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條夜市食街。
十年前簋街的餐館便已24小時營業,全天不打烊,夜晚的簋街燈火輝煌,八方食客如同過江之鯽。午夜過后,許多從不遠的三里屯夜店出來的年輕人再來到這里“續攤兒”,更讓這里進入不眠之夜。
可以說,簋街代表了北京夜生活的方式。
而在今年初,東城區政府透露將投入8000萬元,集中半年左右時間,對簋街實施全面環境綜合提升改造。
9月份,燃氣管道鋪設、交通秩序優化、立面牌匾改造開始;10月24日,簋街西段立面牌匾改造工程啟動;11月,開始對占壓房基線的違法建設,以及超高、超大、超亮的違規廣告牌匾進行大規模拆除。
此次改頭換面的改造,已經給大部分餐館帶來影響,客流量減半的不在少數。
而為期半年的改造,又正是在火鍋等熱食的消費旺季,對于承擔著高租金的餐飲商家們,可能是一次嚴峻挑戰,但也可能是從同質化嚴重的競爭中突圍的好時機。
簋街江湖,突圍同質化靠特色經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00到2002年初,東直門地區拆遷改造工作,主路由19.5米拓寬至60米的三幅路,電力、電信11種市政管線也鋪設到位。
施工期間,簋街大半條街的店面被拆除,大批餐廳撤退,金鼎軒搬去了地壇,最早做小龍蝦生意的“接頭暗號”挪去了天津。
在這2年里,原本100多家餐廳,只剩下40余家苦苦支撐。
當時有專家擔心簋街會重蹈隆福寺、大柵欄改造的覆轍,想再火起來的可能性極小。
面對一片狼籍的街道,花家怡園老板花雷組織留守的商戶舉辦了一場“首屆麻辣龍蝦節”。
麻小節為期一周,吸引了十幾萬人,人氣又回來了。麻辣小龍蝦不僅拯救了簋街,也成為了簋街的經典菜。
但之后,以麻小為核心的麻辣口的菜品,成為了簋街絕對的主流,除了麻辣小龍蝦,先后流行過的水煮魚、酸湯魚、饞嘴蛙、烤魚等菜品,也都是大部分餐廳的必備。
麻小成為簋街的圖騰,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困擾:菜品同質化越來越大,千篇一律,吃得單調,成為老食客們最多的抱怨。
但是,非麻辣口味在簋街的市場也會很尷尬,人們外出吃飯,續攤吃宵夜,辣口是首選。食辣能調動感官的同時調動用餐氣氛,也更符合簋街休閑餐飲的整體風格。
怎么才能既符合主流,又突破同質化競爭?有商家開始在經營方式上做文章。
重慶的麻辣火鍋最具聲望,餐廳不斷有人開也不斷有倒下的。而從東北開到這里的一家新店“辣荘”,在一年的時間里迅速占領簋街麻辣火鍋排行的前位。
這家店的特色就是“穿越文化主題”,宮廷式的招待,總有某個古裝劇里的人物造型來給客人服務,客人到店的體驗更豐富。
店面裝修風格就是翻版的《武林外傳》,服務員穿的是秀才或者格格服,嘴里喊著“客官”,舞臺上還有熱鬧的穿越舞蹈。
同樣是外來品牌進駐簋街的新鮮血液,“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在簋街一公里多長的大街上更是一個另類,門口大幅高調公告:本店沒有小龍蝦。故意與簋街麻小一條街的調子格格不入。
全自動個性自理燒烤機,自動翻烤功能,也是其它家少見的,店內充滿夜店氛圍,富有原始氣息與外太空感覺的用餐環境,更是激發了食客的熱情。
簋街地標,突圍高租金靠持續營銷能力
簋街東、西兩端緊鄰東直門地鐵站和北新橋地鐵站,客流量較大,因此租金也高。
營業面積500平方米的門店租金約為15-18元/天/平米,中間部分商戶租金相對較低,一家營業面積100平方米的二層店鋪,租金也能達到10元/天/平米左右。
因為租金高,餐飲商戶向街頭方向搭建違建已經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手段”。而此次簋街改造,這些違建連同門面都要被拆除。
又是辣荘,從哈爾濱開到北京,簋街是旗艦店,原先租下的店面兩千多平,違建就有兩三百平,年輕的老板魯曉旭果斷把違建都拆了。
如今多家店鋪面臨被拆掉門臉無法經營的局面,辣莊依然正常營業,招牌在簋街的夜色中格外顯眼。
而持續的營銷能力,才是辣莊在開業走紅后依然紅火的關鍵因素之一。
魯曉旭對筷玩思維透露,辣荘是第一個和滴滴合作的餐飲公司,辣荘合伙人之一的包貝爾以辣荘老板的身份,擔起了滴滴代駕桔色行動的特邀“主播”,這次和滴滴合作,有4000萬人通過這個活動知道辣荘。
從開業到現在,辣荘的營銷不斷,但也只能算是年輕小輩第一年的努力。簋街老字號“花家怡園”的營銷則能看到多年來一系列的動作。
還是要說起前文提到的龍蝦節。2000年開始的簋街拆遷改造,2003年又趕上非典時期,食客們談“吃”色變,很少選擇外出就餐,整條簋街一片蕭條。
花家怡園老板花雷不甘簋街就此沒落,牽頭聯合其它商戶一起舉辦了首屆龍蝦節,沒想到竟然一炮打響,每天支兩口大鍋在店門口不斷的炒龍蝦,用小推車一車一車的往外推龍蝦殼。
當時一家店僅一天就能銷售兩噸龍蝦,花家怡園在這段時間迅速崛起,小龍蝦生意也帶動了簋街上大多數餐館的生意。
后來花家怡園將品牌的定位逐漸轉到精致京菜,龍蝦節漸漸淡出,而2012年開始回歸大眾特色餐飲,花家怡園再次圍繞小龍蝦做起文章。
2014年,龍蝦之鄉江蘇盱眙政府和花家怡園合作,把國際龍蝦節的北京分會場設置在花家怡園。
這次龍蝦節正好在世界杯期間舉行,而最大的亮點是融入了公益,整條簋街每賣出一只龍蝦,就從參與商戶的營業額中提取一角錢作為公益基金,一部分用于為殘障人士現場捐款,另一部分捐贈給為簋街的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們。
到了2016年,龍蝦節已經進化為“北京簋街盱眙龍蝦美食季”,花家怡園烹出盱眙龍蝦宴,還組織了小盱小眙真人秀簋街巡游等活動,花樣更多。
辣莊和花家怡園一新一老,營銷成功經驗的共同特點就是:在競爭激烈的同質化商圈,營銷已經不能單打獨斗,結合品牌和招牌菜,系統持續的做營銷,才能形成組合效應,實現品牌好感度的疊加,把單次營銷活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簋街味道,突圍貴而不實靠誠信經營
現在,簋街小龍蝦十元以上一只的價格已經不鮮見,“東西貴,味道也就那么回事”的評價也同樣不絕于耳,貴而不實的印象已經開始壓住簋街原本大眾消費的秉性。
最終,從簋街這個大店小店幾乎都是麻辣味道的地方突圍出來,還是要靠口味上的扎實獨特風格。
與人氣最高的胡大隔街對望,嘉陵樓也是簋街最早火起來的餐飲之一,其為嘉陵樓餐飲管理公司旗下餐飲品牌。
十年前,“饞嘴蛙”就是在嘉陵樓誕生,為了推出這道新菜品,公司旗下的嘉陵樓饞嘴城也開業,“原創饞嘴蛙”榮獲八方食圣“金廚帽“大獎,紅遍簋街,饞嘴蛙也從此變得家喻戶曉。
然而餐飲無專利,好的東西被大家熟知之后,注定會被復制,沒多久,各種形態、各種口味的饞嘴蛙出現在簋街乃至全國的大街小巷。
筷玩思維認為,要想保持“饞嘴蛙火鍋”的核心競爭力,嘉陵樓需要在可復制中保持不可復制的創新。
突破口就在于:復制跟風者多在意的是表面,其口感與內涵并不易被復制,配料的講究度、工藝的精細度等更難以掌握。
嘉陵樓饞嘴蛙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有專門技術人員把控。為了保證品質,公司建立了原料生產基地,30余種原材料都有自己的獨門來源。
同時,嘉陵樓還利用機械化設備,按照多年完善下來的工藝流程,經過120分鐘的文火熬制后,生產出獨特口味的產品,統一配送給各個分店。
而穩定的廚師核心團隊,也是其在激烈競爭的簋街保持絕對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其實,除了辣味,簋街對其它味道的包容并非決絕。
潮汕風味餐廳“蜜夏”就是一個例子。
被稱作“簋街上的小清新”,蜜夏的格格不入是全方位的。以潮菜中風味十足的家常菜肴、點心、小菜為主,同時在傳統潮州菜風味的基礎上融合了廣州菜、泰國菜以及西餐的表現方式,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菜品風格。
蜜夏完全跳出“人人皆啖小龍蝦、夜夜歡歌到凌晨”的簋街名片,代價是不會像其它店鋪一樣擁有廣泛的消費群體,而在店鋪租金、裝修、食材、制作成本卻都高出簋街大眾消費的餐廳。
而其粗菜細作,以味為本,通過精耕細作,蜜夏口碑相傳,穩扎穩打,運營三年來也培養了一批忠誠的食客,并受到簋街周邊居民的簇擁,其在其它“非麻辣味”商圈的擴張基礎則要明顯高的多。
而近兩年,潮汕風味火鍋店在簋街也漸漸人氣上漲。
在簋街這樣的美食街,無論麻辣還是不辣,好的味道都是突圍制勝的根本。
時間已經進入12月,簋街改造進入后半場,有的餐廳在頭疼之后何去何從,有的餐廳,如胡大,則開始推出最新口味的小龍蝦。
改造后的簋街,無論是麻辣仍當道還是品類口味越來越多樣化,都還會持續作為北京美食夜市的絕對代表,而差異化經營、持續營銷和完美口味的老話題,也會一直是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夜市江湖里行走、突圍的必備武器。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