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一條新聞火遍了各大自媒體平臺——《這家火燒店夠排場了:潘石屹當外賣員,兒媳婦當老板》。
當時火爆的餐飲品牌就是冀先生。這個望京SOHO的京城首家格調高橋火燒餐廳 “冀先生”,雖然高調開店,但是最后還是免不了虧損的下場,月虧甚至可以達到14萬。
最后花了不到2萬元扭虧為盈,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七步法,扭虧為盈
第一步:環境分析——不適合早晚餐,只適合午餐
“冀先生”所在門店位置為望京SOHO地下一層,觀察一下整個環境里,餐飲品牌、品類的布局是這樣的:
這個門店周圍除了日式料理,還有很多自助餐飲、休閑餐飲等,餐飲覆蓋量大。
在地下一層的餐廳,周邊商戶定位以個體戶為主,人均15–20元,其中冀先生的門店位置居中,所以不適合做早餐。
周圍的主要消費群體是上班族,午餐消費占比高。外賣占比也大。
所以冀先生從這幾點分析,決定從午餐的菜品迭代入手。
第二步:界定品類——做面
在決定改造午餐的菜品時,他們首先想到,什么是外賣沒有解決的痛點? 他們想到,外賣粥里很少有面條。
接著,用品類樹將這個門店附近所有的品類進行細分,找出這些品類里存活時間在一年半以上的,能做到盈虧平衡的,挑出這部分品類再進行細分,最終發現和之前的想法是一樣的:面和米線,這兩個品類活得是最好的。
所以如果只做面和米線應該做哪個品類?
再看看附近這20%存活品類的底層邏輯:
一種是自助式受歡迎,
另一種就是大家喜歡面和米線。
在選址上看附近的門店,米線店已經有很多家了,所以冀先生改造品類,就選擇做面。
再對望京SOHO整個做面的品類進行細分,看看作為面類,還有什么沒有被顧客發現的痛點?
第三步:找品類痛點——自助+面
以周邊一家重慶小面的店為例,首先它很辣,其次沒有菜。
所以就把周邊大家喜歡的自助模式和面類做了結合,因為到目前發現,沒有人做過自助手搟面這個品類。于是,冀先生就決定做“一種18元錢的自助手搟面”。
找到一個品類最大痛點時,也是找到了機會點。
第四步:找差異點:最大碗
很明顯,從圖例看出,冀先生將它的差異點設定為:碗很大。
第五步:找傳播點:通過大眾點評提取關鍵詞
當冀先生確定了差異點是碗大,也進行了相應的傳播。
運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從大眾點評上的評論就能看到,提取一些關鍵詞:“天天爆滿自助面條”、“自助澆頭”、“宇宙無敵大海碗”、“冷冷清清到18元自助人山人海”、“碗大”、“自助隨便吃”……
所以最終確定產品價值主張是:自助手搟面18元管飽,關鍵詞宣傳的點:宇宙超級大海碗、自助隨便吃。
第六步:標準化配置
表面看,這個品類是改造了3天,其實提前調研了一個月,市場環境分析就花了7天,尤其找市場差異點和產品價值主張的時候,用了80%的時間,而產品設計研發的時候用的時間是最長的,幾乎用了20天。
找到傳播點后,就開始進一步地讓產品品質如一,達到標準化。
客戶隱性的特點是吃了面后有飽腹感,為了解決其它商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痛點,曾請了味千等很多面類的產品經理來把脈,詳細探討面條的粗細、薄透度,就是為了大家吃這個面不再像其他面一樣感到饑餓,在面的配比上又加入了純天然的淀粉,通過一個非常好的配比,讓客戶在口感上有不錯的體驗。
第七步:營運自迭代
除了產品外,這家店在營運、營銷上也用了不少技巧,包括一些小的引流的產品。
比如有一天正值北京的霧霾天,早上開餐是十一點多,而在九點的時候,因為天氣情況,冀先生這個店突然決定要和客戶產生互動,考慮到霧霾天的時效性,還得讓顧客感動,于是推出一款飲品——清霾飲。
這個產品和小活動,不僅做起來簡單,還讓顧客覺得很需要,但如何制定它的傳播點?
其實就是花了一點錢買了小海報,然后把做的清霾飲放在旁邊。
做這件事的目的,除了能和顧客產生交互,也能讓他們發朋友圈,形成自發傳播。
所以這個活動考慮到要取悅的是女性用戶,就是吸引她們發朋友圈,所以考慮設計了一個好玩的 “美女1塊,老板特批,帥哥2元,老板娘特批” 這樣好玩的話術。
總結當天活動的效果,賣了300份面,清霾飲這個飲品也賣了300份,最終達到了傳播和營銷的目的。
除了做活動,讓門店保持持續競爭力,還有品牌升級迭代等。
小結
結合以上七點,我們發現,在發現店面虧損的時候,要及時通過周邊的市場調研等方式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優化止損。
內容:餐飲公會
推薦閱讀:
●2018年餐飲業的機會在哪兒?
●這家0裝修、水泥墻的串串店是如何做到日流水高達4萬的?
●女學霸辭職賣包子,僅20個位、70塊錢一個還被瘋搶,憑什么?
●創業6年,從89家店到只剩2家,我到底做錯了什么?
●他從這款爆品中賺到了一個億,你還在等什么
●2018餐飲供應鏈的4個趨勢,看準你就贏了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今日新餐飲”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