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頓飯點了6萬!海底撈獨立外賣背后到底有多大“錢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轉載已獲得授權。


     

     

    繼拆分出供應鏈、培訓等版塊后,海底撈又拆分出了它的外賣版塊。而且不用第三方配送,完全自己做。


    這背后到底是什么邏輯?  獨立外賣是個誰都能干的好生意嗎?


    1


    海底撈切入高端外賣市場

     

    在家里或者辦公室吃海底撈是一種什么感覺?體驗過的內參小伙伴們說,那感覺是,爽呆了。


     

    除了沒有圍裙,門店里能吃到的東西都可以有,不僅贈送小菜和水果,甚至還有貼心的除味劑。

     

    吃完算算賬,9個人吃了680元的菜品,加上服務費68元(菜品的10%)、配送費73元(12元/公里x6.1公里),一共花費是821元,和門店的價格差不多。



    據了解,海底撈外送的訂單均價大概是450元,配送范圍最遠可達20公里。超值服務背后,會收取餐費10%的服務費。

     

    顯而易見,海底撈外送并不是致力于解決白領們的日常午餐需求。

     

    “我們的定位是將海底撈門店的服務延伸到眾多場景中,譬如家庭聚餐、公司年會等”海底撈外送的有關人士告訴內參君。

     

    來看看,最近一次的海底撈外送是為京東500多名員工提供的包席服務,整體費用據說有六七萬。海底撈外送為此出動了40多人進行服務,菜品都是冷藏車運輸過去的。這陣仗……


     京東老員工授勛儀式選擇海底撈外送作為家宴


    據了解,海底撈外送還接過800人、1000人的包席,最多的是一家房地產公司1600人的火鍋包席服務。

     

    不難發現,海底撈外送的客單價、配送距離以及服務質量,與搶奪普通外賣市場的餐企都有很大差異可以說,海底撈外送的定位是高端外賣市場,包席是其特色。

     

    海底撈外送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海底撈外送月峰值訂單量為3-4萬單,按單價450元計算,一年的營收約2億。


    2


    自建外賣系統,連配送小哥都是自己人

      

    外賣近兩年是個香餑餑,連鎖快餐巨頭都在紛紛加碼。而且,巨頭們不僅和第三方平臺合作,還自建外賣體系甚至打出獨立品牌。

     

    百勝中國上個月收購了到家美食會(Daojia.com.cn)的控股股權;4月,整合“麥樂送”及手機下單餐廳取餐服務的麥當勞APP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城市上線;德克士也在去年成立了外送事業部……


     

    和很多巨頭的選擇一樣,海底撈也要自己干。

     

    據內參君了解,海底撈從2010年就開始做外賣,但到2016年10月,海底撈才開始把外賣完全獨立于門店運營,而且配送員都是自己人。

     

    “以前和順豐、達達合作過,但自己人的服務意識更強。”海底撈外送的相關人士告訴內參君,外賣獨立運營以后,加上后勤,整個外賣系統有500多人,員工都是獨立編制。



    目前,海底撈在全國有93家外送店,其中有十多家是獨立的配送站,剩下的則依附于門店。不過,海底撈的目標是最終實現配送站全部獨立。

     

    目前海底撈外送的訂購渠道有官方微信號、海底撈400熱線、三大外賣平臺(百度外賣、餓了么、美團)等途徑,自有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的訂單量基本是1:1。

     

    大多數人都是借助第三方平臺接單、配送,實現增大訂單量、降低成本。海底撈卻要自己建立一套外賣體系,這是在下一步什么棋?



    3


    獨立外賣是門劃算的生意嗎?

      

    在早早將外賣獨立出來的樂凱撒創始人陳寧看來,外賣的主要成本,相比堂食增加了包裝和人工成本。

     

    但省下來的是租金和初始投資。因為獨立外送站的租金成本很低,外送站一般都是一流商圈的三流點位。而海底撈外賣配送站,有些直接依托于門店。

     

    獨立外賣是否賺錢?在客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核心就是配送距離。如果一個訂單的價格是五六十元的話,配送1.5公里有錢賺,2.5公里就可能沒錢賺,因為人工占比已經超過30%了。



    也就是說,每一單的配送成本決定著這單外賣能不能做。所以你會發現,海底撈的配送費是按公里收費。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做外賣,客單價太低,包裝成本和人工增量太高,肯定不好賺錢。更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做獨立外賣,這注定是大玩家、高門檻的游戲。


    而海底撈外賣有關人士的解釋非常簡單,自配送比第三方配送的確高出來很多人工成本,但把外賣獨立出來做,就是為了給顧客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沒有過多考慮成本”。


    “老實說,海底撈還真沒有制定這些(外送的營收目標),這個可能是公司的精髓所在。”上述海底撈人士說,“借用我們大老板的話就是,認真做事,做好服務,回頭客自然會多,營業額自然會上去。我覺得企業尤其是餐飲業學不到海底撈的就是這一點。


    4


    背后的猜想:重構了什么?

     


    但是,去年海底撈外送的營業額是2億元,而海底撈門店的營收是70億,外送占比3%都不到。


    而獨立外賣,不論是布局配送站,還是養配送員,怎么看都指向——增加成本。


    自稱“資本家”的張勇,真的只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么簡單嗎?獨立外賣是否未來趨勢所在?我們請教了一些業內人士的看法。 

    A、品牌資產的成本重構

    在有間蝦鋪創始人曾暉看來,海底撈獨立外賣更多是品牌資產的成本重構。也就是說,品牌具有了一定的品牌號召力、認知度時,重新通過一種運作模式,進行消費的二次升級或轉移。



    這類企業不完全依附于外賣平臺,而是對平臺的提點有議價能力,和平臺之間的關系是合作共贏,如果平臺提點高可以不和你玩。

     

    這條路的維護成本、附加成本非常高,曾暉說,先做出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是關鍵。


    B、獨立外賣是動態的生意模型


    從堂食和外賣分別的成本占比,陳寧舉了一個例子:

     

    一間餐廳投資500萬,外賣店只需200萬;堂食租金300元/平方,外賣店租金100元/平方;人工成本上,堂食一般是16個點,外賣是20個點;但是堂食租金占比12個點,外賣租金占比6個點,然后包裝成本上升了2個點。



    這樣下來整體外賣的幾項成本占比和堂食差不多持平。但是考慮到,外賣的投資減少了一半,就是說,投資回報的時間縮短了。經營的本質,就是投資回報率,決定了這是不是一個最好的生意模型。


    此外,陳寧認為,外賣的生意模型實際上是動態調整的模型。他的外賣邏輯是,店鋪開得多,品牌力變強,外賣訂單就變多,顧客的消費頻次也就發生了變化。幾個指標是動態的,達到一個平衡點后,收益率就會越來越高。

     

    在他看來,海底撈外送現在看外送站、配送員都是在增加成本,但是等每個配送站達到一定的覆蓋范圍,客單配送成本就會降下來,隨著訂單量增多,會是一個好的生意模型。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營業時間還是客容量,堂食都是有短板和“天花板”的,而外賣則沒有。

    C、跟著趨勢走總沒錯

    “餐飲業大概每掙10元,就有1元來自外賣”;“預計2018年外賣將達到3000億,占餐飲總盤子的10%……”《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數據顯示,外賣勢不可擋。


     

    就像餐飲老板內參CEO秦朝在《秦朝餐見》中所說,當下,外賣已經成為餐飲第三極,不是堂食補充,而是成本重構。


    連鎖餐飲巨頭都在加碼外賣,而且都有自己獨立的外賣體系,跟著趨勢走總不會錯。這也許就是海底撈獨立外賣的最大邏輯。



    公告通知

    主辦單位:中國烹飪協會

    支持單位:廣州市人民政府 世界飯店聯合會              

    承辦單位:廣州軍創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烹飪協會火鍋委員會

    協辦單位:廣東省火鍋聯盟等(全國各省市餐飲烹飪協會及火鍋協會)

    2017中國國際火鍋文化節暨中國火鍋品牌連鎖加盟大會將于2017年8月25-27日在廣交會琶洲展館A區舉行。即日起,可點擊閱讀原文或撥打熱線:020-66620558 報名參展或參觀。

    獲取更多火鍋節相關資訊,可點擊文章頂部藍色字體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陸官網:http://hgj.jcch88.com/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22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24日 16:33
    下一篇 2017年6月24日 17:4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