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燕青
來源 | 餐飲投融界( ID : canyintrj )
10 月 28 日,海底撈全球首家智慧餐廳在北京誕生,這種從等位、點餐、配菜、傳菜全程實現無人化的智能模式,在業內掀起不小震動,很多消費者更是紛紛去“打卡”。
事實上,智慧餐廳并不是首次面世,阿里、五芳齋、麥當勞、慶豐包子、人人湘等餐企此前都有試水。
海底撈推出智慧餐廳后,業內出現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智慧餐廳是餐飲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種認為,智慧餐廳不過是一種“噱頭”,它的命運與網紅店一樣,逃不掉“噱頭”之后的冷清。
現在談論智慧餐廳的命運未免過早,但是分析早期出現的智慧餐廳,觀察他們的運營效果,對于現在或即將進入這個領域的餐企來說,具有參考價值。
流量之難
海底撈智慧餐廳籌備耗時三年,據悉,智慧餐廳北京 2 號店、3 號店已確定將開在北京王府井樂天銀泰和首開福茂兩地,最快將于明年開業。海外市場,海底撈計劃將智慧餐廳的首店開在新加坡,目前處于選址階段,開業時間最快在明年下半年。
為研發智能餐廳,海底撈與松下、用友、科大訊飛和阿里云達成了合作。支撐這家智慧餐廳自動化用作的,是海底撈自主研發的 IKMS 系統。后廚的自動出菜機,由海底撈與松下的合資公司瀛海智能自動化自主研發制造。
種種跡象表明,海底撈智慧餐廳并不只是做一個體驗店那么簡單,而是重倉投入。海底撈從一家街邊小店,歷經二十余年,成長為一家上市企業,一路穩扎穩打的張勇,此次似乎有點激進。
今年年初,老字號品牌五芳齋與阿里口碑在杭州開出首家無人智慧餐廳,開業首月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 40%,每筆單價增長 14.5%,如此高的引流量一時成為行業標桿,也成為餐飲同行對智慧餐廳引流效果的參考樣本。之后,五芳齋宣布,智慧餐廳模式有望復制到全國。
時間過去將近一年,五芳齋可以查到的營業數據依舊停留在今年年初,目前的數據是增長還是降低,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當初復制全國的消息發出后,后期并無實際動作。
繼續往前追溯,Eatsa 是最早提出無人餐廳概念的美國品牌。據說,馬云在做盒馬之前專程去考察這個品牌,但遺憾的是,這個品牌在去年關掉了超過半數的門店。
國內也有相似的案例,早在 2016 年 4 月,人人湘就在北京朝陽區霄云路開了國內第一家無人餐廳,首次推出“四無”(無服務員、無采購員、無廚師、無收銀員)模式,一世風頭無雙,在當時的資本寒冬下,人人湘依舊獲得戈壁創投、英諾天使基金等頂級資本青睞。而如今,風光一時的人人湘智慧餐廳在年初已經倒閉,賬面虧損超過百萬元。
在專業人士看來,智慧餐廳的科技感能吸引消費者前來“打卡”,在開業前期成為餐廳的引流“神器”,但是如何保持后期的復購,是智慧餐廳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尤其隨著智慧餐廳的數量越來越多,消費者閾值上升,對于行業,并無益處。說到底,無論餐廳的模式如何變換,餐飲的本質從來就是菜品與體驗。
成本之憂
據媒體報道,海底撈智慧餐廳的造價高達 1.5 億元,這個數字對于剛剛上市的海底撈來說,并非難事。但對于普通餐廳來說,足以望而卻步。
一個對比是,海底撈正常擴張一家餐廳的成本為 1000 萬元左右,也就是說,智慧餐廳的開設成本是普通餐廳的 15 倍左右。
主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智慧餐廳,前期的高投入,后期的低人力成本,以及智慧餐廳帶來的流量,三方博弈,成本真的降下來了嗎?
兩年前,人人湘獲得資本青睞后,不少餐企躍躍欲試,智能機器人餐廳一度盛行,但前期的高投入之后,不多久劇情就出現了反轉。由于機器設備功能使用有限,維修成本較高,極易出現不可控因素,加之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只是暫時的,當餐廳的“噱頭”不再吸引消費者時,菜品、服務仍是消費者選擇餐廳的首選因素,因此不少企業又拋棄了機器人,并將餐廳恢復如初。
智能炒菜機也是近兩年逐漸興起智能化應用之一,剛出現時曾視為廚師的天敵,但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因為飽受“口味差”的質疑,這一應用如今也僅是小范圍布局。
隨著經濟的發展,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愿意從事服務行業,幾乎所有餐廳都面臨招工難問題,如何保證人力資源的素質以及標準化、流程化的業務水平是企業面臨的難題。對消費者來說,差異化的餐廳設計與布局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打卡”,提高餐企與消費者之間的黏性。但在“三高一低”的局面下,企業需要考量自身的資金、硬件、供應鏈等綜合能力。
社交之困
智慧餐廳主打“無人”概念,但對于餐廳來說,如果沒有人,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一方面,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餐廳、飯館的消費就帶有很強的社交屬性。現如今新生的喜茶、奈雪的茶等,社交屬性也是其很重要的一部分。餐飲服務,是賦于消費者溫情最重要的組成,這也是海底撈的服務久盛不衰的原因。一家沒有“人”提供服務的餐廳,機械化與冰涼感,往往會是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非常“可怕”。
另一方面,則是這樣的店面很難長久經營下去。實際上,國外一家很大的漢堡餐廳就做過這樣的事情,他們提供漢堡、三明治這樣比較標準化的餐食,實現了完全無人服務,不到半年時間,就倒閉掉了。
有專業人士甚至斷言,餐飲是一種社交,應該有溫度。一家連鎖甜點的 CEO 認為,智慧餐廳應是一個人與人社交、人與物之間交互比傳統門店要舒暢的地方。
在這方面,有個案例可以參考,Zume Pizza 是美國一個做外賣披薩的品牌,跟上述 Eatsa 幾乎同時間創立,在引入兩臺智能機器人之后,它將公司的雇員控制在了 76 人(大約是其他品牌的四分之一)。
這些機器人幫助 Zume 完成了一些機械化或是危險的工作,例如均勻地涂抹番茄醬,或者將披薩穩定地送入 800 度的烤箱中,最后還能精準地將批薩切成八塊。
而剩下的一些需要“人情味”的部分,則由人工來完成。在這樣半自動的生產過程影響下,Zume 從下單到送上門只需要 15 分鐘,這是必勝客和達美樂所需時間的一半。Zume 去年拿到了 4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現在正在擴張的途中。
Zume 與 Eatsa 同時期、同地域、同背景創立,卻迎來各自不同的命運,他們的差異正是“人情味”。
效率與質量的博弈
最近幾年,餐飲行業發展迅速,但“三高一低”仍是餐廳永恒的痛點。SaaS、ERP、POS等系統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餐廳的效率,然而遠未達到“解決痛點”的程度,餐飲企業每年的倒閉率依然達 90% 以上。
在這個背景下,打著“四無”旗號的智慧餐廳猶如踏著祥云而來,有條件的餐廳開始或多或少加入智能服務。2017 初,E頓飯無人餐廳在深圳大沖開業;9 月,肯德基 KPRO 餐廳聯合支付寶上線“刷臉支付”;10 月,螞蟻金服未來智能餐廳開張;11 月,炸雞連鎖店德克士首家“無人餐廳”在上海開業;12 月,麥當勞 1600 家餐廳完成“未來 2.0”升級。
2018 年,阿里和京東成為無人餐廳市場的頂尖玩家。1 月,口碑網與五芳齋合作,在杭州文三路華星時代廣場開業;2 月,盒馬在上海嘉定開出無人餐廳;5 月,京東發布無人餐廳計劃;6 月,口碑與連鎖面包坊品牌味多美在北京開出無人面包店。肯德基、滿記甜品、黑瀧堂、避風塘、船歌魚水餃等餐飲品牌都在排隊等著與口碑合作開無人餐廳。
業內觀點認為,以“無人餐廳”為發展模式的智慧餐廳還處于“新鮮期”,受眾大多為年輕、追求新鮮感的消費者,獵奇心理會讓餐廳短時間內受到歡迎。但從長期發展看,若無法讓消費者感受到“人情味”,售賣的產品也無法做到差異性,這一概念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會逐漸減弱。事實上,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美食、更便利的服務,始終是餐飲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餐飲作為服務行業,顧客在就餐過程中的交流、反饋,為餐飲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有些餐廳甚至開設專門渠道搜集消費者反饋,而追求效率的智能餐廳在這些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何權衡效率與服務之間的關系,在保證產品的質量與水平的基礎上,帶給顧客更好的消費體驗,將是智慧餐廳未來需要解決的難點。
目前來看,海底撈在智慧餐廳的投入上無疑是最大的,智慧化程度也是最高的,行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海底撈作為頭部品牌,被認為是最能突破困境的一家企業。至于未來,或成或敗,放到整個餐飲發展史中來看,探索的意義或許更大。
– END –
更多精彩內容查看:
馮衛東:餐飲投資“有路可退”,黃金時代才剛剛到來
天圖馮衛東:創業者的這7個特質,我們十分看重
除了美團海底撈上市,9月份餐飲圈還有這些大事
一年開店180000家,新茶飲市場有多大?
2018年3-6月餐飲投融資報告 | 解析(一)
干貨 | 餐飲行業投資機遇解讀
把錢投給P2P,不如投給這個正在爆發的行業 | 報告
↓ 點擊閱讀原文,申請融資
原創文章,作者:窄門餐眼,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