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業人士分析預測,按照星巴克現在的發展趨勢,完全有可能超越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餐飲公司。
1940年,迪克·麥當勞和馬克·麥當勞兄弟在美國加州開出了一個賣漢堡的餐館,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1955年,雷·克羅克將特許加盟制引入麥當勞,距今62年,麥當勞全球門店數量達到36889家。
1971年,三位咖啡愛好者在西雅圖市中心開出了一個僅出售優質咖啡豆的店鋪,取名星巴克。1987年,曾在這里工作過的霍華德·舒爾茨籌資買斷了公司的所有股份,并按照連鎖意式咖啡店思路改造星巴克,距今30年,星巴克全球門店總數達到25734家。
星巴克第一家店
那星巴克是做對了什么,才做到追趕上麥當勞的呢?
自主運營門店
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模式,讓其商業模式發揮了最大的價值,加速了其流動到全美乃至全球市場。特許經營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讓公司實現規模化快速擴張。
而星巴克卻沒有選擇特許經營模式,幾乎自主運營了所有門店。跟特許經營相比,自主運營門店對品牌的運營管理能力、以及資金流的使用方式有更高的要求。這種高要求的執行也使得星巴克能發展得又穩又快。
麥當勞為了加強對特許經營門店的控制權,總部會出面收購門店所需要的土地物業,再轉租給經營者。
星巴克雖然大部分門店都是自營,但所有物業都是租賃來的。這樣一來,依靠穩定的現金流,很快就能回收開新店時的投入,這讓星巴克在自主經營模式下還可以可以保持擴張速度。
買地和租地,以及這兩種模式擴張速度的快慢,就是麥當勞與星巴克目前門店增速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區別。
“侵略性”開店
在一線城市,你很少會在較小的范圍內看到兩家麥當勞,但卻會在看到地段看到“密集”的星巴克。
星巴克采取了的是一種簡單的擴張戰略,即用大量的商店侵略性地覆蓋一個地區。這樣做有助于降低運輸和管理成本,同時將顧客流分散到臨近的其他店,可以減輕每個獨立店顧客排隊等候的情況。
星巴克上海門店分布圖
上海是目前星巴克全球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近500家門店已經覆蓋了上海的各個中心。
員工創造效益高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門店作為支撐,客單價相對較低的星巴克,還是無法達到麥當勞那樣的單店盈利水準。
但每個星巴克員工為公司創造的收益比麥當勞要高。全球每位星巴克雇員一年能為公司創造的營收,目前基本相當于麥當勞的4倍。星巴克可能是整個行業里員工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更快上市、更早拓展海外市場
由于美國本土市場潛力巨大,麥當勞的前50年基本都致力于此,直到1990年代才開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場。而星巴克卻早早看準時機上市以及開拓海外市場。
1992年星巴克上市
1992年星巴克上市,當時只有165家門店,上市4年后星巴克就開始大規模拓展海外業務。而麥當勞等到擁有700多家門店時才得以上市,拓展海外市場更是在公司成立50年之后才開始做的事。星巴克對全球化機會的運用,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數字化運營
星巴克很早就開始通過店面Wi-Fi系統、公司網站、App和社交網絡賬號等數字化手段了解消費者需求,并對產品和服務進行相關的調整。而麥當勞正兒八經地在全公司推行數字化業務,則要到 2015 年。
另外,星巴克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把更多的消費者數據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而麥當勞則讓更多的用戶數據留在第三方平臺上。
但對星巴克來說,成為數據驅動的大公司,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
第五屆廣州國際餐飲連鎖加盟展覽會將于2017年8月25-27日于廣州廣交會琶洲展館A區舉行,展會規模預計突破47600平方米,參展商家將達600家,與會創客人數將突破120000人次,即日起,即可點擊閱讀原文或者撥打熱線020-66620558報名參展或參觀,歡迎各位到現場進行交流!
立即報名參加(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