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毛九上市被指前景不明,難以擺脫中餐餐企IPO怪圈

    自從湘鄂情2009年A股上市后變身為中科云網,就再也難見餐飲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目前A股里,僅有西安飲食、全聚德兩家主要經營餐飲業務的企業,2014年廣州酒家、狗不理集團沖刺IPO未果,這同樣也均是規模和品牌都很有實力的企業。

    而在今年6月,一家很多人都不是非常熟悉的餐飲企業卻忽然出現在IPO預披露的名單中。這就是九毛九。

    據筷玩思維了解,九毛九成立于2005年8月,是以山西手工面食為主打品牌的餐飲連鎖企業,主打菜品為燜面、炸醬面、酸菜牛肉面等面食快餐,最初的主營地區為海南,后延伸至廣州一帶,創始人及實控人管毅宏分別通過蕎掌貴、麥旋投資合計持股62.17%。

    上市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一是體量,二是營收,三是管理。然而這三個條件卻構成了中餐餐企IPO的第一大怪圈。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九毛九顯然沒有能夠擺脫,并且正在趟入另外兩個怪圈。

    上市怪圈之一:要擴張卻難持續盈利

    體量方面,2011年開始,九毛九進入高速增長期,門店增長率一度超過100%。2012年北京九毛九、深圳九毛九相繼成立。2013年,其開店規模達55家,成立天津九毛九。2014年,其開店規模突破95家,成立武漢九毛九和南京九毛九,進軍華東地區市場。2015年,其開店規模突破140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九毛九的增長達到頂峰,營收增長67%,凈利潤同比增長58.68%。但到了2015年,在營收有所增長的同時,九毛九凈利潤較2014年下降29.26%。

    企業體量達到一定規模是上市一條不成文的要求,而餐飲企業一般都是通過擴張店面來實現規模增長,這就必然造成固定成本的高企,而快速發展造成管理精力的分散,也會讓原有承擔主要營收的店面經營受到影響。

    同樣可以發現,九毛九近三年經營保持增長,但到了2015年,主力營業區華南區尤其是東莞市,同店銷售額總體下滑,加上新開門店仍在擴張帶來的影響,最終導致年收入下滑。

    上市公司要求體量足夠大,因為體量本身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但對餐飲企業卻往往意味著固定成本的巨額增加。

    九毛九全國的100多家店都是直營,短期成本壓力可想而知,而已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呷哺也是快餐連鎖,但并非所有店都直營,因此店面增加帶來的資金壓力,并不會像九毛九那么大。

    餐飲企業業績不穩定,缺少持續的增長性,是導致餐飲企業上市難的重要原因。

    為了在短期內形成遍布全國的規模優勢,九毛九不是穩步擴張,而是采取快速擴容的方式吸引眼球,卻很難持續增加收益,為沖刺上市帶來變數,這個怪圈一旦邁入,就難以掙脫。

    上市怪圈之二:提升標準化卻更依賴人力

    在其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上,九毛九寫到:“通過以下一系列的舉措,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有效的經營模式,并在該模式下成功實現‘三年開店上百家’,迅速發展壯大……”、“通過招牌面食和特色產品的標準化、品控管理的多層次化與全方位化,保證了產品品質,穩固了九毛九中餐標準化水平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盡管九毛九強調了自己的管理實力和標準化的成績,中餐難以標準化的問題依然難以擺脫。

    隨著九毛九的迅速崛起,在經營過程中也施行了細致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成績應該就是標準化。

    為了避免各個連鎖分店之間產品品質不一,有損品牌形象,九毛九強調用手工制作的方式進行標準化生產,而其標準化生產不是依靠機械化和工業化,而是通過對內部面食制作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來實現。

    越標準化越離不開人力,這又成為一個怪圈。

    強調手工和面,主打手工拉面,這讓九毛九每開一個店,就要培訓一批達到一定手藝標準的廚藝人員。

    因此,隨著九毛九的門店擴張,直接導致其人工成本隨之上升。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3年至2015年期間,九毛九旗下的員工人數從5637人增長到6320人,九毛九分別支付員工薪酬總額1.12億元、1.91億元和2.8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6.20%,職工薪酬支出比2014年多增加8246.16萬元。

    可以說,九毛九依然難以擺脫中餐標準化魔咒,又要增加門店,又要保證面食的標準出品,人員成本和培訓成本都成為巨大拖累,這也成為其上市路途上的另一大嚴峻挑戰。

    上市怪圈之三:資本催熟劑變毒藥

    除上述提及的之外,資本驅動也讓九毛九難以集中精力在穩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從業務發展經歷看,九毛九從海口市的一家“山西面王”開始起步,1995年到2002年期間一直在海南經營。

    2002年走出海南開出廣州的第一家分店,2005年廣州第三家分店開業,并確定使用“九毛九”為品牌名稱,發展速度緩慢但卻穩扎穩打。

    在南方市場可以把北方食品的山西面館經營得有聲有色,很容易獨樹一幟,其大眾高品質快餐屬性也得到了資本的認可。

    除了麥旋投資、麥團投資、深圳大雄風等多個投資基金外,九毛九于2015年獲得和諧成長基金的投資。北京和諧成長基金投資7000萬元認購九毛九1125萬股,占總股本的15%。

    然而,引入資本投資,并不意味著這些資金就足夠,資本介入的另一大結果,是帶來了迅速擴張的野心。近2年,九毛九以35倍的速度開了80家分店,被快速催熟之余,再度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根據公開的財務數據,九毛九由于經營業務的擴展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經營性負債和大股東投入,近三個年度,資產負債率高達89.47%、73.85%與43.72%。

    在這樣高水平的負債率下,盈利同時下降,還要入市通過IPO來進行巨額融資,帶給餐飲業的可能更多是負面影響。

    高負債,利潤下降,進而謀求在股票市場獲得資金,難免會有資本套現離場嫌疑,最終把風險都轉嫁給新入投資者,這必然會成為影響其上市的另一大擔憂。

    上市怪圈之四:品牌形象塑造困局

    在種種情況下,IPO對九毛九來說,可能不是聚寶盆,而是照妖鏡,各種數據隨著招股說明書的公開,而被多個媒體關注其運營狀況的尷尬,品牌形象的負面聲音接連顯現。

    而此時卻正是九毛九迫切需要塑造自己品牌形象的時間點。

    九毛九在招股說明書的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營收和利潤主要來自廣東省,而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134家店面中,有99家位于廣東,華南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別占全國營收的85.22%、90.43%與92.02%。

    九毛九計劃在以華南地區為基地深耕細作的同時,向全國主要城市擴張,而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快速跑馬圈地,品牌推廣就成為新的困難。

    在華南市場開拓期,九毛九的品牌戰略突出的就是“手工”,因為這個點對于當地市場來說是新鮮的、稀缺的。

    但對于廣大有著面食傳統的北方市場,這個點就不再性感。目前看來,九毛九把品牌營銷的側重點放在了“健康食材”上。

    9月9日,九毛九和一加一天然面粉合作,在深圳宣布開始使用0添加面粉,開始了“放心餐桌”品牌戰略。

    近日,九毛九對此進行“連續性升級”,宣稱只用非轉基因油,并在宣傳中暗示后續還會有升級動作。

    這一品牌戰略的確能夠迎合消費者,但對于0添加賣點,已經有不少餐飲品牌在做,西貝提出“拒絕一切添加劑”,而喜家德的面粉同樣也是“一加一天然面粉”,九毛九的新戰略獨特性稍弱。

    而對于轉基因用油,轉基因食品要公示方式,對此卻沒見到九毛九方面的具體說明。

    如果要確認食材是否屬于轉基因食品,一是需要供應商配合,建立完善的溯源制度,二是還需要相關轉基因食品檢測部門配合,因為確認轉基因食品難度是很大的。

    非轉基因持續的公示和檢測的實施,都會成為品牌營銷上的雷區。

    同時九毛九還在副牌方面有所動作,進行餐飲產業孵化,培育以面食為主題的新品牌,這使得其在營銷方面的挑戰壓力更大。

    結語

    雖然怪圈頻頻難以跳脫,九毛九一旦開始邁開大步擴張,上市步伐就停不下來。

    從行業層面來看,順峰、凈雅食品、嘉和一品后來相繼撤回了IPO申請,廣州酒家去年跨界酒店業,低調重啟IPO,狗不理食品掛牌新三板、頤海登陸港交所,關聯食品公司先于母體上市曲線救國風潮,都預示著主板上市對餐飲企業依然困難重重。

    單個餐企融資前景不明,但沖刺上市成功本身將會是一個對傳統餐飲行業有振奮意義的事件。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希望企業能夠正視現有問題,發掘新機遇,能夠真正借力資本實現長遠發展。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956.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7日 07:31
    下一篇 2016年11月7日 1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