牛油的制作工藝,帶你走進串串的制作流程。
原料:牛肉、辣椒面、辣椒油
1.配料:牛腿肉3斤、牛肉腌粉150克、腌肉辣椒面15-20克、腌肉辣椒紅油150克、雞蛋3個、適量泡椒、適量香菜。
牛肉腌粉
2.腌制方法:3斤牛腿肉洗凈切片,放入蛋清并攪拌均勻;依次加入牛肉腌粉150克、腌肉辣椒面15-20克、腌肉辣椒紅油150克,用力攪拌讓牛肉與腌料充分融合,待腌制1-2小時口味更佳。
3.串簽:可根據自己口味制作泡椒牛肉或香菜牛肉。
將腌制好的牛肉片卷上泡椒(或香菜),串到竹簽上面,不要串的過長,頂端10CM左右即可。
4.下鍋:鍋中放入串串香底料+調味粉+高湯大伙煮沸后,再轉小火熬制5分鐘后即可燙菜。將備好的牛肉串放入鍋中煮2-3分鐘撈出(備注:牛肉串不宜久煮,否則失去口感),根據個人口味準備干碟或油碟(個人偏好經典的油碟配方:芝麻油+蒜泥+香菜)。
串串香配料
宮保腸丁
做法:
1、把鹵肥腸切成大丁,入油鍋稍炸后,倒出來瀝油;另把黃瓜切成小塊,撒少許的鹽稍漤幾分鐘。
2、凈鍋上火放油,先下姜片、蒜片、干辣椒節和花椒爆香,再倒入肥腸丁、黃瓜丁和紅椒節,稍炒幾下便烹入用鹽、糖、醋、味精、鮮湯和適量生粉對成的宮保汁炒勻便可裝盤。
辣炒牛尾
原料:
牛尾1斤1兩,樹椒段,蒜沫,香菜段
制作:
1、將牛骨浸泡12小時;
2、取出用清水煮熟;
3、放入底油,將樹椒段,蒜沫,香菜段爆香 加入東古醬油,老抽,耗油,味精,白糖。 翻炒勾芡, 最后加入自制香辣紅油淋在炒骨上即可。
香辣牛尾煲
原料:
山藥、牛尾各300克。
調料:
A料(泡子彈頭辣椒、青花椒、老姜粒各20克),B料(辣鮮露10克,鹽2克,味精5克,白糖0.5克),高湯、色拉油各100克。
制作:
1、山藥去皮改滾刀塊,入鍋煮至剛熟;
2、牛尾用辣鹵水鹵好,改刀成節;
3、凈鍋入油,放A料爆香,注入高湯燒開,下入牛尾、山藥、B料燒至入味裝盤既成。
花椒乳鴿
材料:
原料:乳鴿1只,鮮青花椒35克。
調料:
鹽10克,味精5克,蔥、姜各10克,料酒20克,青花椒鹵水6000克。
制作方法:
1、乳鴿宰殺去掉毛,從屁股處掏出內臟,清洗干凈,控干血水后,用鹽、味精、蔥、姜、料酒、青花椒搓抹鴿身,然后將這些料一同塞入鴿腹中,用別鴨針別上,腌漬一夜。
2、取青花椒鹵水燒開,放入腌漬好的乳鴿開鍋后小火煮15分鐘,然后關火加蓋燜30分鐘至入味,點菜時撈出改刀。
青花椒鹵水配方及制作:
鍋入油400克,放入蔥、姜各200克及1000克青花椒、一個普通的燉雞香料包炒香,烹白酒100克,倒入10斤清湯及150克鹽燒15分鐘即成。
青花椒鹵水每批鹵完20只乳鴿后,需要重新燒開,撇掉表面浮沫后,重新添入1斤鮮青花椒后使用。
特色:
鮮青花椒味道清香,麻度并不大,只是輕輕刺激了一下舌尖,就像吃了顆麻嘴的薄荷糖,全身清涼,不少食客正是因為這種清麻感覺而愛上了這道菜。
好味鮮椒牛仔粒
原料:安格斯牛柳300克、鮮花椒100克、白芝麻10克。
調料:譽品味粉5克、花椒油1克、辣椒油2克、蠔油3克、陳醋0.5毫升、白糖1克、米醋2毫升、番茄醬3克、馬薩拉1克。
做法:
1、牛柳切粒。
2、用2克譽品味粉、生抽1錢、生油2兩腌制牛柳約1小時。
3、把腌制好的牛柳用不粘鍋煎至金黃色倒出備用。
4、燒鍋下油把鮮花椒炒香后倒入煎好的牛仔粒。
5、加入剩余的調料炒勻即可。
川味秘制缽缽雞
缽缽雞是四川成都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屬于川菜系。
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
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缽缽雞一聽其名,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殊加工后用簽串制,晾冷浸于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關于缽缽雞的香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調料———藤椒油的運用。藤椒油幾乎就是為烹調缽缽雞而天生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制作流程:
制作流程
1、處理香料
把桂皮掰碎,梔子拍破,草果和香果拍破并除去籽,排草切成節,均待用。
2、炒制紅湯
鍋里放熟菜油燒熱,下郫縣豆瓣炒出色以后,放入八角、桂皮、梔子、山柰、草果、香果、白蔻、老蔻等,等到炒出香味,再下姜片、蔥節和蒜瓣炒香,待摻入雞湯燒沸后,放入排草節并改小火熬約15分鐘,至香味溢出時,離火晾涼,打去料渣便得到紅湯。
3、制作麻辣味汁
把過濾出來的紅湯裝入大盆里晾冷,調入鹽、味精、雞精、白糖和花椒面,淋入藤椒油和香油,舀入紅油辣椒,撒上熟芝麻,即得麻辣味汁。
4、浸泡成菜
把調好的麻辣味汁倒入土缽里,放入煮熟并且已經穿成串的雞肉、雞爪、火腿腸及各種素菜,浸泡入味便可食用。
工藝關鍵:
1、香料可以打成粗顆粒,然后淋些白酒上去浸濕潤,這樣香味會滲出得更快。在炒香料時,要用小火以避免炒焦煳;在熬紅湯味汁時,也是用小火,保持湯汁微沸即可。紅味缽缽雞所用的香料不宜多,以熬出來后能聞到淡淡的香味就行,切不可把紅湯味汁熬成香味濃郁的鹵水味道,因為那樣會掩蓋所泡原料的本香味。
2、在熬制紅湯味汁時所用雞湯,雖然都是用煮雞后剩下的湯,但這種雞湯的鮮味和香味還是比較淡薄,因為煮仔公雞的時間比較短,等煮至雞肉剛熟撈出來,所剩雞湯的鮮香味肯定不濃厚。
因此,我們可以在放仔公雞入鍋的同時把老母雞(熬雞湯專用,不剔取雞肉)、雞骨架和豬棒骨加進去一起熬煮,等到把仔公雞肉煮熟撈出來后,再小火繼續加熱至雞湯的香味濃郁,這樣得到濃雞湯才可用。
3、在調紅味缽缽雞的麻辣味汁時,麻味除了用花椒面外,還要加些藤椒油,這樣才能有效地壓住葷料所帶異味。用于缽缽雞的紅油辣椒,一般都煉得比較老,那是把曬干的朝天椒和二荊條辣椒一起下鍋炕香后,舂成較粗的辣椒面納盆,待一邊沖入較高油溫的菜油(一般為六成熱)一邊用勺去攪拌均勻后,即成。現在有些中餐館,在借用缽缽雞的形式創新菜品時,已經把雞湯換成了用西芹、洋蔥、香菜、胡蘿卜、蔥頭等熬制的蔬菜汁,這就給成菜添了蔬菜的清香味。
4、缽缽雞的味汁一般僅限當天使用,不過當天浸泡的原料多了,還要往味汁里邊不時地添加冷雞湯和調味料。由于缽缽雞的味汁里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在夏季氣溫高的情況下,應當注意去防止味汁變質。一般經營缽缽雞的店家,都是把原料浸泡在味汁里并放冰箱冷藏室內保存,等有客人來時,才取出來供食客挑選。而在夏季時,還要往味汁里放食用冰塊降溫,或是把味汁放急凍室內快速降溫。
原料:
主料:公雞500克
輔料:芝麻20克
調料:姜50克,大蔥100克,料酒10克,胡椒粉3克,鹽5克,醬油8克,味精5克,雞精5克,辣椒油150克,花椒粉10克,香油10克,白砂糖3克
制作工藝
1.土雞宰殺清洗干凈;
2.老姜洗凈,用刀拍破;
3. 大蔥洗凈,蔥青葉挽成結,蔥白切成馬耳朵形;
4. 鍋置中火上,燒水至沸,放入土雞、老姜、大蔥結、料酒、胡椒粉,燒開至沸,用勺撇凈浮沫;
5. 用小火,慢慢煮至九成熟,端離火口,原湯泡至熟透,撈出晾冷瀝干水分,斬成厚約0.5厘米的塊;
6. 另取拌盆一個,將精鹽、醬油、白糖、味精、雞精、雞湯放入攪散溶化,倒入雞塊,加馬耳朵蔥,花椒面、辣椒油、香油,拌和均勻,盛入鮑盤中,撒上熟芝麻即成。
特點:色澤紅亮,雞肉細嫩,麻辣化渣,香味醇厚,適宜佐餐下酒。
編輯丨職業餐飲網 彭景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