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笨熊造飯談外賣產業鏈,“聚合前進倉”或是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的外賣模式有三種,一是基于傳統堂食的外賣業務,比如海底撈、全聚德、金百萬等;二是私廚外賣,即美食達人入駐平臺,根據客戶的訂單在家里把美食做好,然后外送給顧客,代表者有回家吃飯、丫米廚房等。

    最后一個是純外賣品牌,通過線下合作,僅通過線上訂餐,比如腹愁者聯盟、乙味屋、笨熊造飯等,笨熊造飯又與前兩者有明顯不同。

    與傳統堂食外賣業務穩步發展不同,2015年里,“大師之味”、“媽媽便當”等許多純外賣都在洗牌中倒下,而堅持下來的也面臨著轉型的窘境。

    同樣屬于純外賣,笨熊造飯卻活了下來,并且獲得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東方餃子王董事長馬宏波、武勝羊雜董事長王剛和新辣道聯合創始人徐伯春。

    笨熊造飯,系一家基于LBS移動定位為基礎的方圓3公里外賣服務連鎖品牌,其以平臺IP內容提供商為核心,品牌為基礎,以產品研發、流通、渠道銷售為體系,致力于提升線下效率。

    笨熊造飯獲得投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笨熊造飯創始人王亞軍對外賣產業鏈的創新思考和實踐。“自建外賣品牌的產業鏈分三個環節,即生產、銷售通道和配送,要想讓外賣品牌存活且實現盈利的關鍵是要把控好‘銷售通道’這一環節。”

    王亞軍摸索出了一種新的銷售通道模式,“聚合前進倉”。

    圖為笨熊造飯創始人王亞軍

    外賣生產鏈各模式的優劣勢分析,孰優孰劣?

    笨熊造飯所指的“銷售通道”,指的是“配送站點”這個環節,其也是整個外賣生產鏈的核心。

    在王亞軍看來,銷售通道已經延伸出四種模式,分別是自營線下、微倉入駐、連營合作和聚合前進倉(位于市區、產能過剩的線下門店來充當產能中心),而聚合前進倉是王亞軍首創,且是目前所有模式中最新的。

    可以說,外賣的整個進化過程都是圍繞“銷售通道”模式的改進。外賣店1.0版本下,通過中央廚房加工生產,然后配送到北京地區布局的配送站,通過平臺銷售最終送到客戶手上。

    這種模式的最大劣勢就是成本花費過高。王亞軍告訴筷玩思維,一個加熱中心配送站每個月成本最起碼3.5萬元,按照一般產品50%的毛利率,每個月至少要賣到7萬塊錢才能打平,但賣到7萬是很困難的。

    為了解決成本高的問題,外賣的2.0版本采用“微倉入駐”的模式。10個外賣品牌租一個100平米的房子,這10個外賣品牌共同承擔倉庫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也共享產品加熱和站點配送的服務。

    外賣的3.0版本就是聯營合作,目前基本所有的外賣店都停留在這個階段。所謂的聯營就是將外賣店和傳統餐飲店結合起來。

    這個階段可將成本降到最小,利用產能過剩的餐飲實體店,讓其提供加熱包裝和銷售點接單的功能,而外賣店為這些餐飲實體店付出產品10%到15%的毛利率,這就比建設加熱廠的成本低很多。

    但是這種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外賣店和餐飲實體店的關系并不密切,餐飲實體店隨時可以和外賣店解除關系,而且這些實體餐飲店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商戶,每家的規模和加工程序等都不一樣。

    王亞軍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這種模式下,外賣店和實體餐飲店就像是情侶關系,只是一種初級的合作關系,在一起和分開都沒什么約束。”

    “銷售通道”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零成本運營有無可能?

    接近零成本運營,是王亞軍一直試圖實現的。

    但加熱和配送組成的“銷售通道”往往過長或難以把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王亞軍開始變通:外賣平臺和第三方物流已經相對低成本,笨熊造飯共享線下廚房的生產力,完成二次加工環節,就可以接近零成本運營,實現多元化的盈利。

    這就是聚合前進倉最大的優勢,它改變了加熱和配送由純外賣品牌去做的重模式,基本流程就是:餐品半成品在笨熊造飯的中央廚房生產,然后送到線下店鋪進行二次加工,作為站點,然后進行銷售。

    純外賣店沒有實體店面,更像是一個“組裝者”,靠整合資源生存發展,即整合中央廚房、餐飲實體店和線上外賣平臺的資源,中央廚房為其生產標準化的產品,餐飲實體店是產品的加熱包裝中心,也是產品的“配送站點”。

    線上外賣平臺則來提供銷售平臺,線下廚房生產力得到釋放,外賣品牌最大化的降低成本也變得可行。

    “聚合前進倉”模式讓外賣店和實體餐飲店“結婚”

    笨熊造飯的“聚合前進倉”模式,與聯營合作模式相同點在于:都是利用線下餐廳的產能過剩進行產品的二次操作,不同之處則是,合作的餐飲實體店不是零零散散的小商戶,而是具有品牌和連鎖規模的大公司。

    不跟小商戶合作是因為小商戶需要一個一個談合作,開發成本太高,操作工序和食品安全無法保證。大公司都是品牌連鎖店,與其合作開發成本低,門店多意味著外賣站點多、覆蓋面積廣、管理規范標準化強。

    而笨熊造飯也為品牌連鎖店解決了部分產能過剩、效率低的問題,二者合作是一種資源互換。最終,與大公司之間是一種戰略合作,是捆綁型的契約關系,因為所有合作的公司都會入股笨熊造飯,之后如何進行戰略合作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王亞軍表示,大公司更看重未來,與其合作能收獲到很多看不見的資源,與大公司合作的聚合前進倉模式非常適合垂直外賣品牌的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垂直外賣品牌進入到這一模式當中。

    不過,王亞軍在打造外賣產業鏈的上游,即中央廚房上同樣也一直花費心思。他不僅是第一批建中央廚房的餐飲人,還整合了30家中央廚房,通過打造中央廚房聯盟,為笨熊造飯和其他外賣品牌提供餐品。目前北京已經有242個B端商家與其合作。

    王亞軍在和筷玩思維的交流中透露,目前,其中央廚房的產品研發團隊每月還會上新產品并供給外賣商家。中央廚房產品研發的思路是中餐產品快餐化,中央廚房設施全自動化,有三個速控平臺。

    研發總監輸入調料、原材料、溫度等數據,數據一輸入,機器就會按照比例來制作,再復雜的中餐例如巴西烤肉、土豆牛肉等,都可以按照標準化程序制作出來。

    現在的外賣模式就是拿來主義,簡單說就是從西家買了東西借用東家的平臺去賣,這種輕模式看似簡單,但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不穩定,而保證每個環節的穩定性才是外賣存活的關鍵。

    結語

    筷玩思維認為,外賣產業復雜程度較高,在產業鏈的上游可控的前提下,產品可以從任何一家中央廚房獲得,可以做到拿來主義,但如果線下配送站點不穩定,就會導致產品質量在派送環節出現問題,或者直接導致賣不出去。

    但是自己搭建線下銷售通道,對剛剛起步的純外賣品牌來說難度太大,笨熊造飯選擇靠已成型的品牌連鎖店來改造銷售通道無疑更加經濟,但也必須確保合作品牌的穩定,否則一旦合作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影響整個鏈條的正常運轉。

    PS: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由數千上萬的細分市場和角度組成,筷玩思維持續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06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8月22日 07:45
    下一篇 2016年8月22日 10:1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